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4/10页)

“驱滇”之战结束,熊克武和刘湘之间尚隔一个刘存厚,等两人合力将刘存厚推倒,一山不容二虎的矛盾就开始变得尖锐起来。熊克武的第一军由原蜀军和新老第五师发展而成,军官以“九人团”为核心,其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员,外界称之为“一军系”。

一军系和速成系,犹如江湖上的两大帮派,而以一军为代表的新川军,与以二军为代表的老川军,也是整日里互相猜忌,明争暗斗。

江湖规矩,不到最后一刻,大家都不会闹到拔刀互砍的程度,只会按照各自拥有的筹码来讨价还价。眼看一军从实力上要压过二军了,熊克武便授意各军,公推刘湘为四川总司令兼省长。

这一招从政治策略上说,也叫以退为进。从名义上看,熊克武早已辞去督军,其实仍在幕后操纵着新川军。

如今大家换了位置,新川军去了成都,重庆反而成为了老川军的基地,刘湘这个“四川总司令”,能指挥的仍然只是他的二军,至于“省长”,也就管管重庆这一带。

觉得委屈吧,很委屈,可你还说不出口——人熊克武都“下野”了,让你当省长,还要怎样?

经过这么多年的升沉荣辱,熊克武早已从一个热血的革命党人转变成冷血的政坛高手,一招一式,直让刘湘、刘存厚这些准备接刘备班的“新人”看到瞠目结舌。

刘湘履任省长,要到省会所在地的成都就职才符合规定,熊克武也来电邀请刘湘前去赴任。

成都现在是熊克武的势力范围,究竟去还是不去,刘湘拿不定主意,便召集了一班幕僚进行商议。

有人说,重庆是老川军的事业基地,如果去成都的话,就会远离基地,受人控制。

还有人则直截了当地说:“别看熊克武表面下野了,但你如果和他同住成都,他一定会倚老卖老,什么都得干涉。你要是不听?老川军远在重庆,到时只会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

刘湘听后倒吸了一口凉气,连连点头:“熊克武太厉害了,我搞不过他。依诸君之见,我不去成都了,就在重庆上任。”

这样的省长,有跟没有几乎是一个样。当时重庆周围还有一些防地在一军手里,刘湘的部下就提出:“主公”你也太老实了,干脆跟一军提出来,不把重庆的防地全交出来,就不当这个“省长”,谁爱当谁当去!

刘湘一听有理,便找但懋辛商量——当然其实是找熊克武商量。最后防地总算勉强交了出来,刘湘这才在重庆就任省长。

幕僚们说得没错,刘省长去了成都会无所作为,可是留在重庆被证明同样无所作为。

凡是刘湘任命的县长,都只能限于他的二军防区,其他防区根本别想。

刘湘有一次将一个姓张的仁兄委任为川西道尹(相当于副省长)。张某带着委任状,兴致勃勃地跑到成都,可是没找到前任。找不到前任,他就没法上任,因为双方需要交接印信。

张某在政务厅里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一打听,原来那个前任得到消息,早就以出巡为名,跑到别的地方躲起来了。

碰到这样的货,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没用啊。张某知道自己不受欢迎,无奈之下只得拂袖走人,临走之前他写了一封通电登在成都报纸上。

通电上说,这位官员(指前任)在职务行将交卸之时,还要出巡,像这样办事认真,不辞劳苦的人,你们见过吗?反正我没见过。川中既有如此难得之干员,应请刘湘省长收回成命,明令慰留。

知道内幕的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因此通电一出,皆引为笑柄。

除了成都和重庆又实际分立为两大军政中心外,熊克武还以“军实督办”(这个职务负责管理武器和粮饷)的名义,控制着成都兵工厂和自贡盐税收入。

当一个半成品省长倒也算了,最让刘湘放不下的就是成都那家兵工厂,这可关系着他以后争夺天下的命脉啊,即便“搞”不过也得“搞”。

单人独骑没有用,刘湘就派了一个旅常驻成都,专门看着成都兵工厂。工厂日夜加班加点,枪弹一下生产线,马上往重庆押运。

成都方面一着急,竟然不惜动用武力制止起运。双方火药味十分浓厚,眼看着扔根火柴就能爆炸,刘湘不得不下令那个旅原样撤回。

正是因为关系太过紧张,前去湖南策动联省自治的熊克武才会答应“援鄂”,认为这样可以便于川军向外扩展,对四川内部的矛盾也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熊克武要“援鄂”,光靠他的一军不行,必须借助于刘湘的力量。刘湘则认为,以后可以同他争四川的,也就一个熊克武,如果熊克武借去了兵,并在湖北立住了脚,回过头再打他,那岂不是亏大了?

因此,刘湘在同意出兵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即必须由他兼任援鄂总司令。就这个条件,着实难住了熊克武,以致迟疑不决,很晚才拍板下来。川军之所以出兵较晚,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要是“援鄂”之役赢了,就不用多说了,反正有了好处,就看如何分配。偏偏又打败了,虽然后面弄到了个川盐运销湖北的条款,可与当初的目标相比,毕竟只是小头。

这下有得互相埋怨了,一军怪二军无能,二军骂一军软蛋,本来就脆弱不堪的伙伴信赖关系荡然无存。撤退时原来好好的路线也不走了,大家情愿走那种人迹罕至、鸟不生蛋的地方,以免遭到“暗算”。

谨慎是必要的,因为刘湘真的想“暗算”对方。吴佩孚临走时,任命孙传芳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常驻宜昌。刘湘派代表与孙传芳协商,双方签订了一份联防密约,大意为,如果孙传芳受攻击,刘湘就拔刀相助,反过来一样,假使刘湘在川中被围攻,孙传芳也不能坐视不顾。

依二军的实力,谁吃饱饭没事做,会去主动惹刘湘。说来说去,他还是想先打别人的主意,具体来说,矛头就是冲着一军去的。

没办法,本来说要矛盾外移的,移来移去没移成,矛盾还扩大了,不打待何时?

为了能够稳操胜券,刘湘的谋士献计,让他以“四川总司令”的身份下令,将一军的一个混成旅以“援陕”的名义调到川省以外,以便分散其兵力。

刘湘依计而行,不料正是这个所谓的“妙计”坏了事。

熊克武意识到对方要出手了。此时他又风闻刘湘与孙传芳秘密联络,并可能已结成同盟。

一军在实力上本就不及二军,再抽去主力旅,孙传芳又搀和进来,一打的话,完全没有胜算啊。

随便换一个人,此刻双腿可能早就发软了,但是“难搞”的熊克武却气定神闲,而且他已把所有算盘珠子都给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