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和中兴,大唐的回光返照(第2/4页)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密不发丧,对朝廷谎称父亲生病卧床,由他代为处理军务。李纯从平定蜀地之后就想拿下淮西,于是授予严绶以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头衔,加淮西招抚使,让他带领军队攻打蔡州。严绶率军与吴元济对峙,吴元济根本没把严绶放在眼里,他的部下都劝他索性造反。淮西连接山东、河北等地,吴元济纵兵抗衡打响了淮西之役,这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李纯借助十六镇的兵力,历经三年之久,才平定了叛乱,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淮西在割据了三十多年后,终于复归朝廷的统治。

因为淮西叛乱的平定,削藩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朝廷处于优势,得以集中兵力进攻河北、山东的藩镇。王承宗主动献上了德、棣二州,成德至此也归顺了朝廷。

李师道是最后一个被平定的藩王,他在危急的形势下,先投降了朝廷,但很快就反悔了。于是李纯决定要发兵征讨李师道。李师道听说大军逼近,让百姓修缮守城工事,连妇人都要服役,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李师道的军队中发生了兵变自溃,李师道的部下率兵反叛,抓住了李师道和他的两个儿子,斩杀了他们。为首的是淄青都知兵马使刘悟,于是淄青和所属的十二州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下来。

至此,唐宪宗李纯削藩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连平卢这样的强硬藩镇也遵守了朝廷的约束,基本上结束了从唐代宗李豫开始的长达六十年的藩镇自己任命官吏,不供赋税的情况。但是尽管“元和中兴”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给朝廷统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元和中兴”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没能恢复唐朝之前的繁荣景象。

李师道行刺武元衡

武元衡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他有着高贵的血统,是武则天的曾侄孙,被称为唐朝第一美男子,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诗文写得非常好。他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官至湖州刺史,他的祖父武平一是文人学士,曾任考功员外郎,他的父亲武就曾任殿中侍御史。武元衡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进士及第,担任监察御史,接任华原县令,从此走上了仕途。

当时,驻华原的镇军督将们蛮横无理,百姓对他们又惊又恐。身为华原县令,武元衡却无法制止督将们的横行霸道,所以内心十分郁闷。于是他说自己身患重病,请求辞职,回家闲居休养。唐德宗李适听说武元衡很有才能,就召他回京,给他连升三级,官至右侍郎中,时常召见他询问治国良策,武元衡总是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等到唐顺宗李诵即位,翰林学士王叔文联合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进行了永贞革新。王叔文发现武元衡才华出众,就让他加入了自己的集团,一起进行革新。当时的革新派炙手可热,而且有皇帝的支持,是出人头地的好机会,但武元衡觉得王叔文等人的集团有朋党之嫌,拒绝了王叔文的邀请,王叔文很生气,觉得武元衡不识抬举,就给他降了职。刘禹锡为武元衡鸣不平,想让他担任其他职务,也被武元衡婉拒了,刘禹锡看自己的好心没有得到回应,心中也很不痛快,所以武元衡又一次被降职。

其实当时的武元衡就已经看出永贞革新的不切实际,所以宁愿一再被降职,也不去趟那浑水。果然,永贞革新很快就失败了。

唐宪宗李纯即位后,十分赏识武元衡,提拔他当了宰相。这一年,武元衡刚刚四十九岁,年富力强,正是施展才华的年龄。当时的西川节度使高崇文是一介武夫,根本不会管理地方政务,李纯知道武元衡能够担此重任,但是又不舍得让他离开京城,就任命他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宰相。李纯对武元衡寄予厚望,武元衡也壮志在心,怀着一腔热血来到西川之后,他却发现高崇文离开后,把所有的财物都带走了,这里成了一座空城。

面对一无所有的西川,武元衡颁布了很多优惠措施,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使西川的经济在一年之后就得到了恢复,府库重新变得充实。武元衡在西川任职的七年中,受到了百姓和朝廷的一致称赞。李纯将武元衡召回朝廷,继续担任宰相。

武元衡回朝之后,面对的最大问题还是藩镇割据。由于藩镇的节度使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诸多权力,导致朝廷政权的弱化。藩镇制度最早设置是为了抵御外敌。到了后来,藩镇的势力逐渐增强,开始不服朝廷的管理,唐德宗李适曾经试图削藩,反而引起了节度使起兵叛乱,虽然后来勉强平定了叛乱,却再也无力抗击藩镇势力,只能无奈地发布罪己诏,不再约束藩镇。

但是唐宪宗李纯的态度却十分强硬,直接对藩镇以武力讨伐。李纯在连续除掉了几个割据势力后,宰相武元衡审时度势,指出应该进一步削藩,继续攻打淮西,不能有丝毫犹豫,李纯深表赞同,派李师道和王承宗出兵。这两个人表面上虽然支持朝廷,但是暗地里却支持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他们偷偷招募了数百名地痞无赖,攻入朝廷的转运院,烧毁了大量的钱财、布帛、谷物,摧毁了唐军的后勤补给地。不仅如此,他们还派人潜入京城,准备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因为如果这两个人死了,其他朝臣就不会再提用兵镇压藩镇的事情了。

一天早上,天还没亮,长安城里静悄悄的。一队侍卫提着灯笼,簇拥着宰相武元衡出了府邸,刚走出没多远,武元衡突然听到黑暗中有人高喊了一声:“熄灭灯笼!”侍卫手中的灯笼全被熄灭了,周围变得一片漆黑,白刃闪闪、暗箭乱飞,侍卫们抵挡不住,四下逃跑。武元衡骑在马上,被重物击中左腿,钻心的疼痛让他摔下马来,胸口挨了一刀,当场就死了。刺客砍下他的头回去报功。天亮之后,巡逻兵士发现有人被杀,调查之后发现竟然是当朝宰相遇害了。与此同时,御史中丞裴度也遭到了袭击,他跟武元衡一样在上朝的路上遭遇刺客。他被连刺了三刀,却没被击中要害,裴度跌进沟中,刺客以为他已经死了,停止了追杀,裴度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朝中的两位重臣一死一伤,京城一片哗然。李纯立刻下诏,让骑兵护送大臣上下朝,宰相所过之处,路人必须回避,但是大臣们仍然十分恐慌,去上朝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可气的是,刺客行凶后竟然留下字条,威胁破案的官员如果捉拿他们,就杀死他们,办案的官员吓住了,不敢再去搜寻线索。眼看着案子一再被拖延,当时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上疏请求加快抓捕凶犯,朝中权臣们觉得他多管闲事,将其贬为江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