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努尔哈赤的秘密(第6/7页)

这一场战役的起因,是努尔哈赤发布了"七大恨"之后,就气势汹汹地向抚顺关进兵,行军途中,努尔哈赤给大明抚顺关总兵李永芳写了封信。信上说:他已经六十来岁了,最愁的就是家里孙女儿太多,现在他最愁最愁的就是那个最美貌的小孙女儿……如果李永芳愿意当他的孙女婿的话,就算帮了他努尔哈赤的大忙了……

抚顺关总兵李永芳一听有美貌的小女生,当时丝毫也不犹豫,立即投降了。

闻知大明抚顺关总兵被努尔哈赤的孙女勾走了,大明王朝很生气,就派了不懂军事的杨镐,手持尚方宝剑,带十万人马,再加上叶赫部落和朝鲜两支友军,要一举端掉努尔哈赤。

明军一家伙来了十多万,饶是努尔哈赤天赋异秉,勤于房事,那孙女也是大大不够用的。

没办法,只能打。

这场仗,跟九综山那场仗没什么区别,都是还没开战,对方就已经输定了。

明军虽然人数比努尔哈赤这边多,但是战斗力奇差。最糟糕的是总指挥杨镐不懂军事,他将这十多万人分成了四部分,由四员猛将带领,兵分四路,大家各走各的,彼此之间既没有联系,也没有主次,哪一队人马都不知道别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只能是闭着眼睛瞎走。

而且明军总指挥杨镐下达的命令,也是莫名其妙:攻酋南面,或是攻酋北面……可是明军这边却一个侦察兵也没有派出,压根不晓得努尔哈赤在哪里,又如何知道哪里是酋的南面,哪里是酋的北面?

没办法,大家闭着眼睛瞎走吧。好在每一支队伍都有两三万人,人多势多,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把努尔哈赤吓投降了……

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明军西路军主力杜松部,首先率领3万人到达了萨尔浒,正好遇到努尔哈赤的6万主力部队,3万人打6万人,又是没有准备,这仗怎么打?

一点悬念也没有,西路军顷刻之间就被努尔哈赤连锅端了,总兵杜松战死,全军覆灭。

然后努尔哈赤乘胜北上,直捣明军北路军。

北路军由总兵马林带领,此外还有叶赫部落的友军,全部兵员也只不过2万多人,如何会是努尔哈赤6万大军的对手?

眨眼工夫,北路军也灰飞烟灭,倒是总兵马林腿长,逃之夭夭。

然后努尔哈赤再率6万大军,绕道直扑明军的北路军。

明军的北路军,是由总兵刘率领3万来人,再加上朝鲜的鸟枪队。因为没有侦察兵,没有通讯员,刘压根不知道西北两路明军已经不存在了,还闭着眼睛一路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忽然看到前面冒出黑压压一片女真士兵,刘大喜,挥舞大刀就冲了上去。

向前一冲,就见前面6万伏兵齐出,可怜那点明军,被人家俩打一,仨打一,嘁哩喀嚓,叽里咕噜,就统统摆平了,猛将刘大刀刘,冲阵死于乱箭之下,后面的朝鲜鸟枪队慌忙不迭地举手投降了。

明军还剩下最后一路,南路军。这支部队正在荒郊野岭四处乱走,既没个目标也没个方向,突然听说那三路人马已经尽数被努尔哈赤歼灭,南路军掉头狂逃,算是得以幸免。

就为了一个叶赫老女,明军搭上近十万条人的性命,想想真是不值。

此战之后,大明王朝彻底丧失了在辽东的影响力,一任努尔哈赤攻城略地,夯实未来大清帝国的基业。而那可怜的叶赫部,在献出女儿之后,仍然被努尔哈赤趁势推进,就此灭亡。

第18节:残酷的政治斗争

残酷的政治斗争

到萨尔浒战役那一年,努尔哈赤已经59岁了,到了离退休的年龄。而他吵着闹着非要娶人家叶赫老女的时候,是34岁,到了58岁时发布"七大恨",还咬牙切齿地提起这桩事--这已经相隔24年了,以这么个理由发动战争,其借口的牵强程度,堪称登峰造极。

对于他的部属来说,努尔哈赤掌握着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随努尔哈赤弄出什么离奇的借口来,都是无法反抗的。

但是,努尔哈赤的家人却不然。

恰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会出现了以努尔哈赤大弟弟舒尔哈齐、小弟弟雅尔哈齐为首的"反大哥集团",和以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为首的"反老爹集团",这两次政治斗争是大清史上比较闹心的疑案,很多史学家翻遍了资料,也搞不懂一团和气的爱新觉罗家族里,怎么会闹出这么两伙分裂力量。

实际上,这两个"反努尔哈赤集团"的出现,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家人,没有意识到他的雄才大略,对于努尔哈赤挖空心思找借口,不间断地挑起战争表示反感,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已。

就以努尔哈赤的大弟弟舒尔哈齐来说,替可怜的老兄想一想吧,有一天,他正在和老哥喝酒,两人都是花白的胡子,一大把年纪,黄土已经没了半截腰了,连孙女儿们都已经嫁人生娃娃了,这时候他听到大哥说道:"二弟啊,你还记得二十四年前吗?那时候你还年轻,大哥我瞧上一个漂亮姑娘……可是人家说啥也不嫁给我,二弟啊,要不横竖咱也没事可干,干脆拎刀子把那丫头她全家都杀了吧……"

听听努尔哈赤这个理由,他的脑子还正常吗?舒尔哈齐听了这种话,多半会气到发疯。

努尔哈赤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居然能够以二十多年前的一件小事为借口,弄出"七大恨"来,掀起满天的腥风血雨。我们读历史是看热闹,很难发现这个借口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可是舒尔哈齐,天天和这种人待在一起,肯定是没办法再忍受下去。

所以舒尔哈齐果断地提出分家另过的要求,真的是受不了了。

然而满洲八旗是努尔哈赤花费心血、精心打造出来的军队,他岂能容忍这种分离主义分子在他眼皮底子为所欲为?于是温柔地请二弟赴宴喝酒,就在酒桌上将他逮了起来,关进一个石匣中,让他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此外,凡是建议分家的分裂主义分子们,统统遭努尔哈赤酷刑杀死。

说到底,雅尔哈齐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主要是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吃老本,最主要的是他没弄清楚分家就意味着分裂军队,以致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而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却是与雅尔哈齐恰恰相反,雅尔哈齐是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而褚英却是因为跑得太快,跑到了形势的前面。虽然两人一前一后,相互之间距离甚远,但是错误的性质却是等同的,都是没有意识到在努尔哈赤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家事往往就意味着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庭矛盾,则意味着残酷而血腥的政治斗争。

褚英身为长子,最早跟着老爹屁股后面杀人放火,身经百战,渐渐地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威信和地位,而且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渐成与老爹分庭抗礼之势。饶是他脑子中并没有跟老爹过不去的想法,但是遇到事情,他难免要为自己的追随者想一想,这一想,就远离了努尔哈赤的正确领导,走到了斜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