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6/7页)

这时茂才走来,看着远去的长栓,不禁微微一笑。致庸头也不抬道:“茂才兄,刚才你的激将法用得好!”茂才收敛笑容,道:“是嘛,东家,只怕孙茂才也就这么一点用处了!”说着他一磕烟袋锅,转身又向自己屋里走去。

5

所谓点将不如激将,长栓此行果然不辱使命,十余日间不休不眠赶到了京城大德兴茶票庄。李德龄接信大惊,但当日就将三十万两银子迅速地解往了户部。稍事休整的长栓立马又上了路,终于在离开广州后的第二十七天赶回了广州。

一见到致庸,长栓就昏了过去。众人手忙脚乱地将他抬上床。致庸从他身上摸出一封信打开,里面藏着一张朝廷藩库的收据。

致庸将它交给茂才和曹掌柜传看,兴奋道:“好样的,明天我就去哈芬处,让他将……”他话未说完,突然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致庸惊奇道:“怎么了?”曹掌柜道:“东家,我和孙先生商量好了,明日去总督衙门就由我们去吧,那些和官府打交道的琐碎事您不是最不耐烦了吗?”致庸一愣,向茂才看去,只见茂才敲着旱烟锅道:“是啊,东家掌管的是大局,至于这些琐碎事就交给我和曹掌柜吧。”致庸心中先是疑惑。但转念一想,觉得他俩的话也很对,便干脆地点头同意了。

第二日,茂才和曹掌柜一大清早就出门,直到中午饭后好一会,才带着醉意回到客栈。致庸早已经等得心急如焚,一见面赶紧问事情进展如何。茂才打着酒嗝搂住致庸道:“东家,不但两广这几年的京饷全由我们大德兴来汇兑,赣湘两省的京饷哈大人也同意帮忙考虑,估计很快就能成功……”曹掌柜也呵呵笑道:“东家,这可是笔天大的生意啊,那李大管家虽然条件苛……”致庸一惊,赶紧问道:“难不成还有什么附加条件吗?”曹掌柜刚要说话,茂才已经接口道:“没什么,没什么条件,只有喝酒,喝酒……”他说着捅了曹掌柜一下,曹掌柜酒微醒,使劲晃了晃头,赶紧补充道:“说来还真怪,像李大总管这样的人,平日里是专门帮这些总督巡抚捞油水的,这一回却没有向我们提任何别的要求!”“是啊,这是东家有面子。不,是哈大人看张之洞张大人的面子……”茂才也附和道。

经过几目的筹备,大德兴茶票庄广州分号终于开张,场面的气派与隆重让致庸吃惊。他无法想像,茂才和曹掌柜不过比他早到十日,如何结识这么多的商家。他忍不住开口问茂才,茂才想了想道:“一是东家的声名与面子,二来哈大人也帮着捧了捧场。”致庸一愣,刚要说话,却见一抬小轿落地,一个小厮撩开轿帘,里面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瘦削男子。茂才吃了一惊,忍不住低声道:“哈府的李大总管怎么也来了?”

致庸也没多想,当下走过去和茂才、曹掌柜一起拱手相迎:“李大总管大驾光临,小号不胜荣幸,请请请!”门前一干广州商家纷纷拱手招呼。那李大总管派头十足,略略拱了一下手,便大模大样地向里走去。

致庸心中反感,但仍耐着性子陪李大总管里里外外地看。看了好半天,李大总管总算落座,呷了一口茶,拉长声调道:“不错啊,乔东家,湘赣两省的官饷生意也已经到手,这新票号一开张,你立马就是日进斗金吧?”致庸毫无防备,赔笑道:“托总督大人和李大总管的福。”李大总管哼了一声:“上次我没有听清楚,贵号从粤桂湘赣各省朝北京汇兑银子,要收多少汇水?”致庸还没说话,茂才急忙抢上前道:“李大总管,事情都是在下跟大总管谈的,我们东家他不大清楚,李大总管有不清楚的地方,过会问在下就是。”

致庸不禁警觉起来,只听李大总管不阴不阳道:“我是说,像你这样赚银子,比总督哈大人还省力。这不,哈大人在大德兴广州分号入了股不算,今天又特地打发我来,看看开张的情形怎么样。对了,曹掌柜,咱们可是说好的,得了汇水,你一我二,可不要错了!”致庸大惊,茂才急忙将致庸拉到一旁。曹掌柜找了一个借口,请李大总管看汇票,总算把他支应到别处去了。

致庸没有当场发作,应付完了开张仪式,才怒容满面地在内室坐了下来,气急道:“茂才兄,曹掌柜,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哈大人怎么就在我大德兴广州分号入了股?还要分什么利?”曹掌柜语塞,向茂才看去。

茂才倒心平气静,道:“东家要是还想揽下南方四省向北京汇兑饷银这笔生意,就不用再说什么了!我再三思量,若要实现东家的志向——汇通天下,那和朝廷大员绑在一起做事,对于我们商人,对于东家,可能是最安全的方法了!”

致庸根本不接这个茬,怒道:“我说这件事怎么办得如此顺利,原来是这样,而我却被蒙在鼓里!说吧,茂才兄,这事到底是哈大人自己提出来的,还是李大总管干的?”茂才没有回答。致庸看看两人,越发怒道:“……我们怎么能答应这种事情?这件事如果成了真,就是我乔致庸变相向哈大人行贿。从哈大人那一边说,就是受贿!是贪赃!”

茂才突然开口道:“东家,我要是告诉你,这件事既不是哈大人提出来的,也不是李大总管提出来的,上竿子找人家说这事的是我,你信吗?”致庸大惊:“茂才兄,我万万没有想到,你竟会背着我干出这种事情来!”茂才转身就走。曹掌柜忍不住道:“也不是孙先生非要这么于,那日哈大人几句话就把我们打发了,说是先让我们和李大总管商议。一顿饭吃了几个时辰,人家的意思就在喉咙口,就是不先说出来,孙先生是不得不说。东家,您想想,若不是这样,只怕您最初替哈大人上缴的三十万两银子,眼下就收不回来了!”

致庸一怔,立时什么都明白了。这边茂才看看致庸,又拱拱手道:“东家,且不说哈大人和李大总管本身就是这个意思,若没有,我也会劝他们这么干,因为我认为这是最安全、损失最小的做法。当日我们商议好不让你去,就是知道你不会答应。现如今不管你答应不答应,事情都无法挽回了!主意是我出的,事情也是我办的,和曹掌柜无关,你要不答应,我就只有另谋生路,辞号!”此言一出,致庸忍不住回头激动地望着茂才,大声道:“茂才兄,你这是在逼我!”

曹掌柜赶紧劝道:“东家,孙先生这么做,也是好意,想帮东家把这件大事做成。这事可不能全怨孙先生,孙先生找我商议时,我也是点了头的。东家,您想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若非如此,事情如何能进展如此顺利,且让哈大人这般捧场?”致庸半晌痛苦道:“怎么,这世道果真如此?与官府做生意不出银子,真的一件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