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三八年(1937年12月~1938年3月) 武汉的春天(第2/3页)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

这是西南联大的校歌。

从1937年秋冬,政府机关向武汉转移,到1938年春天政要贤达、各界名人云集而来,一时间,武汉三镇成为1938年中国抗战气氛最浓厚的城市。中共中央派出的代表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人也来到武汉,参加抗战会议,商讨相关事宜。1938年春八路军在平汉线、同蒲线、正太线上开展的破袭战,已叫日军吃了不少苦头,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后来打武汉会战,日军放弃顺着平汉线推进的计划,当然跟花园口黄河决堤有关,但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所说的华北的“治安问题”。这里的“治安问题”,指的就是八路军在敌后的不断袭击。

针对战局变化,军委会重新划分了战区:

第1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在河南平汉线和陇海线中段作战;

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山西作战;

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在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和浙江作战;

第4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在广西和广东作战。何应钦挂名,实际由余汉谋负责;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山东和苏北津浦线、陇海线东段作战;

第6战区和第7战区撤销,同时在甘肃、宁夏、青海、绥远增设第8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实际由朱绍良负责。

新战区建立之日,蒋介石致电各省政府主席及战区司令长官:“凡战区内或邻近战区地方之县长、专员及其他负有地方责任之官长,一律不准擅离治区,不得托故先离县城,如有擅自先退者,一律按军法惩处!”

此时从上海和南京撤下来的部队都处于紧张的兵力补充和训练中。

在武器弹药方面,蒋介石一方面叫兵工署加大“中正式”(德国图纸)步枪的制造;同时,增加了向当时第一军火出口国捷克的订货力度,中央军的很多部队都换了装备,性能良好的捷克式步枪和机枪大量配备军中。年初时,蒋介石直接下令,把杜聿明的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战车防御炮团,副师长和参谋长分别是从南京潜逃出来的邱清泉和廖耀湘,向苏联购买的87辆9.5吨级重型战车以及从德、美购买的500多辆军用卡车(由广州上岸运至内地)装备该师。

进入1938年,日本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对中国内地城市的轰炸开始蔓延:西安、咸阳、宝鸡、兰州、天水、洛阳、成都乃至宁夏都遭到日机的袭击。其中位于西北腹地的兰州是首要目标,因为新疆到兰州到西安这趟线,是当时苏联援华的通道,兰州属于中转站。至于对重庆的轰炸,因为天气的原因一直在延迟。

中国空军方面,笕桥航校已经迁到大后方的云南昆明和广西柳州,继续培养飞行战斗人才。在1937年秋冬的上海、南京等系列空战中,中国的飞行员已战死大半,战机也损失殆尽。不过,现在又接收了一批来自苏联的战机(伊-15、伊-16战斗机156架、SB-2轰炸机62架、TB-3重型轰炸机6架),这些飞机立即被装备到中国空军的4个大队(第1、2大队为轰炸机大队,第3、4大队为战斗机大队)。与此同时,又来了一批苏联志愿飞行员。

前一年的10月26日,中国第一王牌飞行员、击落日机最多的第5大队第24中队的刘粹刚在飞赴山西前线时,在黑夜中,因地形陌生意外撞到高平县城楼而殉职。一个月后,奉命去兰州接收苏联援助飞机的第4大队长高志航,在完成任务后,停留在河南周家口时,遭日机突然袭击,没来得及上飞机,当场牺牲。

所以1938年中国的首席飞行员,是前面写到的新任第4大队长李桂丹。

第一场大空战发生在2月18日。前一天,李桂丹才率第4飞行大队由樊城机场转赴武汉王家墩机场。当时,第4大队队员吴鼎臣正和战友在飞机旁吃午饭,刺耳的防空警报骤然拉起,吴鼎臣和战友用最快的速度钻进飞机,迅速升空。

这一天,武汉上空晴朗,能见度非常好。

当吴鼎臣的战机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日军12架重型轰炸机在2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飞临武汉上空。

日机位置比中国战机高,空战时,居高者占优势,瞬间即有一架日机俯冲而来,朝吴鼎臣的座机猛烈开火。吴鼎臣驾机迅速转身,避开飞射而来的机枪子弹。日机也一个大转弯,企图从后面继续跟进射击。吴鼎臣驾驶技术娴熟,突然一个最小半径的急转弯,一下子出现在日机身后50米开外的地方。

这一下日机慌了。空战时,最怕对手近距离出现在自己后身的视域死角。

吴鼎臣战机上的4挺机枪同时开火,日军飞行员中弹毙命,飞机失去操控后直线飞了一段,便一头栽下云端。

这天午后的武汉长空,不时有日本或中国的战机被击落。危急时刻,从孝感机场起飞的另一队中国空军加入战斗。

而吴鼎臣开始寻找第二个目标。

当发现一架友机正遭日机攻击时,他拉动操作杆,回旋扑向敌机。此时中日双方已陷入混战。就在吴鼎臣快接近敌机时,不成想左机翼被友机撞掉,飞机一下子失去控制,向下坠落。危急时刻,吴鼎臣背着降落伞跳出机舱。

在高空中,他环望四周,只见漫天的飞机如幻影一般在空中格斗。在离地面600米高度时,吴鼎臣拉开降落伞环,安全落在地面。

此战中,吴鼎臣击落日机;

柳哲生击落日机;

刘志汉击落日机;

李桂丹击落日机;

……

虽然空战只有12分钟,但中国战机一共击落日机13架,其中两架重型轰炸机和11架护航战斗机,中国空军则有5架战机被击落,中队长吕基淳、飞行员巴清正、王怡、李鹏翔为国捐躯。同时殉国的,还有李桂丹大队长。

大战开始后,在日军惯用的集中攻击领队长机的战术下,李桂丹的座机遭4架日机围攻。在击落一架日机后,李桂丹座机中弹燃烧。此时,机枪子弹打得他的椅背护板当当作响,李桂丹身中数弹,飞机失控,蓝天玉碎。

在没有海军而陆军又往往不是日军对手的情况下,中国空军的勇士在那个年代用他们最大的激情和爱恨于万里长空跟日本空军做殊死搏斗。

他们的战斗生活是如此单调:白天除了战斗外就是支棱着耳朵坐在飞机里。为的是一旦有敌情而能够迅速升空迎击。对于那一批空军小伙子来说,生活就是战斗,战斗就是生活。这是他们短暂而辉煌的年轻岁月。3年后的1941年也就是民国三十年的3月14日,诗人林徽因的三弟作为空军的一员战死于成都上空。又过了3年,林徽因写下《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