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陈朝的江防作战与隋灭陈之战(第6/7页)

正月初二(丙寅),陈后主获悉了隋军渡江的消息。初三日(丁卯),“召公卿入议军旅”;初四日(戊辰),“内外戒严”,建康等地才进入战备动员状态。[50]在建康的南豫州刺史樊猛受命率七十艘“青龙”舰游弋建康江面,防范对岸的杨广主力渡江。[51]皋文奏则受命增援南豫州,防止韩擒虎部占领姑孰。

韩擒虎、贺若弼两部隋军登陆之后,都经历了数日才攻克南豫、南徐两州治所。六日(庚午),贺若弼部攻拔京口,擒获陈南徐州刺史;七日(辛未),韩擒虎部对姑孰展开攻势,当日克城,擒获樊猛之子、代理南豫州刺史樊巡,并击败了前来增援的陈军皋文奏所部。至此,隋军在江南取得了两个稳固据点,并同时向建康进军,沿途陈军纷纷败逃。

十七日(辛巳),贺若弼军进至建康东北郊的钟山。[52]陈将领任忠曾经向后主建议:建康陈军应当全力守城,并以舰队巡游长江,截断渡江隋军与后方的联系;同时派水师万人袭击江北六合的隋军。这样,江北隋军会认为渡江隋军已经被全部歼灭,从而打消其主力渡江之决心;再以水师袭击京口等地,断绝渡江隋军后路,逼迫其撤退:

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食足兵,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兵断江路,无令彼信得通。给臣精兵一万,金翅三百艘,下江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谓其度江将士已被俘获,自然挫气。淮南土人与臣旧相知悉,今闻臣往,必皆景从。臣复扬声欲往徐州,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自去。待春水既涨,上江周罗睺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策也。[53]

这套方案和三十多年前陈霸先对付渡江的北齐军队如出一辙,其核心是运用长江水师隔绝敌军后援,使渡江敌军进入饥困状态,然后予以歼灭。但陈后主未能接受。此时杨广也试图向江南增兵,准备一举攻克建康。当韩擒虎所部进至建康南郊的新林时,杨广派遣的步骑二万人也在这里登陆与韩擒虎汇合。

陈后主担心被隋军南北夹击,又突然下令决战。二十日(甲申),数万陈军开出建康,列阵攻击北来的贺若弼军。双方鏖战一整天。陈军各部互不统属,缺乏协调,损失数千人,将领萧摩诃也被俘获。但陈军鲁广达部据守建康北城作战,使得贺若弼部一直不能入城。同日,韩擒虎获悉建康展开大战,遂带五百名骑兵急进,下午时逼近建康。陈将任忠向其投降,防守秦淮河的陈军溃散,韩擒虎部未遇到抵抗,直入建康台城,俘获陈后主。傍晚时,正在抵御贺若弼的陈军获悉皇帝被俘,遂溃败投降。随着陈后主给上游诸将写信劝降,隋灭陈之战宣告结束。

战功评定的争执

和晋灭吴之后王濬与王浑发生争功类似,平陈之战结束后,隋朝诸将也发生了争功纠纷。由于杨广、杨俊是皇子,封赏的意义不大,所以封赏主要是对杨素、韩擒虎、贺若弼三人。韩擒虎和贺若弼在占领建康的第一天矛盾已经公开化:贺若弼认为自己与陈军主力鏖战一整天,对灭陈的功劳最大,而韩擒虎只是乘自己吸引开陈军主力之机进城,属于投机取巧。在二人的互相指责中,韩擒虎特意指出贺若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54],而在刚刚克定建康时,下游总指挥杨广也“以弼先期决战,违军命,于是以弼属吏”[55]。可见杨广对韩擒虎、贺若弼两军在江南的进度曾有统一部署,但这个部署已为史书失载。

以当时形势分析,杨广可能是想等上游克定之后,杨素舰队驶入建康江段,将隋军主力(包括杨广自己)运送过江,再择机决战。这样不仅万无一失,而且还能使杨广获得亲自攻克建康,俘获陈后主的荣耀。但由于上游战事的迁延,这个方案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隋文帝并不赞同杨广对贺若弼的处置,他命人迎接贺若弼回长安,“命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56],极尽褒奖。杨素舰队并没有完成协助下游部队渡江,占领建康的任务,但其封赏仍非常高:“进爵郢国公,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以其子玄感为仪同,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57]这可能是隋文帝对杨素的偏爱所致。

至于进占建康,俘获陈后主的韩擒虎,所获封赏却不如杨素、贺若弼二人,仅为“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这是因为“有司劾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宫,坐此不加爵邑”[58]。以当时局势推测,这个弹劾韩擒虎的“有司”,可能还是晋王杨广。因为韩的行为和贺若弼相似,都没有顾及杨广本人立头功的愿望,所以遭到了报复。杨广这种妒忌阴损的性格,在后来的夺嫡和为帝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隋军平陈的战事来看,和晋灭吴之战有非常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在开战之前,隋朝内部的意见就非常统一,灭陈是大势所趋,几乎没有反对质疑的声音。在开战之后,诸路隋军的攻势也格外凌厉(除了秦王杨俊所部)。这种大趋势之下,偶或一两位将帅的心怀不轨、消极怠工,也不可能拖延整个战局的进展。诸路平陈军的统帅都出自北周上层家族,经受过灭北齐等战事的锻炼,富有战争经验和进取精神,即所谓“关陇贵族”出将入相、文武兼通的精神风貌。但另一点,即杨广对韩擒虎、贺若弼两位统帅的刻薄寡恩,以及杨俊、杨素在上游战事中碌碌无为也未受到惩罚,则显示了另一种趋势:皇权正在迅速重新崛起,帝王个人的好恶又开始成为唯一的游戏规则。这则和西晋灭吴时已发端的士族坐大、皇权低落的趋势完全相反。


[1] 《隋书》卷二十三《五行志下》,第658页。

[2] 本章中的长江上游指三峡以东,大致为东汉的荆州(约今湖南、湖北),不包括三峡以上的益州(四川盆地);下游基本为东汉扬州区域。

[3] 《陈书》卷一《高祖纪》,第8页。本章引文未注出处者,皆引自此卷。

[4] 此日期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第5136页。《陈书·高祖纪》未载日期。

[5] 《陈书·高祖纪》:“十一月……癸未,高祖遣侯安都领水军夜袭胡墅,烧齐船千余艘,周铁虎率舟师断齐运输,擒其北徐州刺史张领州,获运舫米数千石。”(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