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辛亥革命知见(第5/7页)

黄郛号膺白,浙江杭州人,葛文言:

他光绪卅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我们开始认识。我为二年级,他虽长我九岁,却是一年级新生。我因见他为人慷爽,学识优良,对他很是钦佩亲热。他在诸同学中不久便成为突出人物,并且为学校当局所赏识。他在校二年,未及毕业,即破例膺选提前派遣留日……黄在留日时参加了同盟会的组织和活动。他每年回来时常和大家集会几次,讲讲日本的国情,远东和国际形势等。他把在日时自己所编译的书刊送给大家看。尤为重要的是他暗中收集了好几种有关战时勤务的秘刊,给我们中间若干人慎重保管阅看,这对我们在辛亥年初出茅庐的作战起着极大的作用……他介绍我入同盟会。由黄引进加入同盟会的人很不少……到了辛亥那年,黄的官阶虽然还不过是一个少校,但在军咨府内却受到同僚们的重视。清廷亲贵们企图了解党人的内情……不知为什么竟煳里煳涂挑上了黄郛……他一到上海便立即同陈其美合作起来……他们以浙江新军为后盾。当上海光复的前夕,黄郛凭借他和浙省新军中人过去的关系,他自己并派人去杭州再三敦促杭州方面军人同时行动,在鼓动和组织方面都尽了很大的力量。

葛文《杭州光复前夕的一些重要酝酿》章言:

另外有一件事,就是浙军部队向来只有正规的枪炮,大家鉴于武昌的起义深得力于炸弹手枪,觉得我们行动之际也非有此不可。炸弹自己不会做,而且不会放,手枪极少,都是老式不堪用的,因此要求沪上党方帮助,这个要求同时也微含一些要挟的意思在内。数经磋商,陈英士和上海革命团体方面竟完全慷慨答应,并允许到我们起事前一二日,准定派“敢死队”来一同参加起义,后来果然派了敢死队数十人陆续混进了杭州,手枪炸弹亦运来不少。

葛文《驰援南京》章言:

上海是各种革命势力汇集的地方,在沪军都督府未成立之前,各党派已十分活跃。都督府成立之后,在千头万绪之中,总算有了浙江的独立,使他们内部和一般的人心得到了很大的稳定,而且陈其美、黄郛他们一向同浙江有深切关系,浙沪之间就更形密切。当时上海的严重课题就是支持武汉和南京的问题,尤其攻取南京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自己还派不出兵去,这自然要向浙江请援了。其实沪、杭二处独立,前后相差二日,杭州也还是在纷乱之中,说是要调很有力的兵力开往南京,这在平时开拔已非简单,何况二十一镇成立不久,其中未曾充实的一协分驻浙东,正待训练补充,在省垣的也是装备缺乏。但上海既一再催促我们赴援南京,经过商讨,也就毫不迟疑,决定举浙省全部可调之兵,立即出动,而且人人踊跃……这是由于大家认识到南京得失关系革命形势极大,决不容许从容补充然后开发……将朱瑞的八十一标全部应调,八十二标的一营亦拨归朱指挥,外加巡防营二营,骑兵一队,炮兵一营实只二连,有六门德国克鲁伯厂制老山炮,恐怕还是普法战争时代的旧炮,被清朝买来的。工兵还好,有一连多些,炮、工兵技术训练都比较好,是前炮工学堂(蒋伯器所办)打好基础的,辎重兵则仅有其名……这个组织自行定名为“浙江攻宁支队”……那时这个革命发动也是瞒上不瞒下的,上级军官……还有中级较高的许多人都不使他们知道,更不使他们预闻。主持这次革命的多数是少校和上中尉级的……所以朱瑞以一“管带”(营长)代理“标统”(团长),率领比较大组织的部队,只好称为“支队长”,后来也有称他为朱司令的。至于司令部的组织……更是简单,连参谋长也是到了镇江才临时推举出来的……所谓什么处,什么处长等等并无其事,那是攻城得胜,到了南京之后才摆出场面来的……九月十九日傍晚出征,第一列车就由城站登程了,我(葛)被朱瑞面邀同行,傍晚同支队司令部出发,过上海已近半夜了。我们派吕公望带二三人去上海打前站,吕同光复会的人比较还熟,但此时光复会方面李燮和仅能在吴淞分树一帜,别的党人亦不很得势,无能为力。陈其美其时并无成见,他本人亦和光复会有关,和吕亦相识,对于浙江的事尚肯支持商量。我们有了上海这样的供应基地,这次进军顺利是一个重要原因……上海的工商各界盛情欢迎,都督府更派员……照料……官兵们欢欣鼓舞,顺利到了镇江。

葛文《集中镇江孤军前进》章言:

朱瑞叫我负责起草有关作战和其他各项重要命令等。我因六七年来担任着队长和教官,又看过黄郛所带回的重要书刊,对于这些事情多少有些研究和把握,朱向来是知道的……我们部队在杭州出发时,受汤都督(寿潜)的命令,归“联军总司令”徐绍桢指挥进攻南京,所以我们到了镇江就一切向徐请示报告,徐亦很客气对待。但这时他的第九镇经过秣陵关、雨花台的挫折,手头已无多少兵力,而且有些部下妙手空空的,还要自封为军长师长,需索饷项,要求补充装备,弄得他很为难。他看我们来势不小,却一点都不向他要求什么,他反觉不好意思,自动问我们有何需要。我们……希望若干带路作向导的人,若干夫子帮助搬运物品。他……把自己身边仅存的卫队骑兵一排(排长谢祖康,陆师毕业,朱瑞后期同学)拨给浙军使调。我们……还希望领到些南京地图,这却难了,徐自己也没有几张,就叫参谋拿一份给朱瑞使用,别的再想法。前面曾说到,光绪卅三年蒋尊簋曾派我同朱瑞等去南京看秋操,当时我曾领到过……演习地点的地图共四张……恰巧这几张图被我带了出来……说来好笑,总算靠了我的四张图和徐给朱的几张图,就完成此次作战任务。

沪军都督府,和浙江的上海兵站,对我们的供应实在好……我们的炮是老式的,所备炮弹极少,作战起来是很困难的。黄郛得知此事,立刻叫高昌庙制造局查明还存有哪些炮弹堪以拨用。据报合于我军这种炮的炮弹已没有了,倒有新式的管退山炮十二门,还是根据买来的外国样品仿造的,业经试放,成绩甚好,炮弹亦不少。我们立派炮兵营管带张国威(湖北人,浙江武备第三期毕业,留日士官炮科以优秀生毕业)去检查,复称:“炮弹充足,炮极好。”黄立即将十二门新炮全部拨给浙军……我们得到这些炮如获至宝,但是炮队的马匹出发时带的本来不够,炮队组织既有改变,马更不够,于是由沪军都督府设法买进跑马厅淘汰下来不适合竞赛的马,向各马车行商量贴给费用,掉给已经教好的马。所以我们的炮就很快活动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