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洋的敌人(第6/15页)

话说徐世道在成为孩子王后,便潜心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全部应用于儿子徐树铮身上。书上说父亲教导他时,不择时间场地,不管拉屎放屁,耍尽花样地引诱儿子读书。有一次他扶儿子骑驴,口称“驴鸣双耳竖”,让儿子立即对出下联,小徐树铮手忙脚乱,脱口冒出一句“狗尿一蹄翘”,让他爹听了后,差点儿没哭出来。

出了这个笑话之后,乡人大奇,皆称其为徐家小神童,七岁能诗。结果惹恼了一个读书老头,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专门来找七岁小朋友徐树铮的麻烦。

老头来了之后,摆开场子挑战,他出上联:推窗望月。看小徐树铮如何对下联。

当时徐树铮出来,对曰:拔山超海。那老头听了此联,惊得面无人色,掉头便走。

七岁童子,一联败老头。徐树铮得胜之后,扬扬自得,于是他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出门去找最牛气的人,无事生非地挑衅一番,这样的人生堪称传奇。于是他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打听到有一个老头,棋艺自诩天下无敌,在他的棋盘上,己方老帅是用钉子钉死在棋盘上的,表示他赢对方,从不需要挪动老帅。

徐树铮闻之大怒,便不辞跋山涉水之艰辛,千里迢迢地找了去,与老头展开博弈。战至最后,老头火冒三丈,猛地举起羊角锤,咔啦一声,将老帅取下来,然后挪动着老帅到处乱窜,以逃避徐树铮的追杀。

从此徐树铮名气越来越大,到他十三岁那一年,轻取乡试第一名,从此成为朝廷补贴衣食的秀才。此后他愈发狂妄,恨不得把眼睛长到头顶上。于是乡野之间举凡长了胡子的,都来徐树铮家,劝说他父亲管教管教徐树铮,这孩子得管啊,不管怎么行?他太聪明了,再不管,将来会成祸害的。

刚开始时,徐树铮父亲只笑不答,但来劝的人越来越多,渐成潮流,三乡五里的长胡子老头,如果不来徐家劝说管教徐树铮的话,就感觉自己很没品位,跟不上时代。这时候徐树铮的父亲,不得不说话了。

他说:有什么好管的?想想我们小时候,表现得只比这孩子差,不比这孩子好。你一个笨人,凭什么管教聪明人呢?就让这孩子自己体悟吧,他懂得的道理会比我们多,他管教自己的效果也会比我们管教更好。

徐树铮自述说,当时他听了父亲这番话,犹如五雷轰顶,万念纷起纷落,心智骤失其依。

是夜,徐树铮躺在被窝里,圆睁着两眼,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严肃思考:我为啥要读书呢?为啥?到底为啥呢?

思考了整整一夜,终于思考出来个眉目:呜呼,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是读了厚厚的四书五经,中华非但没掘起,反而越来越差劲,可见这书读不得。再加上他曾经考举人而不中,此时越发地坚定了他这个信念。

那么不读书,又如何报效国家呢?

当天,他将家里的钱偷出来,徒步离家远行,要去报名当兵。

【11.脑子真的进水了】

首次离家出逃,未至江浦,徐树铮就被母亲派出来的人马,逮住押回了家。回家进门一看,嘿,好一个温柔漂亮的小媳妇,正坐在炕上等着自己呢。

原来母亲为了拴住儿子的心,专门给儿子娶了个漂亮媳妇。

漂亮媳妇好,徐树铮欣欣然入洞房。

几日后,他从洞房里出来,找到父亲说:爹,我想了又想,觉得还是应该从军,报效国家。我不要老死于乡间,成为一名迂腐老夫子,与国无益,与己无利。

父亲问:这事儿,你跟你媳妇商量过了没有?

徐树铮道:商量过了,她把带过来的嫁妆,都给了我做盘缠。说是我出门在外,身上不能少了钱。

父亲道:既然这样,那你等我把家里累年的积蓄,全部取出来给你。你此行远近我不管,但无论如何,你得干出个名堂来,不能让你媳妇白白地守空房。

于是徐树铮与媳妇告别,取路山东,去找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了济南,他给袁世凯写了封书信,信上说: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意思是说:当前国家最急迫的任务,就是强大军事。袁世凯见信后大喜,就叫来道台朱钟琪,说:小朱,你来看看这封信,这肯定是个人才啊,你替我面试面试。

朱钟琪道:为啥要让我面试呢?你咋不自己面试呢?

袁世凯解释说:你看,我妈妈这不刚死,我正在替老人服丧戴孝,不方便嘛。

于是道台朱钟琪出来,面试徐树铮,却不想两人价值观不同,话不投机,面试的结果是不欢而散。悲愤至极的徐树铮出来后,赋诗一首,曰:

性气粗豪不自收,等闲岁月太难留!

安能化得身千亿,处处迎风上酒楼。

此诗迅速传开,不久就传到了其家乡。父亲知道这首烂诗是自己儿子写的,就给徐树铮写信,大意是:孩子啊,你出山,就是要想办法让别人用你。别人不肯用你,那是因为你眼光太高,老是想骑在用你的人脖子上,这不行啊,这世上的人,哪个用你的目的是让你骑在他脖子上耍威风呢?

正所谓知子莫如父,父亲的这番话,正说到徐树铮性格弱点上。可饶是这老头读书破万卷,也想不到这世上之人,千奇百怪,硬有那种愿意让徐树铮骑在自己脖子上的怪人。

眨眼工夫到了冬天,徐树铮困居于济南的高升店,无所事事,就穿了件夹袍,在大堂上写楹联,一边写一边嘀咕:凭啥呀,凭啥不让我骑在你脖子上?我就是要骑,就要骑……正嘀咕着,旁边站着名军官,招呼他:朋友,你这字写得不错啊,有时间没有?咱们聊聊天如何?

聊就聊呗,于是两人坐下来东拉西扯,听徐树铮说完了他的情况,那军官说:原来是这样啊,你既然想从军,那就到我的军营里如何?

徐树铮问:你是哪头蒜啊?

对方回答:我是段祺瑞。

从此,徐树铮就跟了段祺瑞。

他先当抄抄写写的文员,偶尔跟着士兵练武,再后来被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回来后仍然是跟在段祺瑞身边混。到辛亥年间,武昌首义,徐树铮跟随段祺瑞去战场上暴打革命领袖肥仔黎元洪,这时间发生了一桩事,把他的价值,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当时,北洋军鏖战于武汉三镇,战事正酣,段祺瑞部纵火汉口。于是记者飞跑了来,问:为啥要放火啊?

段祺瑞给出了一个极缺心眼的回答:纵火,乃打仗之兵法也。岂不闻孙子曰,凡火攻者有五,敌军散布于街内,藏于暗处,而我军在明处,如果不用火攻,我军必然会有重大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