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壮丽的绝响(第2/9页)

怎么个第三代法呢?前两代就是谁?

第一代领导人,就是董卓。实际上,史家公认的,三国时代就是从汉灵帝死后,董卓入京师那天开始的。那一年董卓已经58岁,虽然德高望重,但交接班这事,不能不考虑。

第二代领导人,就是曹操刘备两个了,他们接过董卓的战旗,杀戮天下,横行四方。说到杀戮,别看董卓名声极坏,曹操善名远扬,但与曹操相比,董卓就象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般清白。单说曹操在徐州屠城,一次就杀掉平民百姓几十万,这种大手笔,董卓想也不敢想。

第三代领导人,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之所以称他们为领导人,是因为他们的智力超群,成为公众认可的领袖。但这些领袖实在是有点太操蛋,第一代领导负责闹腾,第二代领导负责祸害,第三代领导继续折腾。现在,终于轮到诸葛亮和司马懿折腾了。

诸葛亮智力超群,他盯上了小人孟达,想从孟达这里捞一票。不能不说诸葛亮就是狠,如果孟达举旗成功,蜀汉的地盘就迅速向前推进,战争的中心就转到了中原地带,直逼曹魏政权的老巢。但司马懿智力也超群,他也盯着小人孟达,生怕孟达从他的锅里捞走最肥的一块肉。他的卧底一直在孟达身边潜伏,稍有异常,情报就迅速的传报到司马懿的耳边。

孟达那边一犹豫,司马懿这边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等到孟达这边下了决心背叛魏国,司马懿已经出发了。饶是孟达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他做梦也想不到,魏明帝曹睿智商虽然不高,但这厮占了一个“明”字,知道司马懿是唯一能够让他睡得安稳之人,所以提前授予了司马懿不必向洛阳请示,有事直接调动军队行动的权力。

所以,在司马懿这边,向洛阳上报,等洛阳指示的过程就全都省略了。只不过短短八天功夫,就已经兵临城下。

当时孟达吃惊得,嘴巴大得几乎能吞掉自己的脑袋。

这可怎么办?开门?开门司马懿也不会饶过你,只有拼死抵抗了。毕竟自己在城里,司马懿在城外,只要拖上个二十多天,诸葛亮就来了。

抵抗!孟达在房陵的城外,又筑了一道木栅,木栅上挂了个牌子:闲人勿入,违者罚款。希望司马懿脸皮不要那么厚,人家不欢迎你进来。木栅的外边,三面是河水,一面是山,看你司马懿怎么个攻法。

司马懿乐了,你个孟达,敢跟我玩这个?我一定要赶在诸葛亮到来之前,攻破房陵。

却说诸葛亮此次行动,是非常郑重其事的,希望要一举灭了魏国,行动时就招呼着东吴,大家一起干。所以西蜀和东吴的先头部队,早早就出发了,并在司马懿攻城的时候,来到房陵。

【4.决战祁山】

攻城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人家在里边,居高临下。你在外边,仰面进攻,怎么算都不划算。纵然是司马懿智力超群,也拿这个房陵没得法子。史书上说,司马懿狂攻房陵十六天。

十六天,这已经接近诸葛孔明抵达的临界值了。而且,西蜀和东吴的援兵,早已到达,只不过来的队伍实在有点不给力。援兵被司马懿分兵阻竭在西城、安桥和木兰要寨,无法前进一步。

攻城十六天,司马懿都是如何进攻的呢?说起来好笑,他就是征召工匠造船,出高薪,只要求加快工期。十六天船造好了之后,魏军全都上船,划水划到了城外的木栅旁,将木栅拆除。

里边就是城墙,应该比外边的木栅,更难攻克。但看着气势汹汹的魏军逼近,城里的守将,却已经心理崩溃了。最先崩溃的是孟达的外甥和孟达最信任的将领李辅。这俩人嘴里嘟囔着,打开了城门,说:“司马懿你别生气,不是我们不让你进来,是这段时间……嗯,城门钥匙丢了,真的,骗你不是人。”

司马懿生气的进城,说,“孟达呢?他的脑袋在哪里,我要他的脑袋。”

孟达被杀,脑袋送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说:“蛮好,蛮好,把这颗脑袋,给我们的小老板曹睿送去。”

传首洛阳。

魏明帝曹睿,非常厌恶孟达这种人。就说,把这个脑壳,拿到大街上,找个四面八方通气的地方,给朕烧了它。孟达的脑袋,就这样在洛阳城中四达之衢,烧掉了。

孟达脑壳被烧,是公元227年年底的事情,过了春节,诸葛亮终于晃悠晃悠的,带着他的大兵来了。

稍微有那么一点点迟。

抵达汉中,丞相司马魏延来了,说:“丞相啊,你看关中那边,沿秦岭向东,到子午道后折向北,就可以直达长安。守这条道的,是夏候渊的儿子夏候茂,这个夏候茂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那小公主如花似玉啊。所以呢,只要丞相你给我五千精兵,我抄这条道杀奔长安。夏候茂那人是富二代,就知道泡妞飙车,肯定不是我的对手。”

诸葛亮笑了,说,“魏延,你原来是我老板刘备身边的士兵,后来拿下汉中,当时大家都认为,老板肯定会让张飞镇守汉中,但老板却挑选了你。因为什么呢?你作战勇猛啊。记得你上任时,老板刘备问你:‘小魏,如果曹兵来了,怎么办?’你回答说:‘报告老板,如果曹兵来的不到十万,我就吞了它。如果超过了十万,我就替老板防御。’听了你的回答,老板很满意……我的意思是说,魏延,你很能打,我看好你,你替我把赵云叫来。”

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提议。为什么呢?不为什么,诸葛亮有自己的想法。

叫赵云过来,诸葛亮叫赵云和邓芝两人,领一部分兵力入萁谷,以为疑兵。而他自己,是率了主力人马,攻打祁山。

什么叫祁山呢?祁山是魏国在西边的军事重镇。当时魏国一共有仨重镇,一个是合肥,一个是祁山,还有一个是襄阳。这三个军事重镇,集结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粮草,是魏国设置在边境线上的军事指挥中枢。一旦被拿下,魏国就等于是国门大开,由任西蜀和东吴随意出入了。

所以诸葛亮要拿下祁山,这对他来说,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攻打祁山战役尚未开始,前方就捷报频传。在祁山的后面,有三个郡,南安郡,天水郡和安定郡,都是魏国的地盘。这三个郡的官员和百姓,听说诸葛亮来了,就立即召开了扩大会议,讨论说:“咋个办呢,诸葛亮来了,听说这人好好厉害哟,这可怎么办呢?要不咱们举手表决吧,是继续跟着曹睿混呢?还是成立维持会,以后就听诸葛亮的了?”

经过民主表决,此三郡全都决定反水,以后不跟曹睿混了,跟诸葛亮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