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薄荷(六月中旬)(第2/3页)

红枣认为只有让她婆觉得她在不在家,家都是一个样,才能让她放心留在京城,而她也方能在家称王称霸——吃饺子沾蒜泥、拍黄瓜拌蒜泥和拿蒜蓉蒸大虾。

若不是离海实在有些远,足有二百来里,实在是弄不到新鲜扇贝,红枣还想吃蒜蓉扇贝。

夏天多蚊虫,而不住人的空屋蚊虫尤为多。

红枣树下站了一刻,便就让尖嘴花蚊子隔衣咬了好几个包。

红枣许久没吃过这样的苦头了,一时间痒得不行,便急忙让人去自己院摘鲜薄荷。

鲜薄荷捣碎敷到患处可止痒。

等人摘薄荷的过程中红枣痒得不行,便忍不住想要是有瓶花露水、风油精就好了,再不济清凉油个行啊!

不过花露水、风油精都要酒精,清凉油更是保密配方——面对现实,红枣觉得她还是拿薄荷拧汁熬猪油,凑活着做盒薄荷膏吧!

做好的薄荷膏膏体碧绿,装在和胭脂一样的白色小瓷盒里,非常小清新。

不过薄荷膏做好后,红枣身上的蚊子包已然消了,一时就没有用上。

红枣没必要为了验证薄荷膏的效用而故意去蚊子咬,便把薄荷膏给了院里的丫头一盒。不想几个在走廊等候传唤的小丫头都说好用,能治蚊咬。

红枣见薄荷膏有效便搁了一盒在炕头,省得用起来找不到。

谢尚进屋瞧到炕头的胭脂盒,颇觉奇怪,手贱打开。

看到里面绿色的膏体,谢尚好奇地送到鼻下嗅了嗅,然后便禁不住打了个喷嚏,着实唬了屋里所有人一跳。

“这什么东西?”谢尚忍不住抱怨道:“味道跟胡椒面似的辛辣?”

红枣回头瞧见忍不住笑道:“这是薄荷膏,我做来治蚊虫叮咬。不然被蚊虫咬了再让人摘薄荷痒都过了!”

谢尚闻言便道:“那你也给我一盒吧。”

红枣笑道:“我现手里就只这一盒了,再要得现做。”

红枣使碧苔去厨房干脆地做了一百盒薄荷膏,然后给老太爷送去十盒,京里捎去二十盒、她爹娘处送十盒,她自己留了十盒,下剩的则都给了周嬷嬷,让她给院里人一人发了一盒。

桂庄多草木,且主院前后都是河,可谓是个蚊子窝,而李贵中又正是会跑会玩的时候,以致才刚入伏两只小腿便被咬得跟芝麻饼似的。

加上小孩子耐不住痒,常常用手挠,这两条腿就更不能看了!

王氏见状自是心疼,但却没有好办法——她已经尽可能追着儿子敷薄荷和不准挠了。

拿到红枣送来的薄荷膏,王氏便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给儿子两条腿的历史遗留抹了一遍,结果发现一个小半天儿子都没再被咬。

王氏没想这薄荷膏还有防虫咬的效用,便打发人去问红枣方子。

红枣觉得这没啥好隐瞒的,便就告诉了。

王氏看方子跟冬天拿白糖熬猪油做面脂防皴的方子差不多,便觉得自己能做,然后就打发人把薄荷膏各送了一盒给李兴和、李兴文和李桂圆。

几房人都送了,独老宅不送不好——毕竟李高地还在。加上又不是什么值钱玩意,王氏便又拿了两盒分送给两个长辈李高地和李春山。

李春山年岁大了,身上日常有些病痛。这两天正有些热伤风。李高地家常无事跑来探望。两人坐大门堂正吹穿堂风纳凉呢,看陆猫儿跑来送了两盒膏药,说不止能搽蚊咬,涂身上还能防蚊便就收了。

直待陆猫儿走了李春山方和李高地苦笑:“这人年纪大了,没意思了,连蚊子都嫌弃不再咬了。”

“我这个夏天就还没被蚊虫咬过。倒是可惜了满囤的这份心意。”

“唉,”李高地也是叹息,然后又劝慰道:“哥,这蚊子不咬你,还不咬你孙子。你给兴庄就是了。”

“也是,”李春山笑道:“那我先瞧瞧里面装的是啥,长长见识。”

说着话,李春山打开小盒子,看到里面的绿色膏药,然后又习惯性地送鼻下嗅了嗅,瞬间便“啊——嚏”一声人往前冲打了个惊天动地的大喷嚏,鼻水跟出膛的炮弹一般喷到了地面。

“啊,啊,”李春山喘两口气后又掐一把鼻涕,然后方告诉李高地道:“弟啊,满囤刚送来的这个什么薄荷膏真是好东西,我这堵了几天的鼻子不过嗅了一回竟就突然通了。”

“哥,”李高地颇为欢喜道:“你这鼻子通了,病就快好了!”

李春山点点头,又嗅了一回,打了好几个喷嚏,整个人立觉得松快了许多。

“这是个好东西!”李春山珍惜地合上盒盖。转想起刚刚陆猫儿的话,李春山赶紧叫孙子道:“贵金啊,你赶紧跑一趟桂庄,告诉你满囤叔这什么薄荷膏是个好东西,能治风寒,让他别再当治蚊咬的药胡乱送人了!”

在李春山眼里,蚊咬算个屁,风寒才是正经大事!

李满囤、王氏听了李贵金话一时都有些怔愣——这随手可得的薄荷和猪油,熬一起能有治风寒的效果?

真要如此,还请啥郎中啊!

李满囤想想道:“贵金,先谢你来告诉我。我去问问红枣到底怎么回事。这药膏原是红枣拿来的。”

打发走李贵金,李满囤方和王氏道:“太太,你不是问了红枣方子吗?你赶紧地看着人做了,我拿去给二伯再试试。若是真有效,我就得告诉红枣一声。”

王氏依言做了半钵头薄荷膏,然后拿自己废弃的胭脂盒装了些,由李满囤次日捎给李春山。

昨晚李春山为防整盒打开散了药效,已无师自通地抹了一点在鼻下,一连打了十来个喷嚏,早起便自觉病去了一半。

看到李满囤新拿来的薄荷膏,李春山依样抹了一点在人中,然后又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掐掉鼻涕,李春山道:“痛快,痛快,满囤啊,这薄荷膏可是红枣拿来的?你好好收着,可别再当蚊子药使了。”

“没事,二伯”李满囤轻快应道:“我那里多着呢!您这里使没了,只管让贵金去我那里拿!”

回庄李满囤便打发陆猫进城告诉红枣。

红枣闻言方才想起薄荷膏似乎好像确是有通气的功效——前世她爷爷那一辈的人就喜欢带盒清凉油风油精在身上脸上没事抹抹。

到她们这一代时因为感冒药的日新月异,用风油精清凉油的人便明显少了。

这世医药极端落后,她山寨一盒薄荷膏都被人当成宝贝——红枣想着心酸,便和陆猫儿道:“猫儿,你家去告诉我爹就说这事我知道了,再就是往后有人跟他讨药,便让他把方子直接给人吧!”

陆猫儿闻言一怔,便听红枣道:“这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生病的日子不好过,先我婆婆在家的时候家常的就给人施医施药,我不耐烦做这些,便就散了这方子给一家子人积积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