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平叛乱,伐突厥(第6/10页)

李艺太自信了,这自信不仅来自于他对自己能力的高估,更来自于女巫李五戒。

“本将军找仙姑看过了,如今正是天下换主之际,天子就是本将军!”李艺最终还是抛出了这句话,以便打消大家的顾虑。

六名亲信里,有人眼神亮了。如果真是天意如此,他们此时跟随李艺谋反,之后不就成了开国功臣了吗?

“将军!那我们要怎么做?”那些心动的问。

“去长安,待去了长安,便能和那突厥里应外合了。”李艺信心满满。

“末将还是有些担心,”陶诚突然说,“我们这点儿兵力,又如何到得了长安?即便到了长安,如果突厥反悔了,不出兵呢?那我们岂不……”

“你是个猪脑子吗?”李艺见一向言听计从的陶诚,在如此关键时刻,竟然还在不停地说丧气话,动了怒,怒骂道,“枉你跟了本将军这么多年,难道我们真要在泾州举兵?然后一步步打到长安去吗?难道我们不能迷惑他们?大大方方进入长安吗?”

陶诚低下头,不再说话,但心里却知道,李艺的这次谋反太仓促也太冒险了,而且有些想当然,绝对不能跟随。

那位动了心的刘姓亲信此时见陶诚惹怒了李艺,讨好道:“将军,那我们何日起兵呢?”

“什么起兵?谁说起兵了?”李艺用眼神狠狠剜了刘姓亲信一眼,他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烦躁,这份烦躁源自什么,他也不知道,“记住,我们是要奉密旨入朝!知道吗?奉密旨入朝!今天走出这里,如果谁再给本将军说漏嘴,说什么谋反、起兵之类的,本将军的刀剑不认人!”

李艺说完,再次重重看了六名亲信一眼,转身离去,走到门口又转过头,补了一句:“三日后入朝!奉密旨入朝!”

(5)

李艺走后,他的六名亲信全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都想从对方的表情和眼神中知道一些对方的想法,不管是对谋反充满期待的,抑或是对谋反不看好的。

“此次若能成功,”那位对谋反抱有期待的刘姓亲信说,“我们就可入相,以后也就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你们说,是不是?”

有两位附和道:“是呀!到了那时候,咱可就是开国元勋了!”

“哼!”陶诚只是冷笑了一声,看了这二位一眼。

“陶兄,你不……”

刘姓亲信的话还没说完,就听陶诚说:“我可什么都没说,我只是有些感冒,鼻子有点儿不舒服!各位再会!”

陶诚朝众人一拱手,转身离去。身后是另一人在问那刘姓亲信:“刘兄的话是没错,可如果失败了呢?”

“将军的话你没听到吗?天下要易主,这主就是我们将军!天意!天意难违!”刘姓亲信说。

“唉!”陶诚隐约听到背后这样的对话,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

他急步朝前走去,想是后面有人在追。他不想再听到后面任何人的任何话,他要赶快回去,平复一下心情,然后想想怎么办。

陶诚不愿意谋反,可明着反对李艺肯定不行,而报告朝廷也已经来不及了。凭他对李艺的了解,在将他们六位召集来开此会时,已经开始监视他们了。

怎么办呢?

“陶副将,此事你怎么看?”

陷入沉思中的陶诚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细小的声音,他一惊,急忙回头,发现是王晖雷。

陶诚轻抚一下胸口,有些恼怒地看着他,心想,你不知道人吓人也会吓死人的吗?不过,看到王晖雷愁容满面,便知道王晖雷也在烦恼,烦恼和他的一样。陶诚想说什么,但终究没说,只是瞟了一眼王晖雷,转身继续往前走。

王晖雷小跑两步跟上。

“你跟着我干什么?指不定将军的人就在附近呢。”陶诚小声说着话,脚步却没丝毫放缓。

“盯着又怎么样?将军的这个决定……真不知将军为何会下这个决定!”王晖雷停了一下又说,“即便真想这么做,也不该说干就干呀,未免也太仓促点儿了吧!”

“你没听说吗?将军说是天意!”陶诚说的时候,一边的唇角微微往下扯,显然是不易觉察地冷笑了一声。

“天意?”王晖雷用鼻子哼了一下,“有道士还说我有天子相呢!难道我也去争那皇位吗?”

陶诚张张嘴,可到嘴的话还是没有说出来。他知道,此时此刻最好少说话,甚至别说话,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李艺身边久了,他知道李艺的心狠手辣。

“你说,如果将军当初不是跟的前太子而是当今……”

王晖雷还在不停地说着,且越说越过分,陶诚不得不停下脚步了,他朝四下看了看后,小声且严肃地说:“你难道不知道多言的后果吗?”

“我不怕,我怕什么?我又没有妻儿,父母也去世了!孤家寡人一个。”王晖雷虽然嘴里这么说着,但还是停下了脚步,确实,他没亲人的牵挂了,可以不怕死,可陶诚有。

陶诚继续往前走了几步后,突然停下,转头一看,王晖雷依然怔怔地站在那里,便掉转头,疾步走到王晖雷跟前,用极低的声音说:“现在什么也别想,走一步看一步!”

王晖雷一时之间没有明白陶诚话里的意思。不过他从这话里知道,陶诚和他一样,不想谋反。他决定和陶诚站在一起,毕竟陶诚的鬼点子比他多。

公元627年,也就是贞观元年的正月十七,李艺带着他的上千兵马,直驱长安。当然,他是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前往长安的,因此,在从泾州出发到长安的路上,除了他那六名亲信知道此次带兵入长安的真正目的外,其他人并不知道。

这么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大胆长驱直入。

很快,他们到豳州后,豳州的别驾(郡丞)赵慈皓在得知他路过时还出城拜谒,迎他们入城。赵慈皓哪里会知道,他这是在“引狼入室”。

李艺在看到赵慈皓的那刻,准备拿下豳州,同时说服赵慈皓和他一起谋反。因此,在和将士们在一通好吃好喝,又一通休息后。李艺突然下令,占领豳州,拿下豳州别驾赵慈皓。

军令如山!李艺的将士(除那六名亲信外)在接到占领豳州的指令后,还以为是为朝廷除“奸”。直到占领豳州,绑了赵慈皓才知道,不知不觉地,他们谋反了,个个惊恐不已。

“如今,我们已经无路可选了!唯有一搏!”李艺说。

莫名其妙地成了叛贼。将士们既惊又怕,这是逼自己不谋反也要谋反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像李艺说的,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已经成了叛贼了。

豳州别驾赵慈皓呢?更是叫苦不迭,连连嚷着:“引狼入室啊!引狼入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