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第2/10页)

秦穆公就国君位的第九年,齐桓公已经称霸,在葵丘会见各国诸侯,这时候他想举行封禅活动。管仲说:“古时候到泰山举行封礼到梁父山举行禅礼的君王有七十二家,而我夷吾所记下来的只有十二家。从前无怀氏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伏羲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神农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炎帝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黄帝到泰山行封礼,到亭亭山行禅礼;颛顼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喾帝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尧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舜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禹到泰山行封礼,到会稽山行禅礼;汤到泰山行封礼,到云云山行禅礼;周成王到泰山行封礼,到社首山行禅礼:都是接受天命登上帝王之位然后才能够举行封禅祭祀天地活动的。”桓公说:“我北边讨伐了山戎部族,经过了孤竹国;西边讨伐了大夏,经过了流沙,缠束马足钩牢车辆,登上了卑耳山;南边攻伐到了召陵,登上熊耳山来眺望长江、汉水。主持诸侯国之间兵车的会盟有三次,乘车的会盟有六次,总共九次会合诸侯,拯救了天下,诸侯各国没有人违背我的意志。从前夏、商、周三代接受天命,和我现在的情况又有什么差别呢?”于是管仲看到不可能用言词来说服桓公,因而设想出一些不能得到的物品来困扰他,说:“古代进行封禅,要用殽山上出产的黍子,北里出产的粟,作为装进祭器的粮食祭品;用长江、淮河一带所出产的一种茅杆上有三条棱脊的灵茅,作为铺在地上的垫物。要有东方极远海域捕得送到的比目鱼,西方极远海域捕获送到的比翼鸟,然后还要有不加召集而自动到达的奇物一十五种。现在凤凰、麒麟没有来到,嘉祥的谷物没有生长,反而蓬、蒿、藜、莠这些秽草茂盛,鸱、枭这样的恶鸟飞来了好几次,还想去进行封禅,恐怕不可以吧?”于是齐桓公就停止了封禅的计议。这一年,秦穆公把晋国国君夷吾送回晋国。这以后他接连三次安置了晋国的国君(惠公、怀公、文公),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

这以后的一百多年,就有孔子的论述《六经》,关于它经义阐述文字的简略记载里面谈到了改换姓氏而称王天下,到泰山去行封礼到达梁父山去行禅礼的有七十多个王了,封禅时候具体的俎豆等祭器陈设的礼仪没有彰明,大概是很难说明白的。

有人问禘祭的奥秘,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禘祭奥秘的人,天下的事对于他来说就像能够看见自己手掌上的物品一样那么的容易。”《诗》中说商纣王还在帝位,文王就是受了天命,但政治权力还达不到去泰山行封礼。武王战胜殷家以后两年,天下还没有安宁就去世了。于是周家恩德的融洽百姓只有是成王,成王去进行封禅活动那是接近了它的本来意义。等到以后诸侯的臣子们执掌各国的政事,鲁国的季孙氏到泰山去举行旅祭,孔子就讥刺他了。

这个时候苌弘用方术事奉周灵王,诸侯国国君没有谁来朝拜周王,周家朝廷的力量弱小,苌弘就运用有关于鬼神的手段,设立用箭射《狸首》这个目标的诅咒活动。《狸首》这篇逸诗的内容,是记述了诸侯们当中不来朝拜的人,依着对事物怪异的诅咒想把诸侯们招来。诸侯们不听从,晋国人反而捉拿杀死了苌弘。周代人讲方术怪异是从苌弘开始的。

这以后一百多年,秦灵公在吴阳建造了上畤,祭祀黄帝;建造了下畤,祭祀炎帝。

以后的第四十八年,周朝太史名儋的见到秦献公的时候说:“秦当初是和周家结合,结合以后又分离,经过五百年当会重新结合,结合以后十七年称为霸王的人就要出现了。”栎阳地方像下雨一样下了金子,秦献公自己认为得到了五行中金的祥瑞,所以在栎阳建造了畦畤来祭祀白帝。

这以后的一百二十年秦国灭亡了周家,周家的九鼎转移给了秦国。有人说宋的右陵太丘社中的社主沦陷在地下,有一只鼎沉没在彭城城下的泗水河中。

这以后的一百一十五年秦国兼并了天下。

秦始皇已经兼并天下而称帝,有人说:“黄帝得到土德,黄色的龙特大蚯蚓显现。夏代得到木德,青色的龙栖息在郊野,草木宣畅繁茂。殷代得到金德,白银从山地溢出。周代得到火德,有形状像赤鸟一样的天火下降这种符瑞。现在秦改变了周家的天命,正是属于水德的时候。从前秦文公外出狩猎,捕获一条黑龙,这就是水德的祥瑞。”于是秦朝把黄河改名叫“德水”,规定冬季十月作为岁首,崇尚黑的颜色,度制规定用六作为一些单位的名称,音律崇尚大吕,国家政事统统崇尚法治。

登上帝位的第三年,往东去巡察郡县,在驺峄山祭祀,称颂秦国的功业。于是从原先的齐国、鲁国地区,征集了信奉孔子学说的儒生和通晓古今的博士七十个人跟从着他,到达了泰山脚下,这些儒生中有人议论说:“古时候举行封禅活动使用的是用蒲草裹着车轮的车子,厌恶硬车轮会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干净地面就可以举行祭祀,只用枯草和农作物茎秆就可以做垫席,这样做是说容易遵循。”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自背离不相协调,很难施行采用,从此就贬黜儒生。就决定修筑车行大道,从泰山的南面一直往上修到山顶,竖立石碑刻字歌颂秦始皇帝的德行,表明他是能够举行封礼的。从泰山北面下来,在梁父山举行禅礼。举行封禅的礼仪是大略采取太祝官在雍邑祭祀上帝时候所用过的一套形式,都封藏隐秘了起来,社会上不能够加以记载。

始皇帝上泰山的时候,在山坡中途遇到了暴风雨,就休止在一棵大树下面。各位儒生已经被贬黜,就不能参加在泰山顶祭天的典礼,听到始皇帝遇到了风雨,就讥刺他。

于是始皇帝就继续往东在海面上游览,举行典礼祭祠名山大川和八神,寻求像羡门一类的仙人。八神名目自古以来就有的,有人说是太公望以来形成的。齐国称作齐的原由,就是因为它和天的中央等齐。对它的祭祀已经断绝,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八神的名称:第一位叫天主,在天齐祭祀它。天齐有五眼泉水一并流出,处在临菑城南郊山脚下的就是。第二位叫地主,在泰山地区的梁父山祭祀它。大约上天喜好阴,祭祀它一定要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头,取个名字叫做“畤”;下地贵重阳,祭祀它一定要在水泽当中的圆形丘陵上。第三位叫兵主,在蚩尤山祭祀它。蚩尤山在东平郡的陆监乡,是齐国的西部境地。第四位叫阴主,在参山祭祀它。第五位叫阳主,在之罘山祭祀它。第六位叫月主,在莱山祭祀它。参山、之罘山、莱山都在齐国北部,靠近渤海。第七位叫日主,在成山祭祀它。成山陡峭进入了大海,处在齐国的最东北角,因而是最先迎接日出的地方。第八位叫四时主,在琅邪山祭祀它。琅邪山在齐国的东方,大约在时间上是显示一年开始的地方。八神都分别用一套盛在器皿中的牛、羊、猪来祭祀,但是各个祠庙中主持祭礼的人对祭品有些增减,祭祀用的玉和帛就各自混杂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