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蒸汽、钢铁和炮火(第5/5页)

自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以来,海军曾一度偃旗息鼓,行事低调。大多数在国外服役,不再受到媒体和议会的重视。但是到19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改变。当新兴的国家开始追求海军力量(navalpower),英国便不再坐享当年遥遥领先的辉煌。威廉·托马斯·斯特德(W.T.Stead)——新新闻主义(newjournalism)的倡导人之一——在《波迈宪报》(PallMallGazette)上发表了一系列名为“关于海军的真相”(TheTruthabouttheNavy)的文章。斯特德从威廉·格莱斯顿的一个评论中获得暗示,而格莱斯顿1880年成功当选更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格莱斯顿曾说,英国的力量“不在于与强大的军事国家结盟”,而“在于它的海军——一支足以媲美欧洲所有海军——力量的强大与卓越”。斯特德则反驳说,从殖民扩张以来,对海外贸易增长的依赖,以及他国海军的壮大使英国格外易受攻击。蒸汽舰队对海外各地装煤港的依赖尤其令他担心:这些装煤港多半都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他的海军联系人是炮舰“卓越”号(Excellent)上年轻的舰长约翰·费舍尔,在他看来,费舍尔是“可以和纳尔逊媲美的人”。斯特德所贡献的不是包含了少许真相的新闻,在他的启发下,民众敦促政府增加了350万英镑的海军预算。31英国海军这才迈开了新一轮的革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