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贺兰悲歌 第五节(第5/5页)

蜀国无奈地望了她一眼,在心里叹了口气。她不知道是该羡慕清河,还是该同情清河。

殿外。满眼血丝的赵顼红着眼睛向侍立在阶下的文彦博、吕惠卿几个辅臣下达诏令:“明天罢朝一日,朕拜谒景灵宫,卿等分别向天地、宗庙、社稷祷告。”

“遵旨。”

“陛下放心,太皇太后吉人自有天相……”

赵顼点了点头,却没有听完这句话,转头对李向安说道:“召翰林学士张璪觐见。朕另有旨意,今日学士院锁院。”

“遵旨。”李向安接旨去了。

文彦博与吕惠卿等人都将头低了下去,这些人心里都知道,学士院锁院,皇帝多半是准备大赦天下了。只是皇帝显然也是在心神不定,本来这样的举措,自是不宜当着众多辅臣的面说出来的。万一事先泄了密,岂是小事?

文彦博在心里暗暗记着在场之人的官职与姓名,预备着万一。这位三朝元老、枢密使,时时刻刻都不忘以国事为重,他没有时间为曹太后的即将离世而悲痛,虽然文彦博很惋惜大宋即将失去一位贤明的太皇太后,但是事实无法挽回之时,他也会坦然接受。文彦博心里真正担心的,是太皇太后在此时逝世,而种种迹象表明西夏似乎又将有千载难逢的机会,为这一刻准备很久的宋朝,会不会因为国丧而丧失这次机会?墨绖用兵,毕竟是犯忌之事。

但这一切,文彦博当然只敢压在心底。

果然没有出乎众人的猜测。十五日祷福之后,紧接着,皇帝就颁布了德音,宣布大赦天下,天下囚犯,死罪减一等,流罪以下全部释放,希望这些功德能够为太皇太后换回一些阳寿。

但是生死的规律,虽帝王之尊,又无法改变。

太皇太后在病榻上昏迷了六天,中间只有短暂的苏醒,到了乙卯日,即十月二十日,太皇太后却突然清醒过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已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曹太后带着几分疲惫环视榻前诸人,“哀家想和官家说几句话,其余的人先退下吧。”

众人应声退下,很快,寝宫内只剩下曹太后与皇帝。

“哀家很快要去见仁宗了,大宋有官家这样的皇帝,哀家很放得下心。”曹太后的语气很达观,“曹家是功勋之家,家产丰厚,哀家死后,陛下不必赏赐。丧事能简则简,不必铺张。百姓戴孝一日,一日即可,不要过于扰动百姓。孝道不在这里,哀家愿官家学汉文帝。国家要花钱的地方正多……”

“娘娘……”赵顼不由得哽咽起来,想说什么,却卡在喉咙上,说不出来。

“死生有命,何必悲伤。”曹太后甚至微微笑了笑,她说话还是很吃力,甚至有点断续,但是眼神却很清沏,“只要官家时时体验百姓疾苦,善纳忠言,做个好皇帝,哀家死了,也很高兴。”

“娘娘放心,朕一定会做个好皇帝。”

曹太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司马光……范纯仁……是社稷臣……官家当倚赖之……祖宗遗训……莫、莫让石越没了好结果……”

“朕记得了……”赵顼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告诉十一娘,哀、哀家知道她的苦、苦……”曹太后的话终于没有说完,她的手臂无声的滑下,双眼永远地闭上了。

哭声从慈寿殿中传出,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熙宁十二年冬十月乙卯日,太皇太后崩。诏易太皇太后园陵曰山陵……辛酉,命王硅为山陵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