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末世长安,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第4/6页)

他的战略主张扼尽天下财富之地,隔江与朝廷南北对峙,虽然听上去很好,但是这战略最后究竟能否成功,是无法证明的。裘甫没有胆魄,害怕会失败,就推托道:“今天我已经喝醉了,明天再议吧。”大将听了十分生气,拂袖而去。裘甫的谋士说:“这个策略是孙权所为,今天下还没有大乱,此策很难达成,不如据险自守,陆耕海渔,遇到危机就逃入海岛,这样比较保险。”谋士的战略比大将的战略更为保守,但是裘甫还是犹豫着没有采纳。积极的战略不采纳,保守的战略也不采纳。王式还没有到,裘甫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王式到来后,裘甫更是一筹莫展,只能消极地应战。

王式没有急于付诸军事行动,他到达浙东后,首先肃清了越州城内支持裘甫的势力。越州城的官兵害怕裘甫大军会来,全家性命不保,便主动和裘甫的大军联系,愿作内应。王式查清了情况,将这些人全部处死,又推出几项举措。他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收买人心,断绝裘甫军的兵源,不举烽火,稳定当地百姓,用老人和小孩做侦探,随时掌握裘甫大军的情报,招募居住在江淮的吐蕃和回鹘人组成骑兵队,增加攻击力,联络当地的土团共同作战。

一切准备就绪后,王式又向朝廷讨要了更多的军队,兵分东路、南路两军,全面向裘甫发动了攻击,裘甫只能作无谓的消耗战。王式大军如同风卷残云般地扫荡了各地的起义军。大将在全线失败后,指责裘甫当初不采纳他的战略主张,才落得这般地步。他根本就看不起投身起义军的那些进士,见他们穿着绿衣服,就污蔑他们为菜青虫。他将一腔的怨气全部发到了他们身上,把他们推出去斩首,愤恨地说:“把我的计划打乱的,都是这些菜青虫们!”起义军内部起了矛盾,所以军心涣散,节节败退。

裘甫带着剩下的军队,重新退到了刻县。王式步步紧逼,对这里进行了合围。前后三天,打了八十多战,起义军累得体力不支,官兵们也打得精疲力尽。裘甫为了能够突围出去,假装投降,但是被王式识破,又打了三场大战。

最后,裘甫等人被擒,被押往长安,斩于东市。裘甫起义,前后的时间只有七个月,却拉开了晚唐农民起义的帷幕,为之后的几次农民起义作了先声。

桂林戍兵起义,埋下祸根

桂林戍兵起义,又称庞勋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对于当时已经千疮百孔的唐王朝来说,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为裘甫起义属于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发在军队中,说明了朝廷统治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唐懿宗李漼时期的大唐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再加上李漼任用奸佞、赏罚不明,当时仅宰相一职,他就一连换了二十一位。这时,边陲要塞也拉响了紧急的警报。

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接连三次派兵进攻安南,攻陷了交趾。李漼虽然昏庸,却也知道不能丢掉国土。于是,李漼命令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了数千人前往救援。援军中的八百人负责驻守桂林。按照约定,这些驻守桂林的徐州士兵三年之后就可以返回苏北老家。

到了咸通六年的时候,这支驻守在桂林的部队,本该被通知返回家乡,但是时间到了却无人问津,虽然当初约定的三年期限已满,但是始终没有人来换防。中国人自古就把乡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背井离乡的时候最为思念家乡,于是回家就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年又一年,士兵们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就这样到了咸通九年。他们已经在桂林驻守了整整六年,但是依然被告知不能返回老家。

士兵们不死心,多次向将领请求返回徐州。当时的观察使是崔彦曾,士兵们能否回家,全靠他一句话。崔彦曾犹豫不决的时候,其他几位将领尹戡、杜璋、徐行俭却异口同声地要求士兵们再多驻守桂林一年。

苦苦等待了六年的士兵们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们愤怒了。士兵当中,许佶和赵可立等九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掉了都头王仲甫,然后拥立庞勋为都将,成为了这支部队的领导者。庞勋从桂林起兵,竟然一路打回了徐州。

李漼闻讯后,下令赦免庞勋所带领的这支军队。但是庞勋认为朝廷之所以赦免,是害怕在路上消灭不了起义军,一旦到了徐州,必然会下毒手。于是,庞勋拿出了个人积蓄,打造了盔甲和旗帜,把部队武装起来,乘船东下,过了浙西进入淮南。淮南节度使令狐绹因为没有得到命令诛杀庞勋一行,所以还派人来慰劳,送来了军粮和马匹的饲料。庞勋乘机召集散落在乡间的银刀军,把他们藏在船中,部队一下子多了几千人。

庞勋等人行至泗州,来到徐城。庞勋和许佶等对士兵们说:“将士们,我们擅自回来,无非是思念家中的双亲和妻子儿女,听说朝廷秘密颁下了命令,令徐州本地的军队等我们到达后就杀身灭族,大丈夫与其自投罗网,为天下人耻笑,不如同心协力、赴汤蹈火,这样不但可以免除灾祸,还可以谋求富贵,大家觉得如何?”众人都表示赞同。

于是,庞勋要求把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这三个令大家深恶痛绝的军将罢职,让自己麾下的士兵别置二营、共为一将,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朝廷没有接受庞勋的要求,派都虞侯元密为将,率兵三千人征讨庞勋。庞勋在山下列假人疑阵,悄悄地带着部队向符离方向进发。直到天黑了,元密才发现中计了,但害怕有埋伏,就退兵到城南,等到天亮才去追赶。此时,庞勋的军队已经到达符离,和宿州的五百名官兵在濉水上奋战。官兵们很快就溃败了,迅速地撤离,庞勋趁势直捣宿州。宿州当时由观察副使焦璐代为管理,城中已经没有军队。焦璐见到起义军来了,只得仓皇逃走。

庞勋的部队进入宿州城后,给百姓散发财米,选募壮丁,部队一下子又增加了数千人。元密带兵赶到后,在城外驻营。庞勋把城外的茅舍点燃,火势蔓延到官兵的营帐,然后带兵杀出城来,歼灭了官兵将近三百人。到了晚上,城里的百姓协助守城,庞勋集中城里的大船三百艘,装满了粮草,顺流而下。天亮之后,官兵们才发现庞勋已经离开了,急忙去追赶,他们发现庞勋的军船列于堤下,岸上的士兵见官兵来了,纷纷躲入堤坡。元密见状,以为庞勋临阵畏缩,于是驱兵进击,不料庞勋带兵从舟中杀出,两路夹攻,官兵大败,元密等诸将死于乱军之中,官兵死了大概一千人,其余的都投降了庞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