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原是最疼我的(六月二十六)(第2/2页)

“是啊!”红枣大言不惭地笑道:“我爹原是最疼我的!”

李玉凤……

陆氏心中可惜,但也无可奈何,沉默良久方长叹一口气。

于氏一旁听到,心说:好心被当驴肝肺的滋味不好受吧?

郭氏眼见陆氏不再说话,自是更加失望——错过这次机会,可又得等来了。

全喜娘听了李桃花这话,心里也是佩服——谢家最富的就是大房大爷了。全喜娘暗想:这李满囤敢跟谢大爷这样说话,可见确不是卖女求荣之人。

自六月十八,谢家大张旗鼓地来桂庄下过纳名和问名两样礼后,谢李两家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立刻就成了雉水县街头巷尾的的头号话题——李满囤卖女求荣。

俗话说“八十三,七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谢老太爷今年正好八十三岁——自己去的年岁。

而谢老爷现在隔壁做着官,这老太爷若是倒了,他这官也就做不成了。

为了自家的两层官帽,现谢家大房大爷赶着给儿子娶亲是为了给老太爷冲喜呢!

这个传言不知打哪里传出,但因逻辑自洽,故而听到的人没啥疑虑地就全盘信了——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五岁死娘,三十五岁被后娘扫地出门的没用乡巴佬不过一年就逆袭成谢子安谢大爷的亲家老爷?

全喜娘身在城中,自是听过这个传言。故而一开始朱中人找她给李满囤帮忙,她还不乐意——全喜娘是个惜福的人。她很感激神佛给她的好命,故而并不想为虎作伥,伤了自己的德行。

后来还是朱中人跟她说李满囤不是卖女儿的人,她方才看在和朱中人多年街坊的面上接了李满囤这个活。

先头回来桂庄看到红枣,全喜娘一眼就发现红枣没有裹脚,然后这冲喜的猜疑就更深了——显见得谢家,并没有让这个女孩走到人前的意思。

全喜娘心中懊恼,但活计既然接了,便也只能硬着头皮做。

冲喜的本质是拿钱买命、买运,故而冲喜的女方在收了男方的厚聘后多不回或者少回嫁妆。

不管这门亲事有多少古怪,全喜娘暗想:但李家肯厚赔女儿,那就不算冲喜,而是正经的两姓之好!

如此,她就不用担心自己亏心了。

李桃花看到张乙跑回厨房,立刻扬声叫道:“张乙?”

张乙赶紧跑进来问道:“姑太太,您唤我?”

李桃花问:“外面怎么样了?”

“礼快过好了!也就还有四个箱子的事,所以小人回来煮蛋茶。”

“都过了哪些礼?”李桃花故意问道。

“太多了。银子、庄子、铺子、宅子、头面、衣裳,啥都有!”

“小人听余庄头说,这聘礼怕是过万的银子呢!”

“过万的银子?”屋里好几个女人,包括红枣对面的李玉凤,都同时失声叫了起来。

李桃花闻声一个个看过去,把相关人脸记在心里,然后方挥手道:“张乙,那你赶紧去烧蛋茶吧,别让客人们等着!”

打发走张乙,李桃花再看屋里人,却是人人都看着自己的茶杯,一声不吭。

故而李桃花便也没吭声。

毕竟是过万的银子,李桃花默默地想:比如她,初听时也是消化了好一阵子。

外面吹打停下来的时候,张乙烧好蛋茶挑去了客堂,四丫、五丫也装了蛋茶送进了堂屋。

红枣看到四丫与自己的碗里有六个鸡蛋,而李玉凤和李金凤碗里只四个鸡蛋,不觉好奇问道:“四丫,这个鸡蛋数还不一样吗?”

“是的,小姐,”四丫道:“今儿是您的好日子,你得多吃两个!”

“这个,六个鸡蛋,”红枣为难的看着自己的碗,试探问道:“都得吃完?”

“小姐,”四丫严肃地纠正道:“今儿是您的好日子,您可不能说,啊,您得说吃好!”

“是的,您都得吃好!”

红枣……

看看碗,红枣觉得还是不甘心,然后又问道:“四丫,谢尚是不是跟我一样也要吃六个鸡蛋?”

“不是,谢少爷要吃十二个鸡蛋!”

“十二个?”闻言红枣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

“多吗?”四丫奇怪道:“小姐,老爷说谢家小厮大夏天的来一趟不容易,一个人当招待四个蛋的蛋茶。谢家是讲究的人家。咱们既然招待了他们家下人吃四个蛋,那么招待少爷就得有八个蛋。而谢少爷作为新人,便就得吃十二个蛋,如此才合礼数!”

红枣……

好吧,红枣服气:这确是她爹的作风,现就希望谢家少爷们的胃够结实,不会吃伤。

看到脸面前堆叠出碗面的鸡蛋,谢尚一脸懵逼——这碗蛋给他一个人吃?

这不是开玩笑吧?

谢尚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身后的谢福。看到谢福低头垂手一副老僧入定地模样,谢尚立刻知道这不是玩笑——他真得把这碗蛋吃完!

转回头,谢尚眼角余光看到左手边的谢允怡,眼见他一脸愁苦地看着面前的蛋碗,再看看右边谢允青,也是一脸为难,于是谢尚生气了——明显他碗里的蛋更多好吧,他都没愁呢,这一个两个的都愁什么愁!

拿起竹筷,谢尚催促道:“快吃,快吃。吃个蛋而已,也推三阻四的。”

“看看人家,”谢尚指着对面风卷残云的李贵银给他两个哥哥看:“都快吃完了!”

“三叔四叔让你们来帮衬我,你们就这样帮衬我的?连吃饭都比不过人家,小心我告诉三叔四叔,你们不用心!”

谢允青、谢允怡……

没办法,谢允青、谢允怡只能低头吃蛋——有他两个带头,其他观望中的各房少爷也都老实吃蛋了。

如此发了一通脾气,谢尚方才忍耐地开始吃蛋……

真等吃上了口,谢尚方发现这其貌不扬的蛋茶竟然还挺好吃的——蛋白嫩嫩的,吃起来倒也罢了,蛋黄却似咸蛋黄一样金黄欲滴,但口感绵柔,比咸蛋黄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俗话说“饥饿好下饭”。谢家来的二十来个少爷日常在家三茶六饭,从没尝过饥渴,但今儿自早饭后两个多时辰没有进食——先因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日子过惯了,端到碗后虽习惯性地挑拣了一回,但待发现味道极好,便都埋头狠吃起来。

故而当李满囤拿着李贵林写好的嫁妆单子来的时候,谢家少爷们竟然都已吃好了蛋茶,在啃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