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周公主义(第3/4页)

“老弟,你也先凉快凉快去吧。”武王还是不同意。

最后,武王问周公,周公说:“让商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不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有仁德的人,我们就去亲近;老百姓有什么过失,我们就去承担。”

哇噻,周公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统一战线啊,那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啊。三千年以后,共产党用上了,而且用这个办法干倒了国民党,而那时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就是周公的后代。

“有这样的气度,可以平定天下了。”武王很高兴,立即同意了。

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商朝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做成了忠臣纪念馆;让闳夭修葺王子比干的坟墓,表彰他的忠贞;命令南宫适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

这一切措施都表明武王要反商纣之道而行之,给受商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商人。

周公以前,人们认为,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上天的授意,王权神授,天生就该是天子,再坏也不能反抗。

但是,周公提出了新的政治观念,“以德配天”。认为天命要求国王要有道德,有德才能承受天命,无德则是违背天命。商纣王残暴无德,因此已失去天命。周朝因为有德承受天命。虽然这仍有王权神授的思想,但却加上了一个条件,就是做国王要有德行。只有怜民、爱民的国王才叫有德的国王,才能承受天命。老天爷是不会让一个无德的人,代表他行使权力的。

这一解释了不得,神权思想开始瓦解,中国开始进入了无神论社会。

周公除了自己坚持德治之外,还将自己的理念传输给后人。

在还政成王之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

儿子伯禽去鲁国做国君,临走前,周公这样叮嘱:“你知道做君王的道理吗?凡是处在尊贵地位的人必须尊重臣民,他们才会顺从君王的美德来规劝进谏;必须打开无所避讳的大门,谦让安静地依靠臣民。对于进谏的人,不要阻止他们,不要吓唬他们,要广泛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才能从中选择出合理的内容。”

这是什么?言论自由啊。

周公以德治国的理论,成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这样说来,周公是最早的儒家。

今天我们常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而这都是来自周公的思想。

【依法治国的始祖】

周公治国,制定了大量的制度,使中国历史上的政府第一次有了成文法,有法可依。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公务员制度、礼仪制度、婚姻制度、礼乐制度等等,他曾经先后亲自写下《无逸》、《康诰》、《酒诰》、《梓材》等制度性文件,成为指导成王以及诸侯的治国方略。

周公为周朝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丧葬制度、祭祀制度、狩猎制度等,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

譬如至今我们把婚礼称为“行周公之礼”,因为最早的婚礼礼仪那是周公给设计的。

甚至周公还制定环境保护法,据《逸周书·大聚解第三十》记载,“旦(周公)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桑],成男女之功。夫然,则有(生)[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

周公根据大禹时期就有的各种禁伐禁渔令,制定了周朝的环境保护法,而我们直到近年才开始重新启用休渔期的办法,与三千年前的老祖宗相比,真是应该惭愧。

正因为周公制定了太多的制度,因此后世有了许多附会,许多行业都把自己的祖师爷定为周公,什么算命的、看风水的、茶道的、办婚礼的等等,都把自己的根往周公身上靠。

荀子称周公的制度在于“以类分”。

这样说来,周公是最早的法家。

【中华哲学的缔造者】

《周易》是中华哲学的精髓,那么《周易》是谁的杰作?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另一种说法,《周易》就是周公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周易》的集大成者就是周公,这一点毫无疑问。

老子的《道德经》不过是对周公整理编写的《周易》的读后感。《道德经》中的阴阳哲学,辩证思想,来源于周易,而非老子的创造。

《韩非子》里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如此辩证的思维,在三千年前的地球上,绝对是独步的。

从周公开始,由于中国人不是很迷信神,更不是一神教,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包容精神。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为神打仗屠杀的事情,避免了西方两千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宗教冲突。周公让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进入了人文社会。

我们研究中华哲学,研究国学,却不知道周公,不尊崇周公,那不是叶公好龙是什么?

【礼仪之邦的礼仪创造者】

中国人今天的文化和礼仪,是周公创立的。周公倡导“礼刑结合”的治国模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仅依法制国,也要以德治国,而且特别重视以德治国。他认为如果人民都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就会自律,就会减少犯罪。而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就要通过各种礼仪来教化人民。因此周公在晚年,制定了很多中国人的礼仪制度,这些风俗习惯保留至今。

我们婚丧嫁娶的很多风俗,都来自周公的创制。是周公让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成了礼仪之邦。而当时的西方社会仍是原始社会,野蛮社会。

我们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也正是周公所倡导的。

【治理国家的强人】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没有人比得上周公。

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该狠的时候决不手软,该出击的时候决不犹豫。

灭了商朝,周公把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封在了殷墟,抚慰商朝遗民。但是派了哥哥管叔和弟弟蔡叔监视他,算是软硬两手同时具备。

后来武庚禄父和管叔造反,周公毫不手软,坚决杀掉。而跟从管叔造反的蔡叔被宽大处理,等到蔡叔的儿子胡有所表现时候,又把他封在了蔡,算是对兄弟的友爱,能不杀的坚决不杀。杀了禄父,却把纣王的弟弟微子启封在了宋,给商朝留下香火,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