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日月当空,拨响内乱之弦(第4/9页)

徐敬业召集的众人中,有一位颇具才学的人骆宾王。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跟着爷爷在池塘边玩耍,看到池塘里有很多只大白鹅,十分喜爱,即兴作了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如此小的年纪就能作出这么出色的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骆宾王长大以后依旧文采飞扬,成为了唐初的文坛四杰之一。徐敬业让骆宾王为他起草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的开头道:“伪临朝者武后。”一笔就将武后的政权全盘抹杀了,接着又说武则天貌似温良和顺,实际上残忍暴虐,而且出身贫贱,没有任何资历,她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下等嫔妃,后来巧言令色勾引唐高宗李治。这篇檄文慷概激昂,把武则天痛骂了一顿,以引起公愤,然后号召各地的将领起义造反。檄文的大意是:“你们也许是唐朝的世袭大官,也许与唐朝有着亲戚关系,有的是领兵大将。现在,先帝的遗命还在耳边回响,你们怎能坐视国家的危难而不尽忠呢?唐高宗皇帝的坟还没干,唐中宗皇帝就被废掉,唐睿宗皇帝也遭到了囚禁,所以我们决定起兵造反,誓死保卫大唐江山,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

这篇檄文被武则天看到了,她不仅认真细读,还连连夸奖说:“写的好,我的性格是不怎么和顺,我的确是木材商的女儿,出身低贱。”当她最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的天下”时,不禁连连拍手赞叹:“好文采!”她问侍臣:“这篇檄文是谁写的?”侍臣回答说:“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说:“文章写得非常好,文字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会写文章的人,为什么不重用呢?埋没了这样好的人才,让他将才能施展到邪路上去,可惜啊。”

武则天去找宰相裴炎,一起商量退兵之计。裴炎说:“现在睿宗皇帝已经成年,只要还政于帝,徐敬业就没有出兵的借口了。”武则天认为裴炎的意思是让她不要执权,觉得他与徐敬业想的一样,一怒之下就把裴炎杀了。武则天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让将军李知十、马敬臣当他的副职,一起讨伐徐敬业。

徐敬业带兵攻打润州,这里的守将是李思文,李思文是徐敬业的叔父,他知道徐敬业的阴谋,事先派遣使者走小路向朝廷报告。李思文被徐敬业进攻后,坚守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力竭而被攻陷。徐敬业抓获了李思文,用李宗臣取代他。徐敬业对李思文说:“叔父你依附于武氏,实在是糊涂,应该改姓武。”润州司马刘延嗣不肯投降,徐敬业要杀死他,魏思温救了他,得免于死,和李思文一起被关进狱中。

徐敬业领兵固守,后军总管苏孝祥趁着夜色带领五千人,用小船渡河,先发起了进攻,结果士兵在涉水时淹死了过半。左豹韬卫成三郎被徐敬业俘虏,唐之奇欺骗他的部众说:“这就是李孝逸,杀了他。”成三郎大喊:“我是成三郎,不是李将军,官兵已经到达,你们就快完了!我死后,妻子儿女蒙受荣耀,你们死后,妻子儿女被卖为奴婢,所以你们得意不了多久,最后的下场还不如我。”成三郎说完这番话就被斩首了。李孝逸带着官兵相继到达,一直攻打不下,开始心中畏惧,准备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他说:“现在正是顺风,芦苇干燥,是火攻的好机会。”于是,李孝逸听从了建议,乘风纵火,徐敬业的手下死了七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徐敬业等人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投奔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李孝逸带兵前往江都,追击徐敬业。徐敬业到达海陵地界,被大风阻拦,他的部将不想再继续往前走,就砍下了徐敬业、徐敬猷、骆宾王三人的首级,向官军投降。余党唐之奇和魏思温被官兵抓住,处以斩刑。徐敬业起兵时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在战略上犯了错误,既要北上防御李孝逸的大军,又要南下夺取金陵,急于成就帝业,因此分散了兵力,最后寡不敌众。

江山易主,竟是武家天下

武则天曾经满足于后宫之主的地位,但在品尝到皇权的美味之后,就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她产生了称帝的想法,并开始着手为登上皇位扫除障碍,进行铺垫和准备。

武则天下令在洛阳修建高祖、太宗、高宗三座庙,按照长安太庙的制式。她还提出一个想法,打算建立武氏的崇先庙,也享受香火。她和礼仪官员们讨论修建多少间房子比较好,这显然是为做皇帝在进行试探。其中一个礼仪官员十分聪明,心领神会地说:“武氏宗庙可以修建七室,把太庙减为五室。”这个建议既无礼法根据,也不符合逻辑,显然是看准了风向想要讨好武则天。但是有另外一位官员却强烈反对,他说:“按照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如果真的为武氏宗庙修建七室,是将国家和法律置之不顾啊,太后功劳很大,光照天下,先庙当然可以享受诸侯之礼,但是太庙之制不应该轻易变动。”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武则天也无话可说,只得作罢。

在这之后,武太后不再试探,开始明目张胆地为称帝造势了。有个名叫唐同泰的人向朝廷进献了一块石头,上面刻有“圣母临朝,永昌帝业”的字样,据说是从洛水中打捞出来的。其实这是武承嗣暗中搞的鬼,他让人在一块石头上刻了字,放入河中,指使唐同泰去打捞上来,自称发现了洛书。《周易》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和洛书是圣人出世和盛世到来的象征。很多大臣前来祝贺,武太后很高兴,把这石头命名为宝图,赏了唐同泰官职。然后前往洛水举行接受宝图的仪式,还要在南郊祭天,以感谢上苍。礼毕之后,武则天召见群臣,一些大臣心领神会,表示拥戴武则天,给她加了新的尊号“圣母神皇”。这个称号向皇帝称号又靠近了一大步,武则天又命人去刻制了神皇的印玺。

这时,李唐宗室的那批亲王们开始坐立不安,武太后频繁地采取行动,让他们都猜测是武太后要篡唐了,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作为唐朝的皇室宗亲肯定没有好下场,现在的一切甚至身家性命都难保了。东莞公李融暗中派使者来到长安,向他信任的朝官高子贡询问对策,高子贡回答说:“不要来,来了一定会死的。”于是宗室中开始议论纷纷,都说:“太后让我们年底进京,一定是为了召集我们这些宗室大臣,统统杀掉,斩尽杀绝。”于是,这些恐惧万分的诸王们开始密谋匡复李姓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