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翻突厥帝国(第6/7页)

“我倒觉得让这苏定方做先锋正合适,”张公谨此次却和李靖站在了一起,笑着说,“年轻气盛,不依不饶,力气过人,正好对付颉利可汗!”

“那倒也是!”李世绩也笑笑说。

苏定方没有让相信他的李靖他们失望,在大雾的掩护下,他率200轻骑先锋悄然疾行,向铁山营地进发。

那时候,刚刚见了唐朝使者的颉利可汗正在那里得意呢,为自己再次忽悠了李唐而得意,因此完全放松了警惕。这致使苏定方和他的先锋部队已经离铁山营地只有7里时,突厥兵才发现。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唐军追来了!”突厥士兵的惊呼把颉利可汗惊出了一身冷汗。

“唐朝使者呢?”颉利可汗刚说出来,才想起已经离开了,又说,“能不能追上?”

执失思力摇了摇头。

“他们一定早就计划好了。”执失思力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那里,喃喃道,“看来,唐朝皇帝把我们糊弄了!”

“来了多少人?”颉利可汗也绝望了,大声问。

“不多,好像只有几百人!”一个突厥士兵说,“不过应该是先锋!”

“那还不打干什么?”颉利可汗精神一振。执失思力那瘫坐着的身体也慢慢抬了起来。

“奇怪,唐朝皇帝怎么只派这点人马来?”执失思力很是不解。

“也许他们以为我们也只有几百人!”颉利可汗冷笑道。

确实,颉利可汗躲在这里时,只有一百多人,可随着李靖率唐军离开阴山,去了恶阳岭,颉利可汗便将解散的突厥兵又召集起来了,此时已经有近十万人。

于是,一场近十万突厥兵与二百唐军轻骑的激战上演了。

虽然在人数上唐军不占优势,甚至人数悬殊,可唐军这二百人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而且是做了充足准备的。而突厥兵呢?则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慌乱应战,再加上唐军有个打疯了的苏定方,突厥兵很快就力不从心了,开始四散而逃。

“不好了!又有唐军来了!”突厥的这一声喊,让仍在坚持的突厥士兵们也泄了气,他们根本没有再战的勇气。

这次来的是李靖率领的一万精兵主力。

颉利可汗眼见突厥兵渐无招架之力,不敢恋战,再次带着残余士兵,骑千里马逃跑……

当然,颉利可汗这次没能逃掉,在他跑到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时,受到了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的阻止,那些跟随颉利可汗一起逃跑的突厥兵也不愿意跑了,在大酋长的带领下,投了降。

颉利可汗知道自己即便投降,很可能还是一死,于是继续逃跑。但并没逃出多远,便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送到了京城。

颉利可汗被杀,东突厥宣告灭亡。

铁山营之战可谓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争,十万突厥对阵一万多唐军,最终却以唐军大胜结束:一万突厥士兵死在了唐军手下,数万突厥兵做了俘虏,就连隋朝义成公主也未能幸免,同时还擒获了她的儿子叠罗支。突厥十万余百姓归降,数十万余头牲畜归唐军所有。

唐军伐突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

第九十七节 对内皇帝对外天可汗

(5)

贞观三年到贞观四年这场推翻突厥帝国之战,李唐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那连年的雪灾加上突厥内部的分裂,让由李靖率领的唐军创下了旷下奇功,一举消灭了东亚最大的帝国——东突厥。

当消灭东突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唐太宗激动不已,感慨道:“朕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草创之时,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朕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歼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我们就无往不胜,使单于归顺,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

李靖率领的这一战,比当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领的那场与窦建德在虎牢的一役还神奇。这一仗,既解除了大唐西北边的最大祸患,又为李唐雪了耻,唐太宗怎么可能不激动?不要说唐太宗了,就是太上皇李渊也是欣喜万分。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他将太宗和十几名重臣及诸王、王妃和公主一起邀请到凌烟阁,专门设宴,以庆祝这场胜利。

“想不到!想不到啊!”太上皇李渊在宴席上喜极而泣,“想不到还能看到这一天。”

曾经,太原起兵的他为了稳住突厥,带着不甘和无奈向突厥称臣,即便这样,突厥还是时不时地入侵李唐,掠夺财物,让李唐受尽屈辱。如今,李唐终于不用再向突厥称臣了。

“皇儿!为父……为父谢谢你!”李渊流着泪,笑着对儿子——唐太宗说。

这个儿子虽然曾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逼自己退位,夺得了皇位,但却在消灭突厥上立了功,为李唐江山立下了功,还雪了他向突厥称臣的耻,他理应向这个儿子表示感谢。

这可能是自“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第一次在面对李世民时,觉得欣慰,真心高兴。

唐太宗听了李渊的话后,先是一怔,接着眼圈一红,鼻子一酸,眼角一湿……他心里五味杂陈,他希望父亲能因这件事,对自己杀哥弑弟屠侄逼父的怨恨少一些。

“父皇……”唐太宗哽咽道,“父皇……父皇万万不可这么说。东突厥灭亡是父皇的心愿……如今……如今父皇的心愿了了!”

“这是我们大唐的心愿!是我们大唐百姓的心愿啊!”李渊越说越激动,大声说,“在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朕给你们奏奏乐,高兴高兴吧!”

众臣,甚至唐太宗,哪里见过李渊如此激动、高兴过?全都热烈响应,场面十分热闹。

“好!好!今儿是我们大唐臣子的大喜之日,也是我们大唐百姓的大喜日子!今天父皇高兴,要为大家奏乐助兴,那朕也就随父皇,给父皇伴舞助兴吧!”唐太宗也放下了自己的天子架子,准备与臣同乐。

当然,更重要的是想弥合和父亲的关系。

于是,宫女太监们忙了起来,太上皇要奏乐,而且还是弹琵琶,他们必须让乐师拿来最好的琵琶;皇上要随乐起舞,他们一定要将舞台搭建好,服装准备好。

就这样,大唐最难得的场景出现了:太上皇在中间弹琵琶,白衣飘飘的皇上围着太上皇在舞蹈,众臣呢?则围在太上皇和皇上周围,举杯摇摆……

这种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整整延续到深夜。

不怪太上皇和皇上这么“失态”,是他们太高兴了。自隋朝以来,东突厥就成了西北强国,不管是隋朝还是唐朝,没有哪个帝王不想啃下这块大骨头,挖掉这个大“毒瘤”,结果呢?总是未能如愿。不仅不能如愿,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