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胡笳十八拍(第2/2页)

要回中原了,蔡文姬悲喜交集,进退两难。

多年来,蔡文姬一直活在痛苦中,现在,终于可以结束这种被发左衽、食羶肉、喝酪浆的生活了,要走的前夜,蔡文姬又肝肠寸断,万分不舍。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是对自己恩爱有加的这样一个男人。

看着难离难别的左贤王,蔡文姬的心软了,一个留字几乎就要夺口而出,摧肝裂肺,泪如雨下。

而膝下两个未成年儿子的啼哭,更让蔡文姬的心在那一刻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那一夜,蔡文姬抱着两个儿子在左贤王的跟前哭了,倦了,累了,睡了,醒了,又哭了……

第二天,终于要启程了,在汉使的一再催促下,蔡文姬在恍惚中登上了车子,随着车子缓缓启动,生人作死别,想着这一去,再也不能回来,此生再也不能见到自己的骨肉,她悲从中来,奏响了一曲天地为之动容的《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十二年的生活,在车轮的翻滚中犹如走马灯一样,一件件,一幕幕,纷至沓来,历历在目。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一拍风沙起,二拍泪雨倾,三拍断人肠……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走后,每想起蔡文姬归汉的情形,都不由黯然神伤,卷芦叶而吹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吹遍整个边塞。

这一年,蔡文姬三十五岁,在汉使的护卫下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陈留郡。

映入眼帘的却是断壁残垣,令人顿生身后魂归之感。

这就是我苦苦思念着、恋着的家吗?!

蔡文姬万念俱灰,她想到了死。

曹操啊曹操,你到底是帮了我还是害了我?

曹操体会到她的苦楚,积极替她张罗了一门婚事。新郎是田校尉董祀,小伙子年轻,通书史,谙音律,完全配得上我们的大才女。

然而,这只是曹操单方面的想法。

也许,董祀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凭什么一定要我娶她?

董祀的心思我们可以理解,毕竟,蔡文姬已经是第三次出嫁了,不但是“残花败柳”,而且人老珠黄,而董祀却在鼎盛华年,如何能心甘?!

人的想法一旦出现偏激,行为就容易出格。

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就要执行了。

真是红颜薄命、命运多舛!蔡文姬急得不行,顾不得嫌隙,赶紧跑到曹操府里上去求情。

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座中有很多公卿大臣,名流学士,曹操对他们说:“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大伙儿感到非常惊奇,纷纷表示要见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大才女一面。

蔡文姬进来了,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蓬首跣足的老婆子,可是说话条理清晰。她向曹操请罪,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

曹操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奈何?”

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时值隆冬,曹操看到蔡文姬衣着寒酸,便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曹操原本也是一个大文学家,对书特别钟情,一次闲谈中,流露出对蔡文姬家中原来藏书的羡慕之情。

蔡文姬告诉他,自己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

曹操大感失望。

蔡文姬就安慰他说,虽然书卷大多散佚,但自己应该还能背得出三四百篇。

曹操喜出望外,立即说:“既然如此,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

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

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了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可谓为保存古代文化做了一件好事。

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董祀从鬼门关里转了一圈回来,很多事情想通了,看问题也看得开了。

他知道,这次如果不是妻子拼死相救,明年春天自己坟头上的草一定长得好高好高。

感念妻子的救命之恩,他重新审视上天安排给自己的这段姻缘,慢慢改变了对蔡文姬的看法,在感情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欣赏和疼爱起面前这个女人了。

他和蔡文姬戡破了红尘,溯洛水而上,在林木繁茂的山麓中隐居起来。

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相传,董祀还把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改编为以胡琴和筝来弹奏。

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还作长诗二章。

其《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在1987年国际天文组织正式公布的第一批水星环形山名字中,有15个环形山用了中国人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命名为“蔡琰(蔡文姬)环形山”。

曹操曾经专门去拜访他们,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之后不久,曹操就挂了。

曹操的儿子曹丕接替了他的事业。

曹丕效仿王莽,逼迫刘协献出帝位。

至此,曾经威武绽放的煌煌大东汉正式宣告终结。

曹丕史称魏文帝,而刘协史称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