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生意人(第5/10页)

吕不韦交出的第二份答卷却是因人成事的结果。说有一个叫井忌的将军为了求得发展,凭借自己对燕赵一带地势的了解,率领秦军越过赵国去攻打燕国,夺得燕城两座。燕国见形似不妙,连忙派一个叫蔡鸟的使者带着公文秘密潜入秦国。蔡鸟同志对秦国的政治决策内幕颇为了解,趁下班时间摸进了相国府,见到了吕不韦。蔡鸟转达了燕王的慰问,并向吕不韦献出河间地区的大片土地和十座城池。这么丰厚的礼品连吕不韦这样的国际倒爷都口水直趟。吕不韦有心效纳,但却心存顾虑。严格说来一个臣下接受他国的私人馈赠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吕不韦只得咽下口水,说道:“我对秦无功,不敢接受你这么大的馈赠。”蔡鸟只得返回,第二天吕不韦刚下班,蔡鸟又来找。吕不韦命蔡鸟入见。只见今天的蔡鸟还是昨天的那只蔡鸟,只是身上多了一把长剑。蔡鸟说话的时候语气也不象昨天那么平和,带着七分杀气,透着三分杀气,道:“阁下昨天说无功于秦。既然无功于秦,阁下为什么不把相印给了蒙骜,王龁。秦王赏识你的才干,才把你提拔到两人之上。我们燕国拿出自己的土地献给你,而你却不接受,分明是对不起秦王对你的信任。”吕不韦见蔡鸟如此说,只好收下。第二天,吕不韦又向秦王汇报了此事,秦王也乐得做顺水人情,正式将河间十城赏赐给吕不韦做为封地。这样吕不韦也像当初的壤候一样拥有了一块远离本土的封地。燕国的礼不会白送。在蔡鸟的提议下,秦国停止了对燕国的进攻,两国握手言和,倒霉的就该是夹在中间的赵国了。

随后,秦将蒙骜就率领军队展开了对赵国的大举进攻。一路上,秦军势如破竹,一连攻占了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同年秦军又攻占了魏国的高都,和汲。次年,秦军再次全部占领韩国的上党郡,夺取了晋阳,又重新建立了太原郡。秦军的这一连串猛烈的进攻使各诸侯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虽然他们联合起来尚能与秦军抗衡,但秦军是一个政府领导下的军队,动员迅速、行动敏捷,而诸侯盟军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动员耗时费力,每次出动都大费周折,出动频率与秦军相差甚远。秦军出动三次,诸侯盟军才能召集一次,是以秦国的对外战争得多失少,对六国渐成蚕食之势。

秦国新成立的三川郡、太原郡,严重地威胁了魏国的安全。公元前247年,是个多事之秋。魏安釐王苦于国内没有良将,想来想去想起了驻留在赵国的信陵君。此时,信陵君已经在赵国呆了接近十年。信陵君似乎对当初魏安釐王不同意自己领兵救赵耿耿于怀,眼看魏国有难,信陵君反倒传下命令:“有敢与魏王接触者,死!”门客们一时噤若寒蝉。毛公、薛公见事情不对头,信陵君这么坚持下去,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两人私下一合计,突然想起了当年毛遂去楚国搬救兵的故事。于是两人来到信陵君面前说道:“公子所以名震天下,得到赵国的优待,是由于背后有魏国做支撑。如今秦国攻打魏国甚急,然而公子见死不救。秦国一向喜欢灭人先庙,如果大梁被攻破,魏国先庙被毁,公子将有何脸面立于太阳之下。”毛公、薛公的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脸色大变,二话没有起身召集门客赶往魏国。

信陵君来到魏国之后,遍告除齐国之外的所有诸侯。各国听说是十年前的抗秦英雄再次举起了抗秦的大旗,纷纷派军赞助,一时间大梁城内大军云集。将各国军队凝聚在一起的不再是利益,而是信陵君的人格魅力,所以接下来的这一仗必定很精彩。

秦军兵分两路来犯,一路由蒙骜率领进攻郏州,另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华州。面对敌人的分兵,拿破仑会毫不含糊地进行集中兵力,个个击破,信陵君的想法也一样,但是先攻击哪支部队呢?蒙骜兵力强悍,不易攻取,王龁比较好打一点。“集中兵力,个个击破”是个大原则,真正的精妙的之处在于兵力的合理分配和攻击点的选取,真正的困难是行军的速度,没有这两点支撑,一切免谈。拿破仑集中兵力,个个击破的战术之下是法国兵的跟时间赛跑。

信陵君派一小部分军队牵制蒙骜,率大部队奔赴华州战场,到达战场,为了调动敌人,又袭击秦军在渭河上的运粮船,粮草出现危险,王龁自然去救,不想却中了信陵君事先布置的埋伏。蒙骜马上挥师来救,没等到达战场,王龁的部队已经被解决掉,蒙骜只好独自对抗因刚打胜仗而士气高涨的四国联军,力不能敌,只好败退到函谷关以内闭关不出。

信陵君与秦国主力部队交战已是不可能,但函谷关外的一个叫管的地方却必须攻下,因为此城正处于荥泽水的咽喉,秦军据有此城就可以拦坝蓄水,一旦闸门一开,大梁城顿时就会变城汪洋之地。事关魏国社稷,信陵君决心不择一切手段攻下管城。

信陵君率领军队将管城团团围住,展开攻击,但管城军队在太守的领导下,使出十八搬武器全力防守,信陵君的攻势被一次次打退。后来信陵君听说管守是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安陵国形成于魏襄王之时,大约是某个大臣的封地,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后来逐渐演化城是魏国的附庸国。于是信陵君派人告诉安陵君道:“你把缩高给我派来,我要封他为军官,让他代表我出使一趟管城。”言外之意,就是要老父亲劝说儿子放弃抵抗。安陵君选择了消极抗命,道:“我们安陵国是个小国,无力驱使其民。”使者只好自己跑到缩高的住处,传达了信陵君的意思。信陵君原以为缩高也就是个无知无识的老百姓,给点甜头就愿效犬马之劳。没想到这个缩高却很有见识。他道:“承蒙信陵君看得起在下,但是却不能遵命。老子攻打儿子,会让人笑掉大牙。如果儿子因为老子而投降,便是背叛他的君主。当父亲的教唆儿子背弃君主,也有背于为臣之道。无论从哪方面讲,公子的忙我也不能去帮,请公子海涵。”

信陵君听后大怒,对安陵君道:“安陵的土地,也是魏国的土地。如今我无法攻下管城,一旦秦军反扑,魏国的社稷就会陷入危机。希望你把缩高给我捉来,否则我将率领十万大军,踏平管地。”安陵君道:“想当初,我的祖先蒙受襄王的委派守卫此地。授权公文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以城投敌的降将、抛弃父亲的儿子无权享受国家的大赦。缩高的做法正是在诠释父子之情的真谛,如果我按照公子的做法将缩高活捉来,岂不违背了襄王当初的教导,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敢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