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第3/3页)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两军时担任将领。回到京城,上书陈述军事情况,进见皇上。皇上问:“你从军中来,有没有听说晁错死后,吴、楚退兵了?”邓公说:“吴王谋反几十年了,因为削减封地而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但他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恐怕天下的士人都将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他们,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来尊崇朝廷,这是万代的利益。计划刚施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塞了忠臣的言路,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说得好,我也悔恨这件事。”就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

邓公是成固人,有很多奇妙的计谋。建元年间,皇上招揽贤良的人才,公卿们推荐邓公。当时邓公被免了职,就从平民起用他做了九卿。过了一年,邓公又托病免官回家。他的儿子邓章因为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在王公大臣中间很有名望。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但也善于牵强附会,以仁爱之心为本,称引大义,激昂慷慨。遇到汉文帝刚登位,才智恰好碰上了合适的时代。时局变化不定,等到吴、楚反叛时,提一次诛杀晁错的建议,建议虽然施行了,然而还是不能再在朝廷顺利成事。喜好名声,夸耀贤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败亡。晁错当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国事而不被采用,后来专权,法令变更很多。七国作难,晁错不急于匡正挽救危机,却想报私仇,反而因此丧命。常言说:“改变古制,扰乱常规,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难道是说的晁错等人吗?

(以上李润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