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绚丽的余晖(第2/2页)

因此秘不发丧,只伪托皇帝病重,驱驰还宫。

四天后,在宫中发丧,将其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安帝”。

随后,阎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任命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握军政大权。

她学习偶像邓太后的做法,准备拥立一个年幼不懂事的皇族成员为帝。

在哥哥阎显的提议下,最终选中了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帝位继承人。

不立亲生儿子刘保而立堂弟(注意,还不是亲弟弟)继承帝位,这在封建帝制中无疑是一件骇人听闻的反常措施,朝臣为此议论纷纷。

刘懿继位时年幼无知,外戚阎氏执掌朝政,杀逐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

眼看东汉王朝就要沿着阎氏家族的轨道运行了。

可是,刘懿在位仅两百多天,就病死了,史称东汉前少帝。

死就死吧,阎太后并不慌张,当年,邓太后初掌权,就死过一个汉殇帝。

阎太后和哥哥们又秘不发丧,关闭宫门,屯兵自守,准备再从众王子中挑选一个便于控制的傀儡做皇帝。

可是来不及了。

宦官中常侍孙程与刘保的手下密谋说:“济阴王是先帝嫡子,原本没有过失,先帝听信奸臣谗言,竟将其废黜。北乡侯刘懿年幼有病,我们联手除掉江京、阎显,无有不成功之理。”

十一月,孙程等十九个宦官在宫中政变,攻杀阎显、阎景兄弟,一举消灭了阎氏势力,又逼阎太后交出传国玉玺,迎立济阴王刘保。

刘保于公元125年继位称帝,改元“永建”,史称“夺宫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