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定国策:远交近攻(第6/6页)

赵孝成王跟魏齐没交情,有也不会为了他而得罪秦国,于是发兵到平原家捉拿魏齐。魏齐见事态紧急,连夜出逃,跑到另外一个朋友——赵国现任相国虞卿家里。虞卿二话不说,解下相印,带着魏齐抄小路逃亡。考虑到最危险的地方也许是最安全的地方,虞卿和魏齐干脆潜回大梁,打算寻求信陵君的帮助,再逃到楚国去。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安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与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也是一位侠义之人。但是信陵君也不想因为魏齐的事得罪秦国,犹豫着不肯接见他们,而且问自己的门客:“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

门客中有位侯嬴(关于信陵君和侯嬴的故事,以后还会讲到,在此不提),回答道:“人确实不易了解。虞卿穿着破鞋子,戴着破帽子,第一次见赵王,赵王就赐他白璧一双,黄金千两;第二次见赵王,就拜为上卿;第三次见赵王,就交给他相印,封万户侯。可是,魏齐因为落难去求见他,他马上解下相印,跟着魏齐逃亡。这样的人来投奔公子,公子却推三阻四,人确实是不容易了解啊!”

信陵君非常惭愧,马上驾车去迎接虞卿和魏齐。没想到魏齐听说信陵君不愿意见他,又气又怒,趁虞卿不注意,拔剑自刎了。信陵君赶到的时候,只看到虞卿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地上,对着魏齐的尸体发呆。

此后,赵孝成王还是派人到魏国取走魏齐的人头,派人送到咸阳,这才将平原君换回来。

范雎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士可杀,不可辱。杀了便也没事了,一了百了;可是如果把侮辱士人当作一种乐趣,士人的报复将是暴风骤雨,直至你死我活。

范雎还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什么叫快意恩仇。据《史记》记载,范雎当上相国后,有一天王稽来找他,问他知不知道世上有三种不可知和三种无可奈何。

范雎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王稽说:“大王说不定哪天去世,这是第一种不可知;您说不定哪天去世,这是第二种不可知;我说不定哪天去世,这是第三种不可知。大王一旦死了,您就算觉得有什么对不住我的地方,也无可奈何了;您一旦死了,我就算觉得您有什么对不住我的地方,也无可奈何了;我一旦死了,您就算想起来有什么对不住我的地方,也无可奈何了。”

范雎恍然大悟,什么三个不可知,三个无可奈何,不都是围绕着“我对不住你”五个字做文章?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进宫对秦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我就进不了函谷关。现在我官至相国,爵到列侯,王稽却还只是一个办外交的小官,我心里很不舒服啊!”

秦昭王说那简单啊!于是召见王稽,封他为河东太守,而且免他三年赋税。范雎又推荐郑安平,秦昭王便封郑安平做了将军,虽然他显然不是做将军的料。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自是男子汉所为。但是世人评价范雎,说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这是批评他做得有些过分了。确实,满天下追杀魏齐,已经引起了赵、魏等国士人的愤怒;为王稽和郑安平讨封,又有假公济私之嫌。事实上,数年之后,正是拜王、郑两位恩人所赐,范雎遭遇了他事业上的滑铁卢,不得不主动让贤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