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在何方(第6/13页)

然而,就在陈济棠给蒋介石发出这封电报的时候,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关于前沿军情的电报到了:

赣匪主力伪一、三、五军团企图西窜。本日发现赣、信两县之东北地区,计有伪一军团一、二师及三、五军团全部,其先头部队现在信丰属安息等处,与我守备部队激战中。

二十二日,中央红军全面突破了当面粤军的封锁线。尽管陈济棠对中央红军没有“事先通知粤军”就开始全线攻击强烈不满,尽管已经明知中央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突围,但他还是没有把这一重要的军情报告给蒋介石,至少是没有及时报告。

二十五日,驻吉安的国民党空军第五中队飞行员报告说,他们在粤赣湘边界地带的大山中发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大部队红军”,“数量约数万人正向湖南方向行进”——这是国民党军的飞行员第一次发现共产党中央、苏维埃政府机关以及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行进的情景。而这时,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已经全部渡过桃江,离开中央苏区的边界已有上百公里了。

红军正迎着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走去。

航空照片和情报分析被立即送到蒋介石手里,蒋介石终于确信中央红军已经突围而出。蒋介石的困惑和恼怒几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虽然那支被围困中的部队突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且毛泽东绝不会等到国民党大军兵临瑞金城下时才做打算,可他们竟然如此轻易地突破了重重叠叠的封锁线——五十多万的重兵,九千多个碉堡,成百上千的飞机大炮坦克,花费金钱无数,伤亡官兵数万,费时数年之久,可最终还是让毛泽东就这么走出来了。

红军的突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呢?关于这个问题,蒋介石和他的参谋们有过数种设想:从中央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如果红军往东突围,那么国民党军就要从三面向东压缩,把红军赶进福建,然后一直逼到海滩上歼灭。如果红军向南突围,肯定是要走南昌暴动后朱德和周恩来走的那条老路——南下广东。虽然陈济棠有“通共”的嫌疑,但只要红军真的进了他的地盘,他就得全力迎战以求自保。那时中央军就趁势进入广东,在把共产党武装消灭的同时,顺便把那个不听话的陈济棠也解决了。可是,现在红军正向湖南方向行进,也就是说,他们出了苏区就折向了西面,根本没有进入广东的迹象。事情如此一来便有点复杂了。因为位于川陕地带的红军已把“围剿”他们的四川军阀刘湘打得狼狈不堪,刘湘不得不提出引咎辞职;而且有确切的情报说,萧克的红军残部已和贺龙的部队在湘西会合了,如果毛泽东走萧克的那条路,朱毛红军将会与贺龙、萧克会合,那样的话局势可就严重了。

“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十万元。献其首级者,赏洋五万元。生擒或杀死彭德怀等以下者,各赏洋一万元。”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发布了把朱毛红军消灭在第二道封锁线的作战命令。同时,以南昌行营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重新更改的“赏格”:“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蒋介石的悬赏布告发布在中国的各大报纸上。有好奇的外国记者就此顺着世界历史的线索调查了一番,找寻了能够找到的所有有据可查的悬赏公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份悬赏是迄今为止以政府的名义针对某一个人的“最昂贵、最诱人的悬赏”。

虽然悬赏公告发布了,作战命令也发布了,但中央红军到底要干什么,到底要走向哪里,蒋介石仍在各式各样的猜测中。于是,南昌行营关于“围剿”中央红军的部署便以问号开了头:

查匪徒此次南窜系全力他窜?抑仍折回老巢?或在赣南另图挣扎?刻下尚难断定。惟歼匪于第一线以东地区已不可能,自应歼匪于第二纵线及万[万安]、遂[遂川]、汾[大汾镇]横线中间地区之目的,另为机动之部署。经详商拟定:

(1)先电芸樵[何键]迅就上述纵、横两线加强工事,严密布防。

(2)令李云杰集结遂川,援助罗霖,巩固赣州以北江防。

(3)周[周浑云]纵队抽调十六个团集结泰和,薛[薛岳]路抽集十二个团集结龙冈。

(4)匪如他窜,即以薛、周会两李[李云杰、李生达]进剿。如回窜,即以周纵队会罗、李,由赣州东进。薛路仍服原来任务。

(5)东路及辞修[陈诚]应加速向长汀、宁都分进。

渡过桃江的中央红军依旧分成三路,在广东东北部边界折向正西,沿着岭南山脉巨大的山谷向湖南方向行进。这里山深林密,溪流湍急,人迹罕至。在山谷两侧的密林中,偶尔会突然响起零星的枪声。集结在广东边界各个要地的粤军,甚至能够从阻击阵地上看见红军的队伍蜿蜒而行。那些挑着担子的红军和民夫一路都在他们精良武器的射程之内,但是,他们没有接到实施攻击的命令。粤军官兵趴在草丛中,看着如此大规模的行进不禁目瞪口呆。

十月二十六日,中革军委发出了《关于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西进道路,如粤军自愿撤退我军应勿追击的指示》:

林、聂、彭、杨、董、李、罗、蔡、周、黄:[亲译]

现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我军西进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军自愿地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及俘其官兵;但这仅限于当其自愿撤退时,并绝不能因此而削弱警觉性及经常的战斗准备。

军委

二十六日

粤军第一军警卫旅少将副旅长兼二团团长黄国梁,是叶剑英在云南讲武堂时的同学,毕业后与叶剑英一起在孙中山领导的粤军中工作。黄国梁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十四师师长,后因蒋介石怀疑他与广西的白崇禧暗通而被撤了职,黄国梁自此投奔了陈济棠。在接到命令率部开赴粤北的时候,他对军中的好友说:“最好不要和红军打碰头仗。”部队到达韶关,黄国梁见到了第一师参谋长李卓元。那天和黄国梁一起到达韶关的,还有二团少校政训员黄若天。黄若天后来回忆,当时李卓元说:“已经同共产党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共产党借路西行,保证不入广东境内;我方保证不截击,在湘粤赣间划定通道让他们通过,并由我方赠送步枪子弹一千二百箱,由四师负责运送,到乌迳附近交接。拟定共产党西行通道是乌迳、百顺、长江圩以北,以及城口和二塘。过了二塘,便脱离了广东境。”李卓元还强调说:“关于协议的事,不能向团长传达,但要明确要求。共产党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总之,保持不接触。说不接触容易,要各级做到,执行起来不容易。”这段当事人的口述,至少证明了即使在中央红军开始突围之后,红军依旧与粤军保持着极其机密的谈判状态。虽然在向南突围的时候双方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但当中央红军开始向湖南方向行进时,粤军证实了红军没有进入广东的意图后,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让开了一条通道。从军事上讲,如果粤军在红军进入岭南山谷时全力发动攻击,红军将面临空前惨烈的战斗和难以预料的结局。从地图上看,这条沿着广东北部边界延伸出的通道,宽度也许不足二十公里,东起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乌迳,西至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城口,城口镇的北面就是湖南的三江口镇了。通道的路线虽然不长,但因行军速度缓慢,中央红军至少也要走三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