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第2/2页)

天子已经亲临黄河决口的地方,伤感塞河的事没有成功,于是作歌吟唱道:“瓠子决口啊,打算怎么办?浩浩荡荡啊,州闾全成了河!全成河了啊,大地不得安宁,决口还没堵住啊,吾山都挖平了。吾山挖平了啊,钜野湖又淌出来了,鱼儿遍地都是啊,水已迫近天边。黄河源道弛坏啊,离开了正常的水流,蛟龙因而驰骋啊,正准备远游。回归原来的河道吧,神啊要广泛保佑,不来巡行封禅啊,哪里知道外边的水害!替我告诉河伯啊,为什么这样不仁慈,泛滥不停止啊,愁死我们这些人?齧桑漂起来啊,淮水泗水都满了,长久不回正道啊,便愿水流变缓慢。”又有一首歌说:“黄河浩浩荡荡啊,激起波涛,北渡迂远啊,流急难疏浚。放下竹索填石啊,沉祭美玉,河伯即使答应啊,柴薪也不够用。柴薪不够用啊,是卫人的罪过,柴薪被烧得没了啊,哎,用什么来防御水灾!砍下林中的竹子啊,打桩立石来填塞,宣房堵塞成功啊,万般幸福都来到。”就这样,终于堵塞了瓠子口,并在当地修筑一座宫殿,命名叫宣房宫。为引导黄河向北流又修了二条大水渠,恢复大禹时原来的水道,梁、楚地方又重新安宁,没有水灾了。

从这以后,掌权的人争着讲水利的事。朔方、西河、河西、酒泉各郡或地区都引黄河和川谷的水用来灌溉田地;关中辅渠、灵轵渠引堵水;汝南郡、九江郡引淮水;东海郡引钜定泽的水;泰山脚下引汶水:都开掘水渠用来灌溉田地,各一万多顷。其他小的水渠以及劈山凿通水道的,多得说不完。但最著名的工程还是在宣房。

太史公说:我南行登上庐山,考察大禹疏导的九江,就走到了会稽太湟,登上姑苏山,远望五湖;向东行看到洛汭、大邳,迎着黄河而上,走过淮、泗、济、漯、洛各条河渠;向西行瞻望了蜀地的岷山和离碓;向北行从龙门到达朔方。很有感触:厉害呀,水可以得利,也可以受害呀!我随从天子出行中也参加了背柴薪堵塞宣房的黄河决口,悲叹天子作的《瓠子》歌,因此写下了《河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