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第5/16页)

五月二十三日,第二先遣队到达了大树堡附近。红军接近大渡河渡口的消息引起了川军的恐慌,川军王泽浚旅派出一个连从大渡河的北岸渡了过来。这个连到达南岸后,在大树堡渡口以南的鱼塘要隘上放了一个排,在渡口上放了一个排,其余的兵力驻扎在大树堡镇的街里。他们命令这里的群众在街上堆放木柴和稻草,准备红军一到就放火烧街。

到达了鱼塘要隘的红军第二先遣队决定分三路进攻大树堡:一路占领要隘,一路攻击大树堡镇,一路直接占领渡口。战斗短促,大树堡镇里的川军还没来得及放火,红军就冲了进来,俘虏了川军的连长。防守渡口的川军一听响起了枪声,争相上船逃往北岸。赶到渡口的红军没有向他们射击,故意放他们回去报信。

就在刘伯承看见了安顺场的灯火的时候,左权和刘亚楼也到达了大树堡渡口。与刘伯承率领的这一路红军秘密接近渡口不一样,左权和刘亚楼率领红军官兵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准备。他们公开征集造船和搭浮桥的材料,动员群众砍毛竹、拆房屋,甚至声势浩大地组织群众把国民党政府的区公所拆了。在把拆下来的木料运往河边的时候,红军官兵组织群众使劲儿地喊着号子。为了震慑川军和扩大声势,红军还把从越西逃到这里的县长彭灿拉到河边,先召开了公审大会,然后当着对岸川军的面,把彭灿的脑袋砍了下来。

川军急忙调兵加强大树堡渡口北岸的防守,一共调来了五个团,再加上富林的地主武装羊仁安的部队。结果杨森部署在大渡河下游的近两万川军,在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的过程中,除了一个连曾一度与红军的一支小部队发生了接触之外,竟然连红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红军第二先遣队冒充主力的佯渡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在五月二十五日以前,蒋介石依旧没有确定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的确切位置。

五月二十四日夜,大雨。

到达安顺场附近的刘伯承从一团团长杨得志那里得到了基本敌情:在安顺场防守的是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余味儒团的韩阶槐营。

韩营长原来是这一带有名的哥老会头目,他的部队基本上是上下都拜了“把子”的袍哥兄弟。团长余味儒让他在这里防守的原因,也是认为他能利用在安顺场的势力联合这里的地方武装。韩阶槐到达安顺场后,为了确保渡口的安全,命令把南岸所有的船只和粮食全部弄到北岸,然后强迫安顺场的百姓们搬家,在街上堆起柴草,准备放火烧街以扫清射界。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韩营长有某种预感,他预定的放火时间是五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中央红军先遣队赶到了安顺场。但是在中央红军先遣队之前,还有一支队伍也赶到了安顺场,这就是从西昌逃到这里的邓秀廷部的残兵,带领这些残兵的是邓秀廷的营长赖执中。

要说在安顺场,赖执中的势力比韩阶槐还大,因为赖执中是安顺场最大的财主,安顺场大半条街的房屋都是赖执中的财产。五月二十四日,赖执中刚到,正好碰见韩阶槐的一个连长准备放火烧街,结果烧街的举动被赖执中毫不迟疑地阻止了。赖执中和那个连长争执起来,两个人一直扭打到河北岸,打到了团长余味儒那里。舍不得自己的家产的赖执中陈述了他的理由。他说自己刚从西昌那边跑回来,确切地知道红军已经顺着大路去了大树堡渡口,根本没有走安顺场这条小路。余味儒听了半信半疑,但赖执中一再保证说,只要红军到达安顺场,他立刻带头放火烧街,于是余团长默许了。回到了南岸的赖执中还不放心,私下里违反军令,偷偷在南岸留下了一条船,准备万一红军打来时自己逃到北岸去。

赖执中偷偷藏下的这条船,成全了即将渡河的中央红军。

二十四日夜晚,朝着安顺场方向,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冒雨奔袭。

刘伯承知道,用不了一个昼夜,大渡河的南岸就会聚集起千军万马。眼下,大雨中的刘伯承只想着一件事:能否找到船?

刘伯承命令把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找来。看见孙继先,刘伯承说的第一句话是:“知道石达开吗?就在这里,他的四万人没了。”这位二十二年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员的红军营长说:“我不管他十达开还是九达开,参谋长下命令吧!”刘伯承说:“二营去下游牵制和吸引敌人,三营是先遣队的预备队,占领渡口的任务交给你们一营。你马上去完成三件事。第一是拿下安顺场,占领后放上一堆火作为信号;第二是迅速找到船,找到了再放一堆火;第三,把一切渡河工具准备好以后,再放一堆火。三堆火都点起来,后续部队就上去。”

晚二十二时,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一营分三路:一连攻正面,二连和营重机枪排从东面,三连从西面,在大雨中向安顺场扑了过去。

韩阶槐和赖执中都侥幸地认为红军走大路去了大树堡。当一营的红军官兵悄悄地摸进了安顺场的时候,川军还在哨所里高声唱着川剧。枪声骤起,川军顿时混乱成一团,不是被打死打伤就是被俘。赖执中慌忙翻墙逃跑,翻墙的时候脚扭伤了,他的卫兵背起他跑到山上的彝民家里藏了起来。

一营二连的另一个任务是寻找船只。他们顺着河到处找,不见任何船,正着急,看见河边有个黑乎乎的东西,细一看,是赖执中的家丁正准备划船往北岸跑。红军官兵们决不能让这条船跑了,他们在漆黑的雨夜里大叫起来,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硬是把这条船给拉了回来。营长孙继先一看有了船,立即命令把船拉到上游去做渡河准备。但是,这条木船很大,红军官兵又没有拉船的经验,船在湍急的河水中不停地原地转圈,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才把船拉走。

刘伯承和聂荣臻在大雨中盯着安顺场方向,希望能看见孙继先点起的三堆火,但是一直等到了凌晨三点,一堆火也没看见。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渡口已经被占领。于是刘伯承跑到了河边,边跑边喊孙继先的名字。孙继先跑过来,刘伯承大怒:“你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点火?”孙继先这才发现自己只顾作战和弄船,把点火的事忘了。刘伯承听了孙继先的汇报,尤其是听到已经搞到了一条船,火气顿时消了。本来准备立即渡河,但是百姓说无论如何晚上不能渡河,实在是太危险。刘伯承想了想说:“一营睡觉!天亮了,街里能够搞到什么好吃的全给你们吃,吃完了准备抢渡!”

这个夜晚,刘伯承没有睡觉,他找来有经验的船工,不但询问了渡河的种种问题,连操船的优厚报酬以及万一遇险的后事安排都谈妥了。看来红军准备在大渡河上架设浮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当地的船工们说,连在河中插一跟木桩都是不可能的,游水过去更是不可能。只有靠唯一的一条船,先把对岸渡口占领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