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使者丢尽了大国颜面(第2/5页)

吴孝民言简意赅:“要割大河为界,更要犒军金帛。”

郑望之并非平庸之辈,张邦昌抓了他的差,阴差阳错之中也还算大宋的幸运。他一听就明白了,当即反驳道:“如此,则不是买卖。譬如有人卖绢一匹,索价三贯,买者只答应给二贯五六百文。讨价还价后,又添一二百文,最终成交,如此才谓之买卖。今贵国既要金帛,又要割地,而却无一物与我国,岂可谓之买卖?只是强取罢了!”郑望之接着又说了不少,也算是雄辩滔滔,但是吴孝民更不说话,只是要求入城。

郑望之没法儿,只好带着金使进了安远门,先到都亭驿歇息。都亭驿原是宋朝接待辽使的宾馆,辽亡,现在就用来接待金使。时约四更,一行人才到达驿馆。就在此时,钦宗亲赐的御笔传到:“适才知道郑望之已回,不知有何话语,一一奏来。”

看看此时天已快亮了,双方使者连个盹儿也没打,就急忙入宫。两位金使被安排在崇政殿前的幕次(休息室)等候,两位宋使则赶到延和殿向钦宗汇报。

郑望之、高世则奏事完毕,便退下了。钦宗便来到崇政殿接见金使。好个金使吴孝民,见了大国皇帝,不卑不亢,跪奏曰:“上皇朝与大金结约海上,又违盟誓,此皆已属往事。今日少帝陛下可与大金再立誓书,结万世之好。前些时日,你方李邺来议割献三镇事,皇子今天又遣我们来代行朝见之礼,皆出于诚意。今愿少帝陛下派遣亲王、宰相到军前送礼。我们皇子喜礼意之重,前日割地之议也许可罢。”这番话是站在大金立场上提条件,但是听起来,又好像很为大宋的处境着想,端的是外交上的高明语言。

他口中所称的“少帝”,就是指钦宗。历史上记载,他是第一个把钦宗称为“少帝”的人,自此这个称呼也就流行开来。

钦宗听了这番话,似乎没有什么主意,看了看宰执们,也都没有什么反应。于是只好同意大金开出的条件,请吴孝民先回都亭驿吃早餐,等这边选好了劳军大臣,再一同赴金营。

大金的这次外交折冲,没费吹灰之力。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基本都可以得到。发兵南下,无非是图财,大金的上下都嫌宋地夏日炎热,对占领河北的大宋国土并不十分热衷。如今仗虽然打得不顺,但通过谈判,同样也可以捞一笔横财回去,且不必付出血的代价,这不是上天特别的照顾么?

李纲率领众军在城上浴血奋战,朝堂上却瞒着他搞卖国的勾当,作为城防总司令,他知道不知道这一情况呢?

他当然知道其中肯定会有猫腻!

“小人勿用”——皇帝要是真能做到这一条,那还能是皇帝吗?据李纲后来回忆,初九日那天,金使前来谈判,是和朝廷先期派往大金谈判的给事中李邺一起来的。这几个人抵达城下时,天已昏黑。金使向守城士卒喊话,坚持要马上入城。李纲闻报,立即传令:有敢开门者斩!让那金使老老实实在城下等候了半夜,到初十日凌晨才放进来。

李纲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给大宋争口气!

大国之大,须有尊严,况且两日来连战皆捷,不摆摆谱更待何时?大宋弯着腰做人的日子太久了!

初十日,钦宗召见金使完毕,李纲就知道了消息,急匆匆赶来,要求朝见。

钦宗干了亏心事,一听是李纲来了,头就有点儿痛。但城防司令来了,总不能拒见吧?

李纲上得堂来,开口就请求,自己要出任这次谈判的和议使。钦宗一惊,当即表示不许,说:“卿正在治兵,不可。”他任命李棁作为此次谈判的正使,郑望之、高世则为副使。为表示对大金的诚意,让他们先带去慰劳酒水果品和一万两金,作为见面礼。君臣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李棁一行备齐了礼品,连晚饭也顾不得吃,就匆匆西出万胜门,奔金军大营去了。

古道。西风。瘦马。

——这情景,深深刺痛了李纲。就李棁这个在同知枢密院事职位上尸位素餐的家伙,能为大宋争来什么利益?数万将士血战两天的战果,可不要让这个窝囊废几句话就给输掉了!

等宰执们都退下去后,李纲独自留下,问钦宗为何不派自己出使。钦宗说:“卿性刚,不可以往。”

李纲心里来气,说:“敌士气方锐,吾大兵未集,所以不可以不和。然而议和的办法得当,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之所惧,李棁柔懦而误国事。”

接着,他又向钦宗反复阐述不可割地以及不可许诺太多金帛的道理:“金人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狯以为之谋,所以金人在议和时,必大张声势,过分索求,以窥伺中国虚实。如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他自然就知难而退了。如朝廷恐惧,一切都答应,他知中国无人,就越发觊觎,我国之忧,怕是从此不了。臣以为,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思之。” ——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

这话是说到了要害处。

在宋金开始对峙之后,大宋君臣的种种做态,简直不像是国家管理者,尤其不像大国之主。其患得患失、首鼠两端、见利忘义的勾当,连市井小儿都不如。主政者如此没有“定力”,国家哪里还有尊严?李纲的苦口婆心,钦宗也体会到了,他对李纲的观点颇为赞同。

李纲看看话已说到,便告退,继续去巡城。现在和谈虽然在进行,但金军仍在城外虎视眈眈。为防止意外,李纲又向钦宗提出,请派宰执分管汴京城四面城墙的防御。钦宗准许,命蔡懋安排宰执们分别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

这个战时的安排很有意思,一下把李纲提到了凌驾于众宰执之上的位置。四壁守御使,都要听他这个城防司令的。

李纲对议和使的担忧,不幸而被言中。以李棁为首的这个使团果然有辱使命。当天一出城,开局就不是很顺。先是吴孝民催命似地催促使团赶紧出城,但是为等待准备酒果、黄金,等了好半天。上马出发时,太阳已落;出万胜门约一二里,天色就已完全昏黑了。途中,不巧碰上金军骑兵三两人。金兵不知来人是使者,还以为是宋兵偷袭,便乱放了一通箭。使团的随从一人死,四人伤,损失惨重。

好不容易才让对方弄清了情况,使团又继续前行,至深夜一更时,才到达宗望的驻地孳生监。

宗望态度傲慢地出来接见使者,南向而坐,俨然帝王。大宋的使团团长与副团长,居然对之行臣子礼,北面再拜,膝行而前。简直是丢尽了国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