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八千里路不留行!(第2/2页)

天策唐军军队行动十分迅疾,不一顿饭时间岭西老兵便都在帐前集合,石拔站在第一个自不用提,此外军中宿将也有不少,杨涿也在其中——这次杨易没留他在北庭听命,而让张迈将之以及一批北庭兵将带来,乃是另有深意。

张迈因向众人叫道:“兄弟们!本来行军之中不许喝酒,不过刚刚收到一个大好消息!我许你们今晚围着篝火喝酒!”他停顿了一下,叫道:“夷播海收复了!”

在场全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忽然响起了不约而同的啜泣声,赤亭一时间泣不成声,道:“我真没想到,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见到将夷播海拿下……”

连石拔都哭了起来,道:“这……这可多少年了啊!”

石坚想起自己还在夷播海附近的往事,哭道:“当年的我们,哪里想到有今日!只是当初曾在夷播海附近与我们结识的人,像郭师庸老将军,像田浩,像室辉,都已经……”

张迈对马继荣道:“今天晚上,你负责布防,不可出一点岔子,我要与老兄弟们尽兴。”

马继荣忙道:“元帅放心。”

这时前有郭威,后面又是唐军的疆土,倒也不怕别人偷袭,张迈与石拔等岭西老兵搂着脖子喝酒,一夜又哭又笑,石拔指着西北道:“元帅,我想去藏碑谷瞧瞧。”

张迈道:“去吧,明天就去!”

马继荣心道:“元帅醉了。”

不想第二日中午过后,石拔宿醉醒来,重提此事,张迈道:“好!去藏碑谷。”

马继荣虽然没到过夷播海,却也看过了地图,知道再走四百里就可以折而向西逼近八剌沙衮,若是先去夷播海,那就错过路头了,回头得赶回来。

他对郭威至今未进攻八剌沙衮已感怪异,听张迈说要先去夷播海,忙劝诫道:“元帅,我们此行乃是西征,八剌沙衮已经在望,何不一举西进而拿下它?我也知道夷播海与藏碑谷对元帅与岭西众将士来说意义不凡,但探访之事,等战争结束之后随时都可以去,何必现在领兵前往?”

张迈道:“我已经将西征之事交给了郭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既未攻八剌沙衮,知我靠近又未请援,且他不趁着萨图克疲弱而进攻八剌沙衮,却先去收拾夷播海,想必他另有打算。我们不必去打乱他的计划。”

因此仍然一路擂鼓而东,走到伊丽河中游,郭威已经将夷播海沿岸的族长酋长发送来朝见张迈,张迈仍然让阿史那父子善为安抚,跟着率众顺流而下,将大军一路开到昭山,昭山行宫却早已破落,张迈到了山上,叫来了杨涿,对他指指点点,道某处是郭师庸陷蹄处,哪处是张迈激战处,“当时你还小,未参加此战。如今你哥哥人还在北庭,庸叔却是……唉!”

第二日又领了藏碑谷出身的将兵一起去藏碑谷——此处却早已荒芜,张迈对石拔、石坚道:“汉宣定胡碑如今见在凉州,这次也没有带来,不过我要另外竖立一块碑文,你们俩说,该刻上什么好?”

两兄弟想了想,异口同声道:“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华夏!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大唐!”

张迈大喜,即命马继荣作书,派遣工匠在昭山上勒石为记!是为昭山唐碑。又将汉宣定胡碑之原文重刻一份,是为昭山汉碑!

夷播海沿岸是岭西回纥除了伊丽河、碎叶河之外第三大主要的谷物产地和畜牧产地,夷播海除了伊丽河之外,第二大河流则是耶封河,郭威收拾完了伊丽河沿岸之后又去收拾耶封河,听说张迈抵达赶紧率领新降诸族来见。

张迈立帐于昭山之上接见诸族族长,将郭威叫入帐中,这才问道:“去年年底你一个月内追出几千里,从北庭追到了伊丽,现在开春已有三个月,你的进兵怎么变得缓慢了?”

郭威道:“启禀元帅,去年冬天,我军有乘胜之威,而敌人无还手之力,一路追赶不费力气。如今却是深入异域,来到这远西之地,我的人马在大雪之下被隔绝成十二处,花了半个月才聚集起来,跟着沿途西进,收降岭西各族,已不是去年般的追亡逐北了。所以一个月而从伊丽上游打到伊丽中游,并不算慢。”

张迈道:“那么还有一个半月,你花在什么地方了?”

郭威道:“还有一个月,属下就花在收拾这夷播海了。”

张迈道:“那么还有半个月。”

郭威道:“属下花在等待上了。”

张迈笑道:“真是荒谬!如今这夷播海附近的人,根本不足以整顿起一支对我们有威胁的军队来。你到了伊丽河中游已可举兵向西,你不攻要害,却取边鄙,这却是何道理?等待?你等待谁来?”

郭威道:“萨图克从北庭带回来的人已经是屡败之军,只要我麾下士兵熟悉了这一带的天气与地形,他们便不值一击!不过回纥人留守的兵马,怕却还有一战之力,如果他们借重地利的话打起山地战,只怕缓急之间我们还未必能将他们攻克。那样反而会更慢。”

张迈道:“八剌沙衮位于热海附近,乃是一座平城,哪来的山地战?”

“八剌沙衮不足为虑,一鼓可平!”郭威道:“属下是在为夺取南方山地制造良机,所以需要等待。”

张迈恍然大悟,大喜道:“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