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的若干问题(第4/8页)

人性复杂,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管不好,坏的方面就发作。但是,管得好,制度约束他,纪律约束他,舆论监督他,能够让他变好。不要指望老天发善心,选中一个大好人;这样偶然性太大,太危险了;没有牵制和监督机制,好人也会变坏。希望在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将这些官员们管起来。如果这样考虑问题,国民党完全有条件监督、推动袁世凯这些人走上正轨。你想不民主,你想捣蛋,我就揭露你,通过法定程序监督你。当时的报纸是自由的,揭露袁世凯的文章很多;加上当时有集会、结社的自由,民间社会——商会、教育会等等力量很强,并在迅速成长,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牵制力量。假如依靠这些力量,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坚持走维护民主、法治的道路,兵连祸结的中国近代史完全有可能改写。

1913年突然发生一件事: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国民党成立,选出的理事长是孙中山。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一连做出几个错误的决定:

1.宣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已经实现,唯一尚待解决的任务是实现民生主义。

2.一再宣扬可以完全相信袁世凯,说袁总统治理国家有一套,我相信他。没有把制度建设提到应有的高度。他没有真正理解离开分权制约和反对党的监督,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共和。既然政权已经落到袁世凯手上,国民党在准备通过选举夺取政权的同时,应该忠实地扮演反对党的角色,毫不松懈地监督袁世凯的言行。

3.放弃政治,专心致志修铁路。他说,要在10年内修20万里铁路;以后铁路修好了,袁世凯练兵也练得差不多了,我们中国就强盛了。20万里是什么概念?他没讲是公里、英里还是中国里,中国铁路通常是按公里计算的。到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完成,中国的铁路大致上可以达到7万公里,要达到20万公里更是遥遥无期。他根本没想到一个政治家,不搞政治搞实业,这个角色就错位了。

这三点是互相联系的。

当时国民党内头脑比较清醒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一批人。他反复宣扬应该实施内阁制,公开表示应该由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当然不肯轻易放权。他给宋教仁送去50万大洋,冀图收买,宋教仁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于是,他就派人将他暗杀掉。暗杀事件发生以后怎么办?那个时候最容易显示一个政治家水平。当时全国多数舆论有两点共识:

1.中国不能乱。特别是各地的商会纷纷发表意见,你们不能乱。一乱我的生意就没得做,损失太大。辛亥革命的时候说是有损失,还能将清朝皇帝拉下来,你现在乱了没意思。民心思定。

2.宋案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当时也确实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3月20日晚上10点,宋教仁被暗杀。三天后,就先后将凶手应夔丞、武士英抓获,并搜出应夔丞和国务总理赵秉钧及内务部秘书洪述祖的来往电信。4月27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把这些电信公之于众,全国舆论哗然,都知道这件事是袁世凯及其爪牙干的。5月6日上海地方检察厅发出传票,给北京地方检察厅,说委托贵厅协助将国务总理赵秉钧解送到我这里来!请大家翻一下中国的历史,看看有没有这样的记载:一个地方的司法机关,传当朝宰相来受审。我想迄今为止这是空前绝后的。20世纪没有。20世纪以前我的记忆里也没有。这说明通过司法途径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案件。即使不彻底,在政治上,也可赢得巨大胜利。

但是孙中山政治经验不足,革命意识很强。他说不行,我要动用武力反抗,搞“二次革命”。一征求意见,上海的陈其美说不行呀,我力量不够呀。再征求胡汉民、李烈钧等实权人物的意见,也说力量不够。为什么辛亥革命的时候要让袁世凯做总统呢?很简单,就是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临时政府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到这个时候形势更加严峻。可是,孙中山不计后果,还是要起兵。下面不听怎么办?当时上海附近孙中山唯一可以调动的一支部队,是驻在南京的一个师。那个师长也认为不行呀,不能打,力量太悬殊了,怎样打呀。结果孙中山拿出钱叫人去唆摆下面的军官,要他们坚决起兵反抗袁世凯,说你那个师长不听话的话,就给我宰掉他。但是下面的军官跟那个师长关系很好,对这个师长说:孙中山派人来了,说你不起兵的话就宰掉你,那个师长为免自相残杀,只好含泪决定起兵。黄兴最初也不同意,说肯定要失败,不能这样干。但是最后为了尊重孙中山,带着章士钊他们到南京去,宣布起兵讨袁。好了,这个“二次革命”一打,不到一个月全军覆没。

更严重的后果是这样一“革命”,授人以柄,把国会摧垮了。袁世凯趁机宣布国民党是非法政党要解散,凡是国民党的议员都撤消议员资格。国民党是国会的多数党,这样一来国会不够法定人数,不能开会,完了。袁世凯就另外成立一个参政会。他名义上也是讲民主呀,成立“参政会”!但找的都是乖孩子,听话的。你是“参政党”,来参政吧,很光荣!到后来袁世凯想当皇帝,就是这些“参政会”的所谓参政的参议员吧,他们上书袁世凯说:你英明伟大,四海同钦,应该当皇帝!袁世凯假意推诿说:不行,我不能当皇帝。这些参政诸公心领神会,一而再、再而三上书袁世凯,请总统大人俯顺民心、体察国情,终身执政,当皇帝。他们还假造民意,御用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所谓公民意见,御用团体一再递交请愿书,说袁总统怎样德配天地,怎样能干,怎样应该当皇帝!专制政权机关及其爪牙玩弄这一套驾轻就熟,易如反掌!假如国民党不走这条错误的道路,它还是国会的多数党,这些无耻勾当能演出吗?恐怕不行。那样,袁世凯的皇帝就很可能当不成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在野党不成熟,还是革命造反派的劲头,没有及时将革命党转型为民主政党,不懂得应该坚持和逐步健全议会民主,珍惜来之不易的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推动整个国家走上民主、法治的道路;也不能够体察民意,按百姓的意愿通过民主、法治营造长治久安的局面,让老百姓利用经济自由发展工商和其他事业,改善生活。历史大反复就无法避免了。

在野的力量当然不止国民党,还有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民间各种独立自主的组织。清末不是预备立宪吗?是什么力量牵制它,使得清政府要走这条路呢?除掉国外的压力,国内主要是三方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