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相国寺的火(第5/6页)

而狄青就要难对付一些,首先,狄青的性子是恩怨分明的那种,明显不像老王那样厚道。当年韩琦在定州唱那出戏后,并没有吓住狄将军,事后无论公私场合,狄青都没有掩饰他对昔日上司的不满和鄙视——韩琦,不过就是有个进士出身的身份,能力?哼哼!不过如此(后来韩琦的另一个属下王安石也作过类似评价——韩琦不过就是长相好点,看来韩大人在下属中的口碑真不太好)。而谁嘲笑他脸上的刺字,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反驳——当然已不用鞭子。

欧阳先生面临的课题很难,他要弹劾的是一个没有什么把柄和过错,而又性格鲜明的人。明眼人都知道,狄青对于帝国,只有功,没有过。而狄青在任枢密使的四年中,也没什么小辫子让文人们抓住。狗长角穿黄袍家中现异光,正常人都知道那些话上不来台面。

有什么能难倒文坛领袖欧阳修呢?他连连向皇帝上书,就狄青事件展开连环式进攻,抛出两篇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文章,一篇是《论狄青札子》,一篇是《论水灾疏》。

欧阳修的论断如下:

一,近年来东京老是遇水灾,水是属阳的,而武将是属阴的,水患多是因为武人得以重用,要治水患,狄枢密使恐怕得先下台呆两天。

二,狄青任枢密使四年,虽然没有什么过错,可武将长时间执掌国家军政,那是很危险的,想当年……

三,罢免狄青也是关心和爱护他。树大招风,狄将军有这么多流言蜚语,搞得人心不安是因为他居于高位,现在把他调离岗位,也是“爱护”狄将军嘛!当小弟的受点委屈没什么的,你看我们谁不是几进几出,名利不过是浮云罢了。狄将军如果是忠臣死都不怕,当然也不会在乎枢密使这种虚名的。

才子就是才子,逻辑严密,让人无法反驳。

赵祯看到这样有才的文章,依然是留中不用。赵祯是个很清醒的皇帝,他知道他的帝国不仅需要会吵架的文人,更需要能打仗的将军。而且他本人也是“狄粉”,当初西北出了个狄青的时候,赵祯欣喜若狂,和帝国的军民一样,对这位面涅将军非常神往。西北战事吃紧,狄青不能回朝复命,于是赵祯让人画了一幅狄将军的画像,每天挂在宫中,睹画思人。

欧阳老大的奏章没反应,后继火力跟来,范镇、刘敞、吕景初、韩琦接着。嘉祐元年的帝国朝堂,文人们的子弹一直在飞,目标只有两个:赵祯和狄青。

最后,帝国宰相文彦博代表文人们和赵祯最后摊牌,今年的两大议题,一是继承人问题,二是狄青的枢密使问题,至少你得解决一个。

真的必须作出选择吗?赵祯问。

文彦博沉默着回应他。

谁都知道皇帝会怎么选择。

在落笔签署狄青的罢免文件前,赵祯又停住了笔,望着文彦博这位在嘉祐时期看起来最厚道的文人,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狄青可是忠臣啊!

话外音:你们文人可是最重名节的,你们今天这样做,不怕以后在史书上留下残害忠臣的骂名吗?

而文宰相回的那句话更意味深长:

——当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手下的忠臣?

话外音:你老赵家当了偷吃禁果的婊子,就永远没有资格相信别人会做守身如玉的淑女烈妇。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狄青接到了他的枢密使罢免文件,出判陈州,接替他位置的是当初在定州高唱“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的韩琦。

狄青输了,这是一场他根本打不赢的“战争”。

但狄青仍然倔强,他输不要紧,他需要一个答案——为什么?

他找皇帝,赵祯不见他,赵祯本人也不知道答案,还不知怎么面对昔日的偶像。

于是他找到文彦博,要一个说法。

文彦博坐在中书省大院的太师椅上,不紧不慢地说,没有其他原因,皇帝怀疑你了。

一句话就打发了曾经的狄枢密使。

狄青认输,却不服,他也丢下了一句话:

——“无功而受两镇节麾,无罪而出典外藩。”

话外音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狄青离开了东京,那个地方不是他的舞台。

当然,陈州也不是,半年后,他在那个地方死了,死法很奇特,疽发髭卒,胡子长疽。史书上没记载第二个人有这种死法,不过帝国的文人说怎么死就怎么死的吧。狄青的生平本来就已经有很多“传奇”,有的真有的假,真真假假留给后人去分辨好了。

但帝国的文人们不免有些遗憾,特别是欧阳修,狄青如此刚烈屈死,使他“爱护国器”的幌子没了打处。而近百年后,一个叫秦桧的文人学会了欧阳修的这招,并起了一个名字,叫“莫须有”,中招的那个武将我们都知道叫岳飞。

秦桧和欧阳修的做法有区别吗?当然有,从法理角度来讲,秦桧是直接操刀杀人,而欧阳修的作法则叫间接伤害。

为此,一生几乎没什么污点的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背上了一个罪名——忠君误国。

或许把罪名独归于欧阳文忠公也是不公平的,他只不过是站在最前面的打手,狄青惨案更可以界定为一次精英集团群殴弱势群体事件,是一次集体犯罪,犯罪群体叫北宋文人。文彦博、韩琦、范镇、庞籍、包拯(传说中与狄青可是文武双曲星,他站出来为狄青说过一句话吗?当然没有)、司马光、王安石等嘉祐时期的文化名人们都是打手和从犯。

狄青死后,在民间和宫廷一样受到追捧,哲宗的长公主成年当婚,老爸问她中意谁,长公主说非狄青的儿子狄咏不嫁,哲宗一见狄咏,说不愧我闺女喜欢,和他老爸一样,帅呆了。而后来宋神宗赵顼上台后一心想富国强兵,也是愈发思念狄大将军,于是学赵祯一样,把狄青的像挂在宫中,顶礼膜拜。

当然,长公主最终也没能嫁给狄咏(门不当户不对,喜欢有什么用),而赵顼也是只能幽思古人,而无法“怜惜”眼前人,神宗一朝的枢密院也依然是文人们的天下,武人与狗不得入内,尽管赵顼手下也有种谔、王韶这样的名将。

帝国武将们的命运,在狄青死于陈州时就已经注定。

自从当年的那把火之后,狄青住过的那个园子,就再也没有人敢入住,于是渐渐荒废,后来划为了大相国寺的产业,成为了一个不起眼的菜园。

鲁达在菜园的日子是舒心的,一来在菜园里可以不用受寺里众多戒律寺规的约束,想吃肉吃肉,想喝酒喝酒,还有手下那帮泼皮供着奉着;二来相国寺僧人们的福利实在太好,也不似在渭州当兵时的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