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欢喜人家(15)二合一(第2/3页)

当然了,林雨桐也就不奇怪林东顺为啥对老爷子这么好了,当师父的肯把拿手绝活传授给徒弟,这就是大恩了。

“那也是我这徒弟争气。”老爷子将锅里搅了搅,看四爷手里还拿着碗:“你这是要干啥?做饭呀?”

宋兰兰还在那跟老太太说话呢,时不时的还呜咽一声的,估计也没心情做饭。

四爷就说:“熬粥!打算盛点米……我还正要问桐桐呢,这熬粥该放多少米多少水呀。”

熬粥四爷是会的,林雨桐太知道了。

可如今这么可怜巴巴的,老爷子就把碗没收了:“行了别做了,晚上你过来吃饭,其他人不想吃就饿着去,你能管好你自己就不错了……爱作就去作吧,你就别搭理。”

然后四爷的目的达到了,“那我给您看火……”

这火有啥要看的?慢火咕嘟着就行了。

四爷又提议,“厨房暖和,要不,下一盘。”

那就下一盘。

于是林雨桐颠颠的给拿棋去了,突然感觉四爷调整了之前以稳重著称的战略,改走博取同情路线了。

快到吃饭的点了,果然该回来的都回来了。宋兰兰不能呆着了,该走了。人家拿了酱豆来,这也不好叫人家空着碗回去。于是老太太就说:“你林叔正卤肉呢……”

“给我一碗卤汁,我回去烩个大白菜炖个粉条,就是一顿饭了。”宋兰兰这么说。

那成,就给你一碗卤汁好了。

四爷倒是顺利的留下吃饭了,老太太也没说啥。萧家三口去萧湘那边一趟刚回来了,萧泽挨打了,这都是替妹妹挨的,从当年到现在,萧泽这债怎么就还不完了呢。

过去之后兄妹俩把孩子关在客厅,却在卧室里大吵一架。回来萧泽的气色还不好,林东来就去叫了,“走走走!我姐夫来了,我师哥还拿了虎骨酒,过去喝两杯去?”

生拉硬拽的,把人给带过去了。

萧遥背着人跟林雨桐嘀咕了:“我姑那样,把我爸气的够呛,我爸都哭了,说对不起爷爷奶奶……”

林雨桐就看萧远:“他没事吧?”

“在m国长大的小孩就这点好,在他看来,他妈妈喜欢谁,跟谁在一起,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她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萧遥耸肩,“他反倒是对我爸这种什么都干涉的家长做派,觉得很难适应……他能强忍着适应胡同的厕所,却适应不了咱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认知,也真是……奇了怪了。”说着又看四爷,“他也是个奇葩,我发现,他是受影响最小的那个人……你是没见昨儿那样……结果人家坐的可稳了……”

不稳能怎么着?谁叫摊上了呢。

萧家拿了好几大瓶可乐过来,林雨桐在炉子上热可乐,还放了姜片,人不少,男人在茶几上吃,女人孩子围在桌子边。林东方叫林雨桐去吃,“这也不要人看着……你们一人一个兔腿,谁也别抢……”兔头给几个男人拿去下酒去了。

李庆生就问说:“这山上兔子多吗?放寒假我也去呗。”

林东方能气死,林家跟苏家这种关系,桐桐妈那不是你舅妈。要是你舅妈的娘家,那你去玩也行。你说这种关系你去干啥,尴尬不?咋就这么没心没肺呢。她叫李建国:“你看看你儿子!”

李建国正跟萧泽说清理学校门口录像厅的事了,见林东方喊了就道:“他也不是今儿才没心没肺的,你跟他生气,你生的过来吗?”

当然这个话题牵扯到林东来和苏宝凤,都挺尴尬的,于是李建国果断的转移话题,说起了李庆生的学习,“虽然也长进了吧,但是萧校长,您给句实在话,以他这种成绩,就是一直努力一直努力,这应届就考上大学的概率有多大?”

如今的录取比例当真不高。

“专科要是不挑的话,还行。”萧泽当然是实话实说了。然后又道,“你们家生子有个便利条件,就是读警校。他是警察子弟嘛,哪怕是警校读专科,将来进修的途径各方面好操作……子承父业嘛!好事!”

李庆生不乐意呀:“我可以考体校,考艺校……”

“你有啥特长?”还不如警校出来就有稳定的工作呢。而且这孩子太皮,不好管。倒不如放在警校里,之后去做警察。军事化管理的地方,他想扎翅也不那么容易。林东方就觉得挺好,“就警校了。李建国你回头就去找熟人问问,一般都要达到哪些要求,分数的要求大概是多少……”

不给任何选择的机会。

李庆生嘴上都能挂油壶。

萧泽就笑:“这其实是捷径,比别人要稳妥,你还不乐意。萧遥我也规划好了,将来就读个师范大学……回来找个中学教书,一辈子安安稳稳的,挺好呀。”

萧遥好像早知道会这样,呵呵笑了两声,抓着筷子戳菜去了。

萧远这个大家都知道,他不会在国内读大学的,应该会去m国或是y国,他还邀请林雨桐,“你的口语非常好,在m国申请大学的话,一定没有问题。真的,应该出去走走的……”

我刚回来,出去干啥去呀。早呆够了。

可林东来听的挺不是滋味的,看看人家,人家家里基础打的好呀。孩子只要沿着当爸的走过的路走,那肯定是一路平趟,什么心都不用操的。有亲爹给保驾护航,这工作铁定顺心。

可自己呢?

说的好听,是开公司的。可那公司的规模,他都不好意思。你说,孩子都高一了,从现在算到大学毕业也就是六七年的事,这六七年,你得把事给干成呀。

于是晚上,琢磨来琢磨去的,就是睡不着。

然后电话响了,接起来是苏宝凤。那边一听是他就抱怨,“你到家了好歹给我打个电话。你们前脚走,就落雪了。我跟着提心吊胆的……”

“安全到了!安全到了。路上飘了点雪,没落住,到家了才落住了。”既然电话打来了,他就说起刚才人家李建国和萧泽,“你看看人家,有个正经工作,孩子也好安排。我这呢……小打小闹,将来总不能还叫孩子子承父业,吃我这份苦吧。你说,这当爹妈,这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我这就寻思呢,这公司干的大了,又能怎么地?政策风向一变,受影响挺大的。到底不能跟人家那种稳妥的比,对吧。我得给孩子找个稳妥的安身立命的法子。你说买铺子怎么样?手里一有钱我就买铺面……我全买闺女名下,这将来,哪怕是没稳定的工作,这租金也够孩子过日子吧。”

没在城里生活过的苏宝凤不是很清楚这个,就说:“……不过……当年被打倒的那些小业主……被收了铺子的,后来铺子不是都还给人家了吗?所以说,买铺子……应该是挺靠谱的吧!但这铺子也贵!旧社会的时候不是讲究那个……有钱就买房子置地……其实这变来变去,也没大变,城里不是还拆迁吗?靠近城里要是有块地,不得发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