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历史与神话之间的探寻(第2/4页)

权力不受民主、法治约束,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亲友关系的羁绊,是威权统治下的中国贪污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而且腐败的主要根源和最大危险往往在最高层。“宋美龄爱权”,从抗日战争开始,她也成了玩弄权力包庇亲友的高手。孔祥熙一家和宋子文等人,是抗战时期和战后弄权贪污的众矢之的。他们特别是孔祥熙及其子女一再受到宋美龄的包庇。

例如,1948年,国民党山穷水尽,孤注一掷,发行金圆券,进行金融改革。这个举措,冀图搜刮民间的黄金、外币,禁绝走私,控制物价。当时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的根源是内战和独裁专制的政治体制,不从本源着手,企图用暴力手段搜刮民间资金挹注巨大的军费支出,既是摧毁民生的反动措施,又是注定要失败的。当时,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打虎”——整顿经济秩序,不准私人私存黄金和限制物价,使之固定在8月19日的水平;禁止走私和投机倒把,也是其中内容之一。当查封孔家的杨子公司之际,人心为之一振,为这次演出增加一笔壮烈色彩。可是,孔令侃到南京向姨妈——宋美龄求救,这位第一夫人迫使蒋介石出面训斥小蒋,蒋经国被迫辞职,演出戛然终止!

外交领域的建树

宋美龄是蒋介石外交活动的重要助手。

所有派到中国的美国军政要员,或国民政府请来的外国顾问,几乎都对这位“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化解了不少矛盾。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参与对外宣传,撰写文章,发表广播演说,揭露日寇,呼吁支持中国。

仅凭以上两点,已经足于成为出色的“第一夫人”;而三次重大外交活动,更使她声誉鹊起。

1942年2月蒋氏夫妇的印度之行,在与英国殖民当局会谈的同时,会见了甘地、尼赫鲁等民族领袖,发表了《告印度人民书》,主要是两大民族在道义上的互相鼓舞。

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1943年她在美国的活动。1942年11月27日至1943年6月,宋美龄历时七月的北美之旅,先是治病,1943年2月17日开始公开活动。18日分别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的演说,赢得了巨大的赞誉。

这两次演说的主要特点是力图让美国人认为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是他们为自由而战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她在参议院的即席演说中说:“基本上我们是为了同样的原因而打仗。我们两国人民有相同的理念。你们的总统向全世界宣告的‘四大自由’犹如自由之锣在我们的广大的土地上回荡。”“我向你们保证,我们的同胞愿意为了实现这些理想渴望和你们合作。”78 所谓四大自由指的是罗斯福当时极力提倡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虞匮乏的自由和免受恐惧的自由。一切专制统治的特征都是摧残这些自由。说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是为四大自由而战,当然是当面撒谎;国民党后来丢掉大陆,说到底与它以自由为敌息息相关。

可是,这位“第一夫人”长得漂亮,能说会道,加上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她四处演讲、活动,对争取美国人民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起了良好作用。在一个民主国家,民间的同情与理解绝非小事。从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排华法案开始,美国一直在移民和取得美国国籍等方面歧视和限制中国人。宋美龄访美期间,正值美国朝野正在推动废除排华法,她的活动也有助于有关法案在国会顺利通过。她和罗斯福的会谈,还就战后中国和亚洲不少问题取得了共识,为后来的开罗会议作了铺垫。

她演讲后的第二天,罗斯福也郑重宣布即将给予中国最大的援助。不过,这些政治家的语言往往真假参半。这次罗斯福的诺言,或是原有成案的宣传,或是口惠实不至的空话。其实,美国援助中国的计划,在上一年大体已经敲定,无论是宋美龄这次访美,或者同年11月的开罗会议,都没有促使美国大量增加对中国的援助。

这一年11月陪同蒋介石到开罗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在7天的活动中,宋美龄确实非常卖力。蒋介石甚至为此特地给她颁发了勋章。不过,在这次会议中,除了肯定中国收复失地的正义要求外,军事上讨论得最多的缅甸之战,经济上蒋氏要求10亿美元贷款,后来都一一落空。

要比较准确评价宋美龄的这些活动,必须对美国对华政策有所了解。

罗斯福政府的对华政策以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特别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其要点是:1.世界和平和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胁在欧洲,主要敌人是希特勒。“大西洋第一,欧洲第一”,既是传统外交政策,又符合当前需要。2.不允许日本进一步扩张,但又要尽量避免与之正面冲突。3.中国是牵制日本的主要力量,虽然蒋介石政府专制、腐败、无能,但目前找不到可以代替的力量。因此,它一方面不肯坚决制裁日本,听任战略物资源源流入日本;另一方面在不激怒日本和不违反美国《中立法》的前提下,尽可能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8年秋到1940年秋,美国给了中国总计7000万美元的三笔贷款,1940年11月30日又宣布给中国一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给有关国家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的《租借法》后,中国也纳入其中。这一时期争取这些援助的经办者,主要是宋子文等人,私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中国旅行社的创办人陈光甫也起了很大作用。1938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在巴黎对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说:“他认为陈(光甫)是一个正直的和绝对信得过的事业家,对于陈光甫本人,他完全信任。”79 他建议中国政府派陈光甫赴美谈判贷款问题。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建议,果然一举成功。在这一阶段,笔者阅读过的有关争取美国援助的记录,都没有提及宋美龄。

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它的对华政策有所调整。

首先是极力扶持中国。1942年元旦白宫对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美、英、苏、中)之一。”同年10月10日,民国国庆,英美两国都发表声明放弃根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在华特权(英国有所保留,不放弃香港、九龙)。与此同时,决定给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提供大量租借物资;加大对陈纳德的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支持力度;帮助整编中国陆军,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美式装备师;应蒋介石的要求,推荐拉铁摩尔为蒋的政治顾问;捧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和在华美军司令;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