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纵横恩仇(第6/7页)

一向自命不凡的张仪这时也傻眼了,“那该怎么办啊?”

雍沮道:“不用紧张,我有办法让齐楚的军队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雍沮分别来到齐威王和楚怀王面前,道:“大王可知张仪相魏之前和秦惠王有什么约定么?张仪对秦王说:‘大王如果让我去魏国为相,齐楚必然会攻魏国。魏国如果取得胜利,我在魏国的地位就会比较安稳。魏国如果失败,就会投入秦国的怀抱以寻求保护。’这就是张仪与秦王之间的秘密约定。齐楚两国如果进攻魏国,不就正着了张仪的道?”

齐楚两国的国君果然没有进攻魏国,反倒是着了张仪的道。雍沮说了进攻魏国的两种可能,看似滴水不漏,其实露了三分之一大的窟窿,战争的结果还有第三种可能:齐楚适当教训一下魏国,将其拉入自己的阵营。

两个大王,四只眼睛竟被雍沮在眼皮底下欺骗。

酝酿一年之后,公元前319年,秦国军队越过魏国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出迎战的将领是前面提到的匡章。匡章领齐军迎住秦军,没有马上斗在一起,而是搞起了阵前联欢。双方请客送礼,有来有往,搞得不亦乐乎,让人不禁产生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错觉。不过在与秦军士兵的接触中匡章可留着心眼,他熟悉了秦军军服的样式,也制作了一些让齐军士兵穿着偷偷混进了秦军内部。

齐威王派在军中的特派员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以为匡章要图谋不轨,马上回去向齐威王汇报。齐威王听到之后,沉吟不语。过了不久,又有另外的特派员回来报告匡章要造反,齐威王听后依然坚持沉默是金。很快第三个特派员又报告匡章马上就要造反,齐威王听后依然玩深沉。主管军队纪律的大臣不解地问齐威王:“这么多不同的人都反映匡章要造反,大王为什么不发兵向匡章进击。”齐威王道:“这么多人反映匡章造反,他还不反,正好说明他不会背叛寡人。”过了不久,第四个特派员回来报告说匡章取得大胜,打得秦军望风披靡,连秦王都不得不服软。齐威王乐了,大家伙问这到底是为什么。齐威王道:“匡章的母亲得罪了他的父亲,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了马棚之下。我请匡章为将的时候向他许诺‘如果你能打败秦军,回来我帮你厚葬你的母亲’。匡章却对我说:‘臣不是埋葬不了母亲,是臣的父亲不让臣埋葬,如果我背着父亲埋葬了母亲,那不是欺骗父亲么?’”

齐威王接着说:“匡章都不会欺骗他死去的父亲,怎么会欺骗齐国人民的伟大父亲寡人我呢?”

张仪主持的这次连魏攻齐运动以秦军的失败划上了句号。各国一看,貌似强大的秦国也有吃败仗的一天,遂产生了痛打落水狗之心。公孙衍见雪耻有望,也四处煽风点火,联络各国组织抗秦事宜。在各国的帮助下,公元前320年公孙衍又回到了魏国,被魏惠王拜为相国。惠施也从宋国返回魏国,与他的黄金搭档公孙衍一起组织抗秦联盟。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张仪的舌头再也帮不了他的忙,只好打起背包返回秦国。命运的跷跷板抬起了公孙衍、惠施,压低了张仪。

【5、第一次合纵】

同在这一年,东方一霸齐威王同志永久地离开了人世,他度过了令人羡慕的一生,齐国在他的治理下脱胎换骨屹立于战国的东方,在临死之前还看到了齐国军队将秦国军队打得大败。其子齐宣王接班。国王去世,齐国人民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白色成了齐国的主题色,这一年的雪下得特别大,饱受战火摧残的老百姓在寒冬中延续着如草芥般的生命。刚过年,年老体衰的魏惠王因病医治无效,终于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忧愁多扰的世界,对他来说,生命的最后阶段已经是种折磨,死亡是迟来的解脱。白色悲哀又从齐国转到了魏国。这个将魏国从颠峰拖到低谷的掌舵人带着无尽的愤懑和遗憾到了另一个世界。不知道在那个世界他会不会找他的老对头齐威王掐架。继承墙头草传统的是魏惠王的儿子魏襄王。

魏襄王继承王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死去的魏惠王埋葬。本来已经选好了黄道吉日准备出葬,但一场大雪又从天而降,雪面没到了牛的眼睛,许多房屋被大雪压塌,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之停滞,又不知有多少生命被大雪吞噬。孝顺固执的魏襄王坚持要在既定日期出葬,由于道路不通,政府只好发动附近居民抢修栈道。老百姓的艰辛之状自不待言,群臣纷纷劝阻魏襄王择日再葬。魏襄王坚持道:“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不能因为人民困苦、国家开支不足就不举行先王的葬礼,这是严重违背先贤教导的事情。我要做孝子!我就是要做孝子!”

群臣见劝解无效,只好偷偷地找相国公孙衍帮忙,公孙衍道:“我也帮不了你们,你们找惠施去吧,这是他擅长的领域。”

惠施在大臣的请求之下,来到魏襄王面前道:“大王名为孝子为什么不行孝子之实?”

魏襄王一头雾水,道:“我为葬先王辛辛苦苦,你凭啥这么说我?”

惠施神色凝重地道:“天意!”

魏襄王不解地道:“天意?”

惠施道:“上天降雪并非无缘无故,是先王的灵魂感动了上苍,所以才降下大雪,为的是能让先王多留恋几天故土,大王不可不察。况且,天气寒冷,尸体不会腐烂。”

魏襄王这才作罢。

公元前318年,忙碌一年的公孙衍终于组织起第一次合纵。(作者注:连横与合纵是战国时期常用的两种外交斗争模式。连横是指一大国联合若干小国对抗另一大国,合纵是众小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大国。于是小国多处于中间地带,连横即是横向联合,合纵即是纵向合作。战国期间,东方诸侯共组织了六次合纵运动,分别为:公孙衍组织了两次,孟尝君组织了一次,苏秦组织了一次,信陵君组织了一次,庞煖组织了一次,这六次反秦同盟我将在以后一一介绍。)

山东诸侯大多参加了合纵运动,由于楚国实力较强,且楚怀王资格比较老,所以被推举为盟主。各国军队纷纷向中原地区聚集,唯独缺少了齐国军队。齐宣王虽然积极帮助公孙衍搞反秦同盟,但并不想派出军队去攻打遥远的秦国。原来齐宣王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想趁着其他国家忙于攻秦的时候就近捞点便宜,特别是北方的燕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燕国的政治形势让他看到了齐军介入的希望。反秦运动在一开始就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为了配合这次攻秦的作战行动,公孙衍还在秦国的背后布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炸药来自义渠,时间定在合纵军队与秦军交战的时候,具体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