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第2/3页)

“爹,”红枣扬着画问李满囤:“这画是不是拿错了?”

“没错!”李满囤回道:“这画就是买给你的。”

我也有份儿?红枣低头瞧瞧美人图,心说,虽然她喜欢的是美男图,但这到底是她爹的一片心意,贴便贴吧。

红枣拿着画转身回屋,却被李满囤叫住。

“红枣等等,”李满囤道:“你把这画都趁手拿走。这画叫《四大美人》。一套四张。”

“你贴时仔细些,先把位置看好了再贴。别贴到一半就贴不下了。”

“《四大美人》是啥?”王氏生平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儿,一时间有些好奇。

“《四大美人》是城里小姐们房里挂的画。”李满囤洋洋得意地给王氏解释道:“这画画了四个天下至美的美人。”

“据说,小姐们天天瞧着这画就能长成画里美人的模样。”

“咱们家红枣这么聪明,只要她看了这画,将来一准儿也能长成一个四大美人儿!”

返身拿画的红枣闻言当即一个踉跄。她爹知道这四大美人都是谁吗?红枣经不住搁心里吐槽:就敢大言不惭地让她照着长?

吐槽归吐槽,画还是要贴的——红枣需要了解这个时代富人们的审美。

丰颐、高鬟、单眼皮、柳叶眉,看明白和前世侍女图几乎一张脸的《四大美人》图,红枣便知道她爹的愿望落空了——这世的她和前世一样浓眉大眼,深刻的欧式大双眼皮。她脸上和侍女图唯一搭噶的也就是脸盘子够圆了。当然,她这辈子不干it,估计头发就不会跟前世那样成把的往下掉,成年后能挽个能看的发髻也是可能。

想到发髻,红枣忽然想起她娘至今没戴上头的头面。她下意识地看向美人们的发间,看到只一根珠钏和几朵绒花,立刻嗤之以鼻——连个像样的头面都没有也好意思叫四大美人?

四大美人,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每一个都是皇妃。皇妃的排场,红枣前世在博物馆都见识过。故而这画其实都是穷酸们给画的。他爹买这画,不用说,一准是被人给忽悠了。

想当年,她电脑桌面,手机屏保以及床头画报贴的都是八块腹肌,而她看了这许多年,自己却还只有一块腹肌。可见这多看画然后照着画儿长其实只是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理作用。

当然心里作用也是作用,她爹娘信,愿意看画也没啥,至于她自己不信,那这画贴着也妨碍不到她。先就这样吧。

正月十四,李满囤驾着骡车和潘安去自己宅子里搬粮食,顺便把两个旧锅捎回宅子里安到灶上。毕竟枸杞上市的季节,还得用呢!

关于柴房的银子,李满囤想了两天终还是觉得挖出来搁在身边保险。于是,他乘潘安送粮食回庄子的时候把二十锭银子都给掏了出来然后藏到柴房装刨花的竹筐里,等下一车拉柴火的时候稍回去。不过埋在地下的坛子,李满囤却留着没动。一个坛子而已,埋着就埋着吧,他不在乎。

处理好村里宅子的事,眨眼就是十五。

正月十五上元节,是一家团聚的日子。所以这天的午饭,李满囤一家是回村和李高地一起吃的。

因已经分家,李满囤不愿白吃二房的饭,故上门时便带了只腊鸡和十个咸鸭蛋。

郭氏得了东西搁心里过了遍价钱,发现有两百文便十分欢喜,当下极高声笑道:“呵,大哥、大嫂,你们家来,还带东西?”

“这许多东西,可叫我怎么好意思?”

还是大房上道,郭氏心说:今儿一早,公公就叫她男人赶牛车去城里接三房一家,结果倒好,三房竟是空手坐着牛车来。

也是好意思!

经过半年的阅历,当下的李满囤也是笑得一脸春风:“说啥呢?”

“爹平时都靠你和满仓照应。”

“我来带些东西,还不是该的!”

红枣看看郭氏,又看看她爹,心说––虚伪!

这次三房也只是李满园带着李贵富回来,钱氏和李金凤都还留在城里。

李满囤进屋和李高地、于氏打过招呼,回头瞧见钱氏没来,随口关心一句:“三弟,三弟妹和金凤,没来?”

“大哥,”李满园笑道:“爹,钱家的肚子有动静了,故不敢出门。”

“金凤在家,也有个照应。”

李满囤听李满园如此说,也就罢了––他也就是这么一问。

红枣一旁瞧着,则觉得齿冷。

即便三叔家买了人,红枣想,三叔也该老实地待在家里陪伴钱氏生产。哪有把待产的老婆留给六岁孩子照看,自己跑出来过节的道理?

所以,她,红枣才不要随便嫁人呢!若嫁个她三叔这样的男人,别说生孩子,她看一眼都嫌多,乘早的一拍两散!

坐下说话,李满园便继续讲刚才的话题。

“爹、哥,刚你们问私塾的事儿。”

“我告诉你们,这私塾和咱村的学堂可不一样。”

“这孩子一进去,就先学规矩。”

“书桌上书要怎么摆,笔要怎么搁,墨要怎么磨,磨到什么程度,都有规矩。”

“哪像我们小时候,几个人合一本书,认字都是沙盘,啥都不讲究!”

“当然,那时候没钱,没办法。但现今条件好了,孩子念书啊,还是得进城。”

“这城里秀才老师教的规矩,都有专门一本书。”

“书叫啥的?”李满园想不起来了,便问儿子:“贵富啊,这两天你念得那本叫什么规来着?”

“爹,是《弟子规》。”

“对,《弟子规》。”李满园恍然大悟地一拍大腿,然后吩咐李贵富道:“贵富,你背几句这个《弟子规》给你爷和你两个伯父听听。”

“就用你们老师教的那个官话背。”

闻言,李贵富便开始背书。

“=?#&第1章 …………”

红枣一听就愣住了,这不是她前世老家的扬州话吗?

当年她念大学时还被人嘲笑的苏北腔,竟是这世界的官话?哈,可真是扬眉吐气啊!

屋里其他人则相互间面面相觑––贵富,这背得都是些啥?

所谓百里不同音。李高地一家平时活动范围就是村子和雉水城,跑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二十里地外的采石场。加上一家老小一直规矩做人,从没见过官,又如何能知道世间还有方言和官话这种语言隔离?

李满园巡视屋里他爹娘、兄嫂的表情,心里的得意几乎要满溢

出来。

待李贵富背好一段停下,李满园又道:“爹、娘、大哥、哥,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都听不懂?”

“刚贵富背书用的可是官话。”

“官场上老爷们才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