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十月围城(第6/11页)

三万精锐加上黄河天险,应该能抵挡女真人一段时间吧。

但帝国此时终于开始为百年来对武将的不公待遇埋单,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武将胜于任何天险强兵,而率七千精锐守险关的梁公公到了黎阳根本没想过如何布防迎敌,而是想着如何过春节,整日与部属饮酒为乐。金军杀到,梁太监吓得差点尿裤子,拔腿就跑,七千人大溃逃。

在南岸驻守的何灌看见北岸溃逃,连忙烧了黄河浮桥。

浮桥一烧,来不及过河的宋兵被金兵追赶射杀到河中的有几千人,场面惨烈。

何灌转身,发现自己的部下开始逃跑——没办法,帝国除了西北军,这些年谁打过仗,从东京出征时,这些兵士好多连马都骑不稳,得两只手牢牢抓着马鞍,其战斗力之差可想而知,看着对岸如狼似虎的金军,他们腿都是软的,反应只能有一个——跑。

何灌空有河东名将之称,在最关键的时候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部队溃逃,只好退到泗水关,放弃了在黄河南岸的坚守。

东路金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来到了黄河边,他们千里奔袭,并没有准备好渡河船只,只是搜集到宋军残留的十余只小船后,花了近五天的时间才把六万大军从黄河北岸搬到黄河南岸。

完颜宗望(韩离不)过河后,望着奔腾的黄河水不禁感叹,说南朝真的无人了,如此黄河天险,若在此有一两千精锐驻守,我们也跨不过去。

东京开封,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就这样呈现在女真人眼前。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二,浚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开封,太上皇赵佶听了,挥动他那早就想扇动的翅膀——飞。

第二天,他,就宣布去亳州烧香。

太史官给他算了一卦,说初四走比较吉利,但初四他都等不及了,于初三夜就带着皇后、皇子和帝姬(公主)乘船南逃,不仅当皇帝的儿子没来得及为老爹设宴送行,连昔日的那几个心腹也没透风。

但一听昔日的老东家跑路后,蔡攸、童贯等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老东家南逃,他们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已是落水狗人人喊打的他们只有死抱赵佶这块枯木当救生圈了。

老子跑了,儿子的心里也发毛了,虽然在初三下了亲征诏书,但对首都的防御能力毫无底气。而在初四早上,群臣商议的时候,以宰相白时中为首的大臣又提出了放弃东京出幸襄阳的建议。

赵桓对这个提议很动心,但是李纲站出来了,表示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让赵桓无法不接受。

赵桓你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太上皇让你做东京留守,替他守这个摊子,你现在跑了,你的这个皇帝怎么可能当得名正言顺?

白时中等人无法反驳,只气急败坏地问,说得比唱得好听,谁来负责守城,你吗?

李纲说我守就我守,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纲就是李纲,尽管我们可以说他的崛起之路和同时代的奸佞并没有什么大不同,他一样出身豪门,和北宋时期的文人们一样挥金如土,一样花前月下,一样在朝中需要靠山,需要朋党,但是在帝国最危机的时候,他显现出一种同时代帝国文人们不具备的气质——傲骨。

这种气质一直在帝国顶级文人中传承,从寇准到范仲淹,从范仲淹到王安石,从王安石到李纲。

因为他们是这个时代精英中的精英,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所以他们无所畏惧,任何狂风暴雨都不能让他们为之心虚胆寒。

赵桓看着李纲,心中突然多了很多底气,腿也不那么软了,大喜说好,就让李爱卿来负责指挥东京保卫战。

“且慢!”

李纲的声音高了八度,说要我守城可以,不过我现在的官小了,负责保卫东京的最高军事长官最少应该是帝国的执宰之一。

赵桓忙问左右群臣执宰编制中可还有空缺,得到的答案是尚书右丞宇文虚中刚刚跟着太上皇去亳州烧香了,位置腾出来了。赵桓当场拍板,李纲现场从兵部侍郎改任尚书右丞(从国防部副部长改任分管工部、刑部、兵部副总理),同时兼知枢密院事,跻身两府内阁执宰。

人事任命下了,李纲却没完,说东家你还没给发制服。

赵桓拍拍脑袋说差点忘了,入阁拜相是要穿紫袍的,于是赶快给李纲搞了套新制服。

李纲在兵临城下的时候还上演的这出戏,很有太学生最推崇的才子风范,天崩地裂依然不紧不慢,很好地缓解了帝国上层的紧张情绪。

当然,情绪的缓解是一时的,下午再度开紧急会议的时候,呼吁新皇帝去长安打猎的呼声又再次在朝堂蔓延开来,赵桓虽然没做最终决定,但是任命了李纲为东京留守、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李棁为副留守。

会议结束的时候,赵桓的心腹太监悄悄告诉赵桓说,你的老婆姨太老丈人现在都出城了,东家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赵桓的心已经飘起来了,他只想跑,这个皇帝谁爱做谁做。

他几乎是哭着对李纲说李爱卿就不要再留我了,你好好替我守住东京,我去陕西带兵回来救你。

李纲不干,拿出文人的拿手好戏,一哭二泼三撞柱,抱住了皇帝的大腿说你不能走。

这时候燕王和越王两位亲王也支持李纲安慰赵桓说时局没想象的那么糟,赵桓勉强同意留下,并写了小纸条叫太监飞马送给老婆姨太们让他们先回来,再看看时局以做最后决定。

赵桓同意留下,对李纲说我的身家性命可就交给爱卿你喽。

讨论皇帝去留的问题就耽误了一天,晚上李纲等人只好与部属连夜在尚书省加班布置城防。

赵桓还没睡安稳,这时候内侍回来告诉他,家眷已经走远,追不回来了。

赵桓听说没了老婆,又坐不住了,连夜叫来了力主逃跑的执宰白时中,让他去连夜准备相关文书器物,第二天清晨悄悄走,不惊动脑袋一根筋的李右丞。

李纲加了一个通宵的班,没敢休息直接去上朝,到街上一看,百姓三五成群地议论说皇帝要走了。李纲快马赶到祥曦殿,看到宫中禁军卫士已经全副披挂,出行车舆、仪仗已全部安排好,赵桓的狩猎队伍马上就要出发。

这时候,他知道光是自己一个人是留不住皇帝了。

在祥曦殿外,他向禁军的兄弟们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呼吁将士们留下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李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终于激发了帝国军士们久违的热血激情,军士们在祥曦殿外高呼爱国口号,誓死保卫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