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阏与之战:秦军最惨痛的大败(第6/6页)

赵奢命人给奸细松了绑,好酒好肉招待了一番,就放走了。奸细回去后向秦将汇报情况,秦将大喜,对部下说:“赵奢是个胆小鬼,根本不敢向我军挑战,只图自保。可以断定,阏与不会再是赵国的了。”于是放松了戒备。

当天夜里,赵奢突然命令全军摸黑集合。他简短地发布了命令:除少数部队仍留在壁垒中继续迷惑秦军外,全体将士将铠甲卷好,连同三天的干粮一并背在背上,向阏与进发。

赵军悄无声息地绕过秦军大营,行动顺利,没有被发觉。天亮之后,部队开始急行军,从武安到阏与原本五天的路程,仅仅用了两天一夜就赶到了。这时候,驻守武安西的秦军仍旧蒙在鼓里,还以为对面的赵军在修工事呢!

赵军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胡阳得到消息,又惊又怒,立即率领秦军主力部队猛扑过来。这时有一名叫许历的军士来到赵奢的营帐,要求发表意见。

大伙都替许历捏了一把汗,赵奢却接见了他。许历开门见山地说:“秦军没有想到咱们会出现在这里,现在全军来攻,气势凶猛,如果您不集中力量坚守阵地的话,恐怕会失败。”

赵奢说:“继续说下去。”

许历说:“我怕我说完就要挨刀子了。”

赵奢笑了:“处罚的事日后再说。”

许历便将赵奢领到帐外,指着远处的北山说:“我仔细观察过地势,谁能够控制这个山头,谁就能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赵奢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平日也熟读兵书,一点即明。他接受了许历的建议,马上派了一万名精锐士卒去抢占北山。

赵军刚刚布好阵势,秦军就到了。

胡阳久经沙场,很快发现北山是必争之地,亲自指挥部队向北山发动冲锋。赵军早有准备,箭矢、檑木、滚石如雨而下。秦军冲锋三次,在山坡留下无数尸体,赵军阵地却岿然不动。

胡阳正在焦躁,赵奢下令打开辕门,率领赵军迅猛地攻出去。北山守军也居高临下,向秦军发动反攻。胡阳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而归。赵奢乘胜追击,阏与城内的赵军欢欣鼓舞,也杀了出来。胡阳大军分崩离析,只好解除阏与之围,撤军回国。

秦国对于失败的将领惩罚极严厉,胡阳为了挽回局面,在回师途中又节外生枝去进攻魏国的几城(今河北省大名)。廉颇率军救几,又将胡阳打败。

阏与之战,是秦国近三十年来在军事上罕见的失败。它提醒了秦昭王,要想获得天下,赵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赵奢因此大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列;许历也被破格提升为国尉。

但是,世人对于赵奢的成功,多少有些不服。就在这一年,齐国的相国田单访问赵国,对赵奢说:“我并不是不赞同您的兵法,我所不佩服的,就是您用兵太多。用兵太多,耕田的人就少了,粮食生产就会削弱,这不是办法。我听说,古代帝王用兵不过三万,便可征服天下。现在您一定要有十万、二十万大军在手,才敢上战场,这就是我不佩服的地方。”

言下之意,你打胜仗不是靠兵法精妙,而是靠人多势众。不像我田某人,凭着区区数千即墨之众便可收复齐国。

赵奢的回答很不客气:“看来您不仅不了解用兵之法,而且不了解现在的形势。吴国的干将宝剑,可以削铁如泥,但是如果拿来砍柱子和石头,宝剑就会粉身碎骨。古代天下分为万国,大国也不过几万户人家。如果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征服这些国家,确实没有什么困难。可是现在呢?天下已经被七国瓜分,谁都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兵力。现在拿三万军队去对抗强国的大军,就好比用干将来砍柱子和石头,结果可想而知。当年齐国以二十万人入侵楚国,经过五年,寸土未得;赵国以二十万人进攻中山,也是经过五年才获得胜利。若以攻城而言,现在千丈的高城,万户的大邑,比比皆是。用三万兵力去包围千丈之城,只能围住城的一角,进行野战就不够用了。这点兵力放在您手上,您又能干什么呢?”

田单听了,长叹一声说道:“我的见识确实不如您!”

确实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