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读书人的立场(第2/2页)

“不多,所以有科考、有荐举,从众多读书人之选拔可用之材。”

“文臣会忘记读书人吗?”

“不会吧?不会,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开国时用武将,守国时用文臣,文臣上位之后,总是大力提升读书人的地位,前朝如此,本朝也不例外。”

“读书人反过来也会影响文臣。”

“那些落榜的书生能影响朝中大臣?”韩孺子不太相信。

“读书人不只是落榜的书生,还有拒绝参加科考的人,还有隐于朝中不愿当大官的人,读书人虽然无权无势,但是数量众多,口口相传,他们掌握着文臣的名声。”

韩孺子突然想起来,杨奉从前就是一名读书人,这名太监对从前的经历不愿意细说,可他对读书人显然非常了解。

“郭丛就是那个掌握名声的读书人?”

“别用掌握这个词,那有点过了,但是郭丛肯定很有影响力,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返京参与此事。”

“罗焕章呢?影响好像更大。”韩孺子想起了另一位讲经教师。

“罗焕章影响很大,但他拒绝科考,与朝廷毕竟隔着一层,跟郭丛还是比不了。”

韩孺子想了一会,“可我还是不明白,读书人为什么要反对诸子争位,这能提升文臣的地位,自然也就是提升读书人的地位。”

无论如何,韩孺子不相信这仅仅是“礼仪”的问题。

“或许,郭丛这些读书人感觉到了威胁,觉得他们最终会失去对文臣的影响。”

“被谁威胁?”

杨奉没回答,陷入沉思,好像被什么难题困住了。

“望气者吗?”韩孺子自己给出回答,他很佩服望气者的本事,可是仍觉得杨奉有点过于高估这些人的实力了。

杨奉开口了,没有提起望气者,“郭丛的老奸巨滑不亚于宰相殷无害,倦侯刚才应对得很好,永远不要当面得罪这种人。”

“恐怕这只是早晚的事。”

“不不,郭丛其实给倦侯带来了好消息。”

“好消息?”

“嗯,郭丛说得很清楚,他不支持任何人,只是因为冠军侯占据优势,他才希望倦侯与东海王退出。”杨奉顿了顿,“这说明郭丛根本不看好冠军侯,这也是读书人的立场。他还说,北军勋贵子弟众多,绝不会违逆父兄——这是在提醒倦侯,只有得到勋贵的支持,你才能击败冠军侯。”

韩孺子一呆,他可一点也没听出来郭丛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