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征辽——一个帝国的迷梦(第6/9页)

伐辽却不一样了,是开疆辟地、收复“失地”,这样的千古功业,他童贯怎么可能一人独染呢?皇帝任其为河北、河东、燕山诸路宣抚使后不久,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助手——蔡攸。蔡公子随军的目的很单一,监视童贯。

皇帝的用心良苦,童贯岂能不知,所以一线军事指挥安排上,最初他的打算是让种师道作为军事总指挥。

这是一场赵氏帝国的皇家盛宴,每种势力的力量都应该分一杯羹而食之。

种将军却完全没有领童公公的情,对于这场战争,他一开始就申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说,我们好比是邻居家里来了强盗,我们不但不帮忙,反而趁火打劫去别人家里抢东西。

真正让种师道反对的不仅仅是台面上的理由,让西北军从环境恶劣的游击战场转到开阔的北方平原战场,本来就是抛其长用其短,更不用说之前的西北军主力还刚刚在南方打了一场大仗,人员的消耗补给都是问题。作为一名皇帝器重的军事将领,他不能不考虑北征在军事上的重大缺陷。

种师道所提出的,童贯又岂会不知。在出征前他给皇帝的上表中,就提及了出征军粮装备方面供给的各种不足。可是为了幽云,帝国上下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时局又给出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童贯一定要抓住。

无论有无困难,出兵势在必行。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四月十日,徽宗下旨,拜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蔡攸为宣抚副使,种师道为都统制,西军精英辛兴宗、杨惟忠、王禀、种师中、王坪、赵明、杨志、杨可世、王渊、焦安节、刘光国、王育、吴子厚、刘光世、刘延庆全部入列出征,精兵十万,剑指幽云。

帝国的北伐征程,将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

尽管现在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系中,契丹就是“中国”一词的形似音(俄罗斯语Китай,葡萄牙语Catai,西班牙语Catay),但契丹民族出现在汉字的史册中还是比较晚,直到《魏书》中,才基本承认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普遍认为他们的先祖源于鲜卑宇文部,但在唐朝以前,他们还是八到十个弱小松散的部落。

中原在进入李唐盛世的时候,契丹民族就已形成部落联盟,并内附唐廷。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设置了十个羁糜州。后期唐帝国控制力减弱后,契丹人依附了北亚霸主回鹘达百余年,回鹘汗国解体后,又回附唐廷。进入公元10世纪的时候,一直垄断契丹部落领袖很久的遥辇氏的最后一位可汗痕德堇或钦德因政绩不佳被下课,八部的首领选举出了新的领袖、来自于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人新的带头大哥,让契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阿保机带领下,契丹人走向强盛,先后征服奚、室韦、阻卜、渤海国等部,在其任内基本划定了契丹人的领土和疆域。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契丹帝国。

阿保机的梦想是在生前建立一个北至漠北、南至黄河的帝国,在他一生的征伐中,向北扩展很顺利,但南下却屡次遇到了当时在中原最有实力的沙陀人的阻击,屡屡受挫。

到了契丹帝国的第二代领导人耶律德光的任内,之前一直是他们入侵中原最难逾越的障碍——沙陀人走向衰落和内讧,公元938年,耶律德光趁沙陀人打内乱的机会从沙陀人石敬瑭手中夺取了幽云十六州,并据为己有。

幽云十六州的占据,使契帝国获得了防御或进攻中原的最好战略关隘,同时也使帝国的基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畜牧业为主转向半畜牧半农耕化。

拥有了幽云的契丹帝国在公元948年改国号为辽,此时的辽帝国已经是一个东临北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南至幽州的庞大帝国。

之后北宋帝国建立后,发动了两次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而在公元1004年的时候,摄政二十余年的辽国萧太后萧燕燕对北宋帝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突袭,一直打到了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逼迫真宗皇帝赵恒签下和约,不仅让北宋人承认了辽帝国对幽云地区的所有权,还要每年向辽帝国纳贡纳绢。

辽宋之间进入长达百余年的和平期。

南北无事,各自都把精力放在了“家务事”上,北宋人忙于新旧变法,契丹人则是皇族上层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先后发生了钦哀之变、滦河之变等政治惨案,而后期,境内的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帝国危机四伏。

公元1101年,辽帝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跃上历史舞台,比赵佶早两年当上了皇帝。

天祚帝耶律延禧和赵佶一样有很多相同的兴趣:古画、音乐、美女、名茶。当然,痴迷的也有不同,赵佶更喜欢坐在家里赏玩石头,而耶律廷禧则更喜欢打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完全不适用于垂垂老矣的辽帝国,辽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五分之四的领土沦丧,仅仅只需要两年的时间。

败家子天祚帝已经成了丧家犬逃到了漠北,辽人最后的救命草只能有一个——幽云,当初从沙陀人和汉人手里夺来的地盘。

退守幽州的契丹人对败家子天祚帝也死了心,他们在幽州拥立了自己的新皇帝耶律淳。

耶律淳是辽兴宗之孙、天祚帝的叔叔,官拜秦晋国王,留守南京(幽州),父子长期镇守幽州,在帝国较有威望。之前帝国大将耶律章奴趁天祚帝远征女真人时叛乱,就想将耶律皇叔搬出来扶正,那次耶律淳不从;但这一次天祚帝远遁大漠,辽人又只有了自己所守的地盘,在南府丞相张琳参知政事李处温和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人的拥戴下,耶律淳当上了皇帝(史上称其政权为北辽),世称其为天赐皇帝。

这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前有女真人的狰狞狼牙,后有北宋人的想入非非,契丹人要凭幽云之地保全,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耶律淳唯一的办法是前向女真求和,后向北宋结好,并向昔日的小弟西夏党项人伸出求助之手。

不管什么目的,女真人的战马倒是暂时停止了咆哮。西夏人也很够义气,向昔日的老大哥伸出援手,率兵三万主动出击女真人,虽然打了败仗,但亦算仁至义尽。

唯独百年友邦北宋帝国派西北王童贯率领十万大军悄然临境。

宣和四年四月,童贯的大军到达了雄州,并在此分兵东西两路:之前拟定的前线总指挥种师道成了东路军主帅,屯兵白沟(今河北省白沟镇);辛兴宗为西路兵主帅,屯兵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