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诗经》(第2/3页)

“师兄,你不想管人,也不想被人管,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职业啊?”胡乱一边斟酒,一边问。

“我想去经商,自己当老板,跟商品打交道,跟人之间只是平等的交易,谈得来就成交,谈不拢就不谈,岂不是就能做到这一点?”子贡说,他辞职就是为了经商,实际上,他一直的目标就是经商。

孔子没有说话,只管喝酒。孔子的心情很矛盾,经商是他不主张的,可是他又知道,子贡的才能就在经商上。所以,反对也不好,支持也不好,就干脆沉默。

“老师,我想要离开这里了,不过我会经常回来看您。离开之前,老师能不能赠送我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子贡问,十分恭敬真诚。

胡乱竖起了耳朵,他也想知道。

“大致,就是宽恕吧。”孔子沉吟了一下,眼前一亮,提高了声音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牢记在心,谢谢老师。”子贡向孔子跪拜,他知道,这句话够自己受用终身了。

胡乱也向孔子跪拜。他也知道,老师的话够自己祖祖辈辈受用了。

按《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听起来简单,理解起来容易,执行起来也并不难,可是世世代代及至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如今讲精神文明讲和谐社会,讲来讲去,不如讲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诗经》】

子贡离开了,孔子的心情非常不好。自己这么多弟子中,有两个人对自己最为关心,一个是子路,那是真心关心自己,随时想着自己;另一个是子贡,与子路相比,子贡更有心计,更了解老师的心思,更能投其所好,让老师开心。所以,与子路在一起,孔子有安全感;与子贡在一起,孔子有幸福感。如今,子路去了蒲,虽然时时派人来看望老师,可是本人来的机会并不多;而子贡去经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看自己,没有子贡,孔子突然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孔子知道,自己应该寻找新的寄托了,什么寄托?

“老师,这段诗是什么意思?”就在孔子感到茫然的时候,子夏来向老师请教学问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前面两句出于《诗经·卫风·硕人》,全句的意思是:美女的笑容明媚动人,美丽的眼睛顾盼生情,不加装饰却更加动人。

“这就像画画啊,彩色都是在素色的底上作画啊。”孔子回答。

“就像仁义为底,礼法出于其上一样吗?”子夏说。

“哇噻,你联想得对啊。商啊,你启发了我,我愿意跟你谈论诗。”孔子非常高兴,高兴得笑了。

按《论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事实上,子夏对孔子的启发不仅仅是这两句诗,而是一个大的计划。

“商啊,我想要做一件事情,你来帮我吧。”孔子说。他要做一件事情,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夏,还为了子子孙孙。

孔子的学生中,虽然学习刻苦的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做学问的并不多,颜回是一个,颜回之外,就只有子夏、子游和子张了。在这几个能够做学问的人中,颜回、子游、子张都是循规蹈矩的人,创见性不足,唯有子夏特别有自己的见解,倒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

所以,孔子渐渐地特别喜欢子夏,他感觉要发扬自己的学问,子夏是最有希望的。

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孔子六十四岁,晚秋的时候,孔子决定修编《诗》,首席助手就是子夏。

诗,夏商就有,到了周朝则更加繁荣。最早,王室专门有官员负责收集各地的诗。所以,周朝的诗不仅多,而且分类清晰。到了孔子这个时代,有记载的诗已经有三千多篇。但是,这三千多篇诗鱼龙混杂,质量不一,并且对于一般人来说太过庞杂。

事实上,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人删编过诗。而孔子也准备对这三千多篇诗进行删编,当然,按照自己的标准。怎样删编呢?《史记》中有记载。

按《史记》。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古诗三千多篇,孔子按照合不合于礼义的标准,再去掉那些重复的作品,最终精选出三百零五篇,这就是后来的《诗经》。基本上,这些诗从周朝的老祖宗开始一直到春秋,还包含了一些商代的诗。风雅颂三个部分的第一首都很有讲究,风的第一首是《关雎》,小雅的第一首是《鹿鸣》,大雅的第一首是《文王》,颂的第一首是《清庙》。

为什么这几首诗要排在首位呢?《关雎》讲的是婚姻之礼,《鹿鸣》讲的是君臣之礼,《文王》讲的是事天之礼,《清庙》讲的是祭祖之礼。所以说,孔子选定的每一首诗,各有各的理由。

在编选的时候,子夏就问过老师这样的问题。

“老师常说男女授受不亲,为什么要收录‘国风’这种靡靡之音?”子夏问,他觉得这不符合老师所宣讲的仁德的主旨。

“孩子,一首诗淫不淫不在于诗中写到什么,而在于你心中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国风这些诗不过是在写百姓的生活,男欢女爱有什么错吗?所以,我这三百多首诗怎么看呢?告诉你一句话:不要用邪念去看。”孔子很严肃地给子夏上了一堂课,子夏点点头。

“嗯,我可以去看女孩子洗澡了,只要我没有邪念就好。”子夏心想,他早就想去看隔壁姑娘洗澡,怕被老师骂,如今看来,可以去看了。

按《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那,为什么要《关雎》这样讲男女幽会的作为整部《诗经》的第一首呢?”子夏还要问,因为他还想去跟隔壁的女孩子幽会。

“孩子,《关雎》这首诗讲的可是至高无上的道理啊。你想象一下,诗里面的两个男女在旷野之中,山水之旁,一切出于自然,难道不是天作之合?《关雎》所讲述的道理,难道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如果没有男欢女爱,人类怎么繁衍?我们还讲什么仁义?所以,《关雎》所讲的,就是人世间最美好最崇高最仁义的事情,这样的诗不放在第一位,什么能够放在第一位?”孔子说,眼中放射出春天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