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和帝国主义共享未来(第4/8页)

1000年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的核心,拥有欧洲最多的领土,最多的人口,最好的农业基础,往往还有最强的陆军。欧洲人提到“国王”这个词的时候,如果不说明是哪国,默认就是指法国国王。法语继拉丁文之后成为欧洲国际语,大部分国家哪怕向法国宣战,宣战书也得用法语写。

公元1600年,法国有2000万人口,是英国的3倍多,工商业不相上下。英国人出海殖民搞贸易的时候,法国人也组建舰队在海外开疆拓土。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核心领土有一半归法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都是法国殖民地。就当时的局势看,法国在殖民斗争中几乎必赢。英国必须出奇制胜才可能扳回劣势。

英国的玩法很简单——全力以赴争夺制海权。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海权没啥价值。因为如果没有美洲这个天上掉的大馅饼,农业国之间的贸易额在经济总量中永远只是个零头。海洋贸易没啥油水,额外开发一套适应海上交战的军事机器是纯粹的负担。

所以从罗马人到1500年的土耳其,从中国到大陆最西端的英国,甚至北欧海盗和日本倭寇,都用帆桨并用的内海船打海战。海战的方式和陆战差不多。双方在甲板上对着射箭扔石头,然后全速前进把船只撞在一起,没撞沉的船再接舷肉搏。这种海战其实是把陆战搬到了甲板上,有足够士兵跳帮对砍的陆军强国往往也是海军强国。

火炮开启了新时代,从此人类可以攻击几百米外的敌人,不用贴身也能打仗。早在西班牙造标准化火炮之前,英国人的长弓兵就被法国人大炮压制过,输掉了百年英法战争。这个教训让英国人格外认同大炮。

不过直到20世纪,陆战的绝对主力仍然是步兵。这是因为工业时代以前没有水泥,没有沥青,没有压路机,道路都是土路,下雨半尺泥,大炮拖起来艰难,不想陷到泥里就只能指望水运。康熙打雅克萨要攻城,就把工匠派到嫩江边扎营铸炮,再用木筏把炮运到雅克萨。后来这个营地发展成了齐齐哈尔市,现在仍然是兵工基地,新中国第一门现代重炮就诞生在这里。

木筏都能运重炮,海船更不在话下,海战因此比陆军更早进入火力战时代。从此陆战靠步兵,海战靠大炮,海权和陆权分开了。

英国是岛国,只要在海上不输就能自保。西班牙派出的无敌舰队搭载了大量士兵和近距离作战的短炮,按照以往的海战规则,实力远胜英国海军。只是英国人根本不打近战,远远地用火炮招呼。尽管这时的火炮远射还很难打沉船,但这样拖下去,西班牙既不能不受干扰地登陆,又要给搭载的陆军解决吃喝,后勤压力大,最后炮弹打光认输回国,又被风暴毁了一多半,英国因此取得全胜。

从此以后,英国带头建立了以炮战为基础的海战思想——打沉了你的船,搭载的陆军再多也用不上。所以英国一心一意建设舰队。一次又一次靠海军保卫自己。1692年,路易十四在海峡里打了个小胜仗,在诺曼底集结了登陆部队,准备占领英国。结果法国舰队还没集结起来,英国、荷兰联合舰队先发动进攻,烧光了法国船,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强大军队只能望洋兴叹。

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却也同样被舰队挡在海峡,只能眼睁睁看着几十公里外的英国和自己为敌。俄罗斯人总结历史说:“俄罗斯只有两个朋友,陆军和海军。”几百年来英国比俄罗斯还不善交际,朋友数量只有俄罗斯的一半。

然而,英国将拥有世界。

当海权遇到黄金

朋友少不要紧,只要这个朋友顶用就行。西班牙当年养庞大的陆军,除了用来争霸欧陆,还要用来控制殖民地,保证殖民地老老实实地挖金子。

英国不养强大的陆军,无法占领所有殖民地。但是,英国依然有办法从殖民地发财——控制贸易。鉴于地球各个大陆被海洋隔开,英国不需要强迫别人为它开矿,只要能通过贸易控制殖民地的经济一样可以赚金子。

早在荷兰还在称霸的时候,英国就定了一个“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政府特许的商人才能和英国殖民地做贸易,外国商品必须由英国船运,才能到英国本土销售。一句话,海洋贸易的钱,只能让英国人来赚。为此,英国人不惜和霸主荷兰开战。

等到英国彻底拿到海上霸权,这种政策变本加厉。英国人经常完全禁止殖民地与英国之外的国家贸易,禁止他们发展手工业,只要安心为英国生产原料、开采矿山就好。

为此,英国人不嫌麻烦,定了许多稀奇条款。《制铁条例》禁止美洲殖民地制造各种铁器。《制帽条例》甚至连皮帽子都不许缝。这些繁琐的条例和英国海军结合在一起,英国不必养陆军,就能像西班牙一样拿到源源不断的金银。

当然,英国也不是完全没陆军,但是和今天的美国一样,英国陆军只是大号的海军陆战队。英国陆军不会在没有盟友的情况下单独登陆欧洲大陆。就算是在殖民地战斗,英国也会先用海军切断对方的补给,阻断对方的增援,长期围困后再下手。这样,尽管英国陆军不多,却始终以多打少,胜率很高。1756年开始的七年战争就是典型战例。

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没有海军的普鲁士联手,打了一场欧洲大战。除了例行瓜分了波兰来安慰列强,欧洲的国界没什么大变动。但从全球来看,英国靠海军得到了半个世界。击溃法国舰队后,英国在海外投放了5万正规军,这些人放到欧洲本土根本无足轻重,但放到哪个殖民地都是压倒性力量。在印度,法国的殖民地和商业网被拔除。在北美,英国占领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流域,再加上此前英国抢到的西印度群岛、通过西班牙控制的拉丁美洲,整个新大陆落入英国之手。非洲一些潜力巨大的港口也归了英国。

从此之后,全世界的殖民地名义归列强,实际上都听命于英国舰队。英国佬这样自夸:“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这个列表中,只有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是英国专属殖民地,但只要英国掌握海权,全世界的贸易利润都得英国人拿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