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做个富家翁(五月初四)(第2/3页)

“表少爷,您这样做可是叫我们大奶奶怎么想您?知道内情的我们大爷怎么想您?似小人这样跑腿办差的仆从又怎么想您?”

一盆凉水迎头兜下,陈玉终于明白那日套近乎言辞的不妥——竟然招红枣、她女婿、甚至仆从都在质疑他的人品。

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陈玉暗想:他得红枣所托给他哥捎东西,结果东西捎过去了,他却跑来告诉红枣他收了东西——天,他怎么会干这样的蠢事?

陈玉懊悔得想拿头撞墙——陈玉瞬间还想到红枣那日的话可能并不是如他娘所言只是为了自保,而是真的对他生气!

那日他一开口犯的并不只“娘家人跟出嫁女讨东西”一个错——他真是自己把自己给蠢死了!

看到陈玉的失魂落魄,显真终觉得有点解气。

什么玩意?显真心说:就这种思路还想跟他们大奶奶讨《五经纲要》考科举?

这是有多看不起科举?

似他这样的去做官,那还不得天天被御史台弹劾?

看陈玉一直不接匣子,显真便把匣子放在了堂屋的饭桌上,然后抱拳道:“表少爷,小人奉命把东西送到,现在告辞。”

陈玉心知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叫道:“显真,你等等!”

“显真,”陈玉艰难道:“请你替我告诉你们大奶奶就说《四书纲要》我次日就拿给了我哥,并不曾据为所有!”

“我现手里的这本是我哥抄给我的!”

当着下人把自己说过的话再吞回去,陈玉实不是一般的难堪。

但比起面子,陈玉以为还是让红枣知道他并没有负她所托更为重要。

显真心说:这是还没死心呢!

“表少爷,”显真诧异问道:“您既然早就把书带到,那日为什么又要那么讲呢?”

“那天我就是随口一说,就是想套个近乎。”

陈玉一鼓作气地讲出了真相。

横竖这回丢人丢大了,陈玉破罐子破摔地想:也不再差这一点半点了。

“套近乎?”显真的脸瞬间落了下来,责问道:“表少爷,您这又是随口一说吗?”

“表少爷,您请恕小人直言,您这话可不妥当,小人并不敢传。”

“我们大奶奶志洁行芳,待人以礼,从不跟人套近乎,更不会对外男假以辞色!”

听到外男两个字,陈玉不由想起昨儿张乙说的“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句话,然后便恨不能给自己一巴掌——他又说错话了!

“表少爷,”显真看着陈玉脸色变化凉凉补刀道:“您看您开口即错,不怪我们大奶奶要送《大诰》给您作言行鉴照,引以为戒。”

“表少爷,往后您还是日常多读读《大诰》吧,如此方才不负我们大奶奶的苦心!”

显真的话着实难听,但这一回陈玉却发不出火来了。

陈玉忽然发现一向自诩聪明有口才的自己昨儿没辩过张乙,现在又被显真奚落嘲讽——一连两回,他都落于下风。

张乙和显真都只是红枣的小厮,而张乙的出身更是桂庄的庄仆——张乙就是他舅口里的睁眼瞎,连他都曾教过张乙认字。

但几年过去,他私塾念出来后却在雉水城独木难支的开个小铺卖山货,而为人奴仆的张乙则已是穿绸裹缎的大掌柜——他把红枣的生意铺到了京师,货物更是有糖果、玩具、书籍等好几个不同品类。

所以他陈玉真有他自己想的那么聪明吗?

生平头一回,陈玉对自己生出了怀疑……

显真回去复命,红枣听说后只是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并没有叫了显真细问。

显真对此也是如蒙大赦,颇擦了一回头上的冷汗——刚怼陈玉怼的有多爽,现回来面对红枣就有多心虚。

主仆有别,他刚有点忘乎所以了。

显荣见状忍不住嘲笑道:“现知道回话难了?”

“这也是咱们大奶奶好性,叫你拣了个漏。”

“若不是华叔进了京,你今儿必少不了一顿打!”

显真委屈道:“哥,你先前也不说点醒我一句?”

显荣笑:“啧,多大一个人了,好意思说得人一直提醒才能当差?”

“今儿既唬了一跳,往后当差就记得多用用脑子,别再这样顾头不顾尾地上赶着找打!”

听显荣这么一说,显真也笑了。

“哥,”显真跑过去拉显荣道:“我就知道你疼我。”

“滚去厨房吃饭吧!”显荣虚踹显真屁股一脚:“下回再这样,可别怨我拿板子疼你!”

似陈玉,显荣心说:可不就是被亲家老爷疼过头了吗?

他们家一辈兄弟里就数显真年岁最小,也最受宠,往后也得给他多醒醒规矩才行,不然就不是宠他,而是害他了。

牡丹花开的季节,五福院的西院收拾好了,红枣便按她公公家信里给挑的日子搬了进去,明霞院则落了锁,钥匙交周嬷嬷收了,只打扫房屋和修整庭院花木时再开。

五福院做为谢家大宅的主院,房屋格局虽是和明霞院一样,但院子却是大了不少。

因为谢尚对院子先前一句“素净”评语,谢又春除了照吩咐在院里加种了丹桂、石榴外又摆了各色的牡丹花,把院子装饰得跟锦缎一样,花香更是薰出了八百里,引来大群的蜜蜂蝴蝶在院里飞来飞去。

对于谢尚带着红枣搬来五福院,老太爷极为高兴,为此还特地置了酒叫了十三房人来给红枣暖房。

十三房人将红枣此时搬去五福院视为宣誓主权,心里自都不甚自在,但老太爷的话不能不听,十三房人只能老实地拿了礼来吃席,倒是便宜红枣发了笔小财不提。

雉水城虽是风和日丽,花开富贵,但一个国家地方大了去了,如此隆庆帝的案头不免堆上了北方几处地县官员上报今春雨水少有旱情将影响秋粮收成的折子。

隆庆帝看其中就有大太监李顺的家乡不免问道:“李顺,朕记得你家去岁建了水窖,怎么说?有用吗?”

“有用!”李顺赶紧道:“臣家里现有水窖的高地浇水都比往年省力,现就可惜去岁水窖修得少了,没水窖的地就还得靠人力来担。”

“但这天不小雨,河里也没什么水,而井里出水有限,只够人畜饮用。现人都到远河里担水救苗……”

“现家人人担水腾不出手来修建水窖,只能等旱情缓了再多修几个!”

闻言隆庆帝眉头舒展了一点,吩咐道:“你去传了工部的人来商量!”

……

端午节前红枣回桂庄送节礼。王氏方悄悄告诉道:“红枣,你爹现不教陈玉来咱家了!”

“陈玉现就在城里开铺子,但过去两个月,还真没来咱家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