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恭贺新年(第5/10页)

中共政治局决定

一、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二、根据于:甲、使我野战军于今后能取得与四方面军及二、六军团之密切的协同动作。乙、在政治的经济的及居民群众的各种条件上,求得有顺利的环境,便利于彻底地粉碎五次“围剿”及今后苏维埃运动及红军之发展。

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阻止敌驱迫我至前述地区之西南或更西。

三、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

四、政治局认为,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这在目前成为主要危险倾向。

五、责成军委依据本决定按各阶段制定军事行动计划,而书记处应会同总政治部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以保证本决定及军事作战部署之实现。

一九三四、十二、十八

当周恩来把这个“决定”的俄文翻译本送给李德之后,李德“勃然大怒”,继而向周恩来大吼起来。在李德的吼声中,周恩来用英语不断地解释,当双方的情绪都到达激烈的顶点时,一向稳重的周恩来突然一掌拍向桌面,桌子上的马灯被震落于地,李德的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黎平会议作出的另一个决定也让李德感到了无奈与难堪:刘伯承重新当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

在中国红军中,李德最早认识的军事干部就是刘伯承,那是一九二九年在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里。当时,刘伯承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使比他小八岁的李德只有崇敬地仰望。刘伯承参加过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护国战争。在一九一六年三月的一次战斗中,北洋军阀的一颗子弹自他的太阳穴射入,从右眼穿出,这次严重致残的负伤让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护国军将领声名远扬。之后,刘伯承和朱德一起发动了武装暴动,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改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一九二七年,他与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回国后,刘伯承一九三二年一月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中央军政学校校长兼政委,同年十月出任红军总参谋长,在领导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作战中显示出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通道讨论之后,刘伯承回到军委纵队的时候,与李德迎面碰上了。在这一瞬间,万分不自在的是李德,当刘伯承用俄语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一句话没说,只是表情漠然地点了点头。

李德和他的中国妻子萧月华的结合是一件让红军官兵们愤愤不平的事情。原来在少共机关做内勤工作的女红军萧月华,是在组织的要求下与进入中央苏区的李德生活在一起的。她对组织说:“既然为革命都可以不要命,我服从党的决定。”她还对组织说:“我从小当童养媳,什么气、什么罪、什么苦都经受得住。”但是,自从与李德生活在一起,这对语言不通的异国男女就经常发生争吵。而无论为什么争吵争吵成什么样,红军官兵们都认为是那个德国人在欺负红军战士。

在黎平,被警卫员领去与丈夫团聚的萧月华突然哭着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她找到周恩来请求首长“救救她”。李德一直追到周恩来的屋里要把他的妻子拉走,这一情景被毛泽东看见了,毛泽东大声制止了李德。在听了萧月华的哭诉后,毛泽东说:“今天我要行使一下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权力,月华同志,跟我走。”

李德呆呆地看着毛泽东把萧月华领走了。

毛泽东的态度开始强硬了。

作为长征征途上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没有触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领导层问题,仅仅就红军的走向在军事层面上作出了决定,这使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同了一次单纯的军事会议。

黎平会议的第二天,中革军委以朱德和周恩来的名义签发了“关于军委执行中央政治局决议之通电”:

为执行党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的决议,军委对红军部队于最近时期的行动,有如下的决议:

(一)野战军大致于二十三日可前出到剑河、台拱、革东地域,其区分为:

甲、一、九军团为右纵队,有占领剑河的任务,以后则沿清水江南岸向上游前进。

乙、三军团、军委纵队以及五军团为左纵队,应经岭松、革东到台拱及其以西的地域。在前进中如遇黔敌应消灭之,如遇尾追之敌应击退之,在不利条件下则应迟滞之。

(二)野战军到达上述指定地域后,于十二月底右纵队有占领施秉地域、左纵队有占领黄平地域的任务。为此,应坚决进攻和消灭在上述地域的黔军部队,并钳制黄平以南之黔军,及由东面可能来追之湘敌及其中央军。

(三)在前出到施秉、黄平地域以前,可用常行军前进,最后则应迅速地占领施秉、黄平两城。

(四)二、六军团目前应在常德地域积极活动,以便调动湘敌。当湘敌所抽调之部队已北援时,二、六军团应重向永顺西进,以后则向黔境行动,以便钳制在铜仁之薛敌部队及在印江、思南之黔敌部队。

(五)方面军应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野战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四方面军能钳制四川全部的军队。

(六)未参加决定此问题的军委委员,应于二十日晚以前,将自己的意见及其是否同意,电告军委。

朱、周

十九号十八时

这一军事部署显示出黎平会议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政治局会议的集体讨论,并以会议决议的形式给予明确确定。

在黎平地区休整了六天之后,中央红军开始向遵义方向移动。

就在共产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的那一天,王家烈给蒋介石发出了一份电报,电报先是描述了黔军“英勇作战”的“辉煌战果”:

赣匪一部约五六千人,删日[十五日]在黎平被我周旅长芳仁击退,折向老锦屏,图绕天柱、青溪北窜,被我五、六团迎头痛击,匪伤亡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