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第2/20页)

(四)「和谈」影响军心:由于和谈天天在报纸上鼓吹宣传,使人认为真正可以和平了,真正要和平了,军队和共党敌对的意识模糊了,减低了「敌忾心」。

(五)编余军官的愤怒引起了社会不安:编余的军官,可以说不是垂头丧气便是气愤不平而去的。发布一纸命令,将他们编余调为附员,依照规定给以旅费,他们校官以下到军官总队去报到(各战区都有军官总队,係国防部设的),各军官总队都收容有几千个编余军官,他们情绪很坏,在各地天天闹事,打宪兵,捣毁车站、娱乐场所,殴打交通管理人员,不守秩序等等。编余的将官则在南京孝陵卫设一个军官教育团收容之。他们也多半是牢骚满腹,愤愤不平的。

(六)编余军官投共:由于在抗战时期大家生活艰苦,军官大都没有积蓄,所发的资遣费,天天货币贬值,不足以维持生活与仰事俯畜,中共又加以诱惑,于是他们有许多人投奔中共那边去了。

(七)逼使伪军投共:在伪组织汪兆铭之统治区域,关内有伪军六十八万人,大部份投共;其在东北之伪军五十个团,林彪收编了。此时共军又在东北强徵当地壮丁,关内的共军又大批的开往东北,复将韩共收编,又将河北、山东、热河、察哈尔、山西等地的民众壮丁及民团强迫押往东北,将日军缴下之武器装备训练之,林彪本人初入东北,只带干部二万余人,经过上述收编扩充,陆续增至四十余万人。

「整编」确实把国民政府的国军人事「整」得一团糟,兹举一个可悲的实例如下:

武汉警备总司令部新任的参谋长吴光朝和我说:蔡甸军官总队,收容有三千余个编余军官——校尉官,该军官总队的副总队长到武汉和他说:盼望你们高级长官不要到蔡甸去,那裏的编余军官的情绪很坏,如果你们高级长官到那儿去,被他们打死了我们不负责任。后来那三千余个编余军官都不见了,投共去了。

站在写历史的立场,我们无意把国民政府和蒋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在马歇尔身上,但是这把火是马歇尔放的,这是事实,我们一点也不冤枉他。当时我们国军军官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对于「整编」的动机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整编」,更不知道是受了马歇尔的压力而整编的,只是怨政府、怨当局。由于陈诚在重庆是军政部长,在南京是参谋总长,负责实施整编的,在实施时他也毫不迟疑的「整」,毫无顾虑的「整」,因此怨他的人多。大家认为共党既是在各地与政府为敌,积极扩军备战,何以政府要在此时「整编」?自己把部队「整」得面目全非,七零八落,弄得军心瓦解,怨声载道,怒气沖天,岂不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脚吗?

「马歇尔方案」整垮国军是国民政府失败致命伤

政府方面的资料显示,政府不管共军的整编情形如何,国军决定仍照「马案」去整编:也许政府当局认为,就是在整编以后,国军较共军还是佔优势,即使共军叛变作战,政府军还是可以击垮共军,甚至消灭共军。但是局势演变的经过与结果,适得其反。兹将作战情形列下:

由于「马案」撤销解散了国军兵力之一半,计一百八十个师以上之兵力,等于共党不动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凭马歇尔来「调停」替共党执行一套骗术,国民政府完全受骗,消灭了国军一百八十个师以上之兵力,这是多么骇人听闻、多么严重的事!

兹将和谈不成国、共两军作战区域範围列下:

东北方面为东北各省加上热河;

关内北自绥远、察哈尔、河北、山东、山西、陕北、河南及豫、鄂、皖三省边区、苏北地区,地方辽阔,纵横数千里。东北及华北、华中各铁路交通线,绵亘万里以上。

中共的战略及作战计划与战术如下:

(1)利用马歇尔之调停,从事和平谈判,压低拉垮国民政府的全面优势,尤其要儘量削弱国军之军事力量,使其由优势转变为平衡,由平衡转变为劣势;

(2)和平谈判在政治方面:除非能组成中共能控制的联合政府,否则,中共不参加政府;和谈只是拖延时间,使中共力量壮大,绝不与国民党真正言和;和谈只是打击国民政府的手段,俾有利于共党夺取政权。

(3)军事方面:

A、与苏俄配合并在俄军支援掩护下,迅速夺取东北为第一优先,由林彪率领所属各部及关内增援之吕正操、张学诗、李运昌、万毅等部与壮丁以及韩共部队从水陆两方面向东北急进,并收编当地伪军,接收俄军所缴获日军之武器,夺取东北。

B、萧克部由山西北进,进攻绥远包头,控制平绥铁路西段。

C、聂荣臻部由察、热进佔张家口,并进攻平津,并与外蒙古军队配合作战,控制内蒙及绥、察、热地区。

D、贺龙部由晋西攻太原,佔领正太、同蒲沿线及汾河流域,并配合外蒙军进入内蒙古及绥、察、热地区作战。

E、刘伯诚佔据太行山、平汉路、豫北,并进至黄河以南、河南、鲁西、大别山区与陈毅及李先念部配合作战。

F、陈毅部从河北进入山东,控制胶济、津浦、陇海东段,两淮各地区,并以一部向、苏、浙、皖边区发展。

G、李先念部控制大别山、豫、鄂、皖边区、江汉地区,津浦、平汉南段。

H、王震部佔据湘北、赣北一带。

I、彭德怀部控制陕北地区,并向山西配合作战。

以上各部共军作战,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採取攻势作战,相机以大吃小击破国军,消耗国军兵力,破坏交通,控制广大地区,围困据点内之国军;如遇强大之国军则避免决战,而行退却战,然后绕击国军之侧方及后方。在华中及华北则牵制国军于广大地区使其不能向东北移动增援,俾东北共军作战容易。以民兵放大地域,作面的控制,围点,断线,围点打援、长距离奔袭,夜袭、埋伏,对坚固据点实施「一点两面」战术,实施「人海战术」的波状突击,重视夜间行动与情报,发动破坏战,使国军补给困难,经济陷于不利,⋯⋯尽量扩军,收编伪军,运动国军譁变投共等等。

国军逐年之军事进行概况:

(1)民国三十四年

八月,抗日作战胜利,日军投降以后,整个国军人员、马匹、武器、装备、车辆补充足额,三百五十四个师,军容之盛,空前未有,士气之高昂,亦空前未有。国军所到之处,共军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