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第3/3页)

齐国人多变奸诈,不习礼仪,所以告诫齐王说:“恭敬地遵循我的诏令,要想到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能爱好善德,才能显扬光明。如果不追求德义,就会使辅臣懈怠离心。竭尽你的心力,不偏不倚地把握中正的道路,就会永保天禄。如果有罪过,不行善,就会危害你的国家,伤害你自身。”齐王到达封国,左右大臣能用礼义维持朝政,不幸齐王中年早逝。然而他一生没有过错,像策文要求的那样。

古书说“青色是从靛蓝提取出来的,而颜色比靛蓝更青”,指的是教化使它这样。有远见啊,贤明的君主,只有他看得这样透彻:告诫齐王对内要谨慎;告诫燕王不要制造怨仇,不要做败坏道德的事;告诫广陵王对外要谨慎,不要作威作福。

广陵王在吴、越的故地,那里的百姓精明而轻浮,所以告诫广陵王说:“江湖一带,当地的人轻浮。杨州是保卫中原的边疆,三代的时候,迫使他们接受中原的风俗服饰,政教不大能到达,只能用心意驾御罢了。不要童蒙无知,不要放荡贪图安逸,不要接近小人,一切要按法规行事。不要好逸乐、驰骋射猎、荒淫无度而接近小人。经常想想法度,就不会有羞辱的事发生了。”三江、五湖有鱼盐的收益,铜山的财富,是天下人羡慕的地方。所以告诫广陵王说“臣不作福”,意思是不要滥用钱财、过多赏赐,以此树立声誉,使四方的人来归附。又说“臣不作威”,意思是不要因为当地人的轻浮而背弃礼义。

恰逢孝武帝逝世,孝昭帝刚即位,首先让广陵王刘胥入朝,赏赐给他很多金钱财物,价值三千多万,并增封土地一百里,食邑一万户。

适逢昭帝逝世,宣帝刚即位,因为骨肉亲情,施行道义,在本始元年中,割出汉朝的辖地,用来封广陵王的四个儿子:一个儿子为朝阳侯;一个儿子为平曲侯;一个儿子为南利侯;最小的儿子弘,立为高密王。

以后刘胥果然作威作福,派使臣勾结楚王。楚王宣扬说:“我的祖先元王,是高帝的小弟弟,封地三十二城。现在的封地城邑越来越少,我要和广陵王一起发兵,拥立广陵王为皇帝,我恢复楚国的三十二城,像楚元王时那样。”事被发觉,公卿主管官员请求诛罚。天子因为骨肉之亲的缘故,不忍心对胥执法,下诏书不要处治广陵王,只诛杀首恶楚王。古书说“蓬草生长在麻中,不用扶植而自然直;白沙处在污泥中,和污泥一样都黑”。指的是水土教化使它这样的。以后胥又祈祷鬼神降灾祸策划谋反,事发而自杀,封国被废除。

燕国的土地贫瘠,北边接近匈奴,它的人民勇敢而缺少谋略,所以告诫燕王说:“匈奴没有孝行是禽兽心肠,以盗窃侵掠边民为常事。我命令将军征讨它的罪行,统率万人的万夫长,统率千人的千夫长,三十二位君长都来归降,偃旗息鼓,军队溃逃。匈奴迁移到漠北,北方州郡因此安定。”“悉若心,无作怨”,是告诫燕王不要随当地的风俗和人结怨仇。“无俷德”是告诫燕王不要做败德的事。“无废备”是告诫燕王不要荒废战备,经常防备匈奴来犯。非教士不得从征,是说不习礼义的人,不准召在身边使用。

正赶上武帝年老,太子不幸早死,还没有再立太子,燕王旦派使臣前来上书,请求到长安担任皇宫的宿卫。孝武帝看到他的书信,甩到地上,发怒说:“生了儿子应当放在齐鲁礼义之乡,竟将他放在燕赵地区,果然有争夺的野心,不谦让的端倪表现出来了。”于是派人立即把燕王的使臣斩杀在宫阙下。

恰逢武帝逝世,昭帝刚即位,旦果然生怨而责恨大臣。旦自以为年长应当继位,和齐王的儿子泽等谋划叛乱,扬言说:“我哪里有弟弟存在!如今即位的是大将军的儿子。”想要发兵。谋反被发觉,应当处死。昭帝本于骨肉亲情予以宽恕,把案子压下不准张扬,公卿派大臣请求处理,朝廷派宗正和太中大夫公户满意、御史二人,一起前往燕国,规劝燕王。汉使到达燕国,各在不同的时间,轮流会见燕王责问他。宗正,是主管刘氏宗室户籍的,他首先会见燕王,为他列举事实,陈述昭帝是武帝儿子的确凿证据。接着侍御史就又去见燕王,用国法责备他,问道:“大王想发兵造反,罪状明显,应当治罪。汉朝有明确的大法,封王只要犯了微小的过错,就得依法判处,怎么能宽恕大王!”侍御史用法律条文使他恐惧震动。燕王的情绪逐渐低落,心里恐慌。公户满意熟悉儒经的义理,最后会见燕王,他引述古今通义,国家大礼,言辞文雅深刻,对燕王说:“古代天子朝内一定有异姓大夫,用来匡正皇族子弟;朝外一定有同姓大夫,用来匡正异姓诸侯。周公辅佐成王,诛灭他的两个弟弟,所以国家太平。武帝在世的时候,还能宽恕大王。如今昭帝刚即位,年纪幼小,春秋正富,还没有亲自执政,委任大臣治理国家。古代诛杀惩罚不袒护亲戚,所以天下太平。现在大臣辅政,遵照法律率直行事,不敢袒护任何人,恐怕不能宽恕大王。大王可要自己谨慎,不要使自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于是燕王旦才恐惧认罪,叩头谢过。大臣想使他们骨肉和好,不忍心用法律伤害他。

以后旦又和左将军上官桀等谋反,扬言说“我的年龄次于太子,太子不在了,我应当继位,大臣们共同压抑我”等等。大将军霍光辅政,和公卿大臣商议说:“燕王旦不悔过归正,仍然作恶不改。”于是按法律直断,执行惩罚诛杀。旦自杀,封国被废除,像策文所指出的那样。主管官员请求诛杀旦的妻子儿女。孝昭帝因为骨肉之亲的缘故,不忍心诛杀,宽恕了旦的妻子儿女,把她们贬为平民。古书说“兰根和白芷,把它们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再接近它们,平民就不再佩带它们”。是浸泡使它们逐渐这样的。

宣帝刚即位,广施恩德,在本始元年中又尽封燕王旦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封为安定侯;把燕王旦的原太子建封为广阳王,让他供奉燕王的祭祀。

(以上吉书时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