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丰客穷马周遭际 南阳人岑文本谶言(第2/3页)

人总该要点脸面,有些骨气,他告别了这个令他伤心无比的地方,流落到了密州(山东诸城)。

马周酒气一吐,豪气冲天,但酒气再多,也不如肚子里的酒精多,他满腹的牢骚需要燃烧,要不然他会疯掉!

密州,他的豪迈与落拓也引起了当地一名叫赵仁本的富人的注意。赵仁本是个眼光不错的人,他觉得马周非久困之士,便拿出一大笔钱财做投资。他送给马周许多装备,指着长安,告诉他,可入关去寻个未来。

马周欣然接受,他辞别赵仁本,先来到了汴州(河南开封),拜访了一名叫崔贤的县令。他知道崔贤,崔县令是他最佩服的人了。崔贤必定会珍惜贤才,收纳他马周。可是,马周不知道,这个崔贤不仅不推贤,还嫌马周烦人(太不招人待见了)。可能是生来性格不合,县令同志着实被马周的豪言壮语恶心透顶。惹恼了崔贤后,马周被县上的人狠狠讽刺了一把,一气之下,他又跑到了新丰。

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可心却越来越远。

这是长安下边的一个县。

马周有一腔愤怒要发泄,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没个聊天的朋友。他找到一家客栈,进去坐下,却发觉老板总是忙活招呼别的客人,就是不理他。马周生性豪迈,当下大怒,拍着桌子道:“店家,给俺来一斗八升的好酒!”此言一出,店中所有人,包括掌柜的都立刻石化了。

见过酒量大的,没见过酒量这么大的!

一斗八升!你知道一斗八升是什么概念吗?

我告诉你,相当于三十瓶二十度的啤酒(浊酒)。

店家很快按照马周的吩咐做了,众目睽睽之下,马周抱着酒缸,做悠然状独酌,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下咕咚咕咚开始喝,不多会儿,便把酒缸里头的酒喝得一滴不剩。马周用行动秒杀了众人,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下,他打了个饱嗝,拿人家赞助他的钱付了费,晃晃悠悠唱着歌上楼歇着去了。

这是个没良心的人,你对得起赵仁本吗?

马周是怎样去了长安城,我不知道,大概是没了酒钱,又没钱交房租,饿着肚皮去的。长安是京都,朝廷百官为了满足自身需要,都会在街巷贴告示招揽门客。穷马周也不会别的,他就是来找这些东西。凭着他那颗装着海量信息的大脑,他顺利进入了大唐中郎将常何的家当起了食客。

食客,吃东西的人,准确来说,就是平日里吃闲饭,有事情就得上的那种人。

平日里喝酒吃肉,临事就要豁命。

闲的时候你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忙的时候就得帮人家分析局势,搞清上头,尤其是李世民同志的意思。

命运不想再一次捉弄这个满腹牢骚的治国能人,从这一刻起,马周的命运该转变了。

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常何火急火燎地从朝廷跑回来,抓耳挠腮地想办法。

他说皇上要让官员每人都写一份议论为政得失的帖子呈送上去,主要一点就是对旱灾的看法。常何是个武将,是玄武门事变中负责关大门儿和抵抗李建成、李元吉旧属闹事儿的武将,长得一脸横肉,最喜欢拿槊,让他拿笔写文章,还不如直接捅他一刀爽快。常何会写字,但他能写的最小的正楷字也跟鹅蛋差不多大,而且形状千奇百怪,比鸡爪子挠的都难看。

皇上,你让一个连《诗经》都没读过的人写评论,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什么治国的意见,你让我写如何干净利落地杀人还差不多。

常何绕着院子转了几圈儿,最后淡然——让门客写。

任务转交给了马周。

和往常一样,马周不把这当成是要人命的事情,这是给别人写的,他就当练笔。昔日喜欢吹牛的马周,摸起笔来,一挥而就。顷刻间,二十余条对于国家政策的看法就写出来了。像往常一样,常何没太当回事儿,他把纸张收起来,准备交作业。这封上书交到了李世民的手里,所有人都没当回事儿。

如果李世民也没当回事儿的话,唐朝的历史就该改写了。

李世民是个善于发现的人。其他上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衬托常何先生的文笔和思想。

“常何?”

李世民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常何,不对,是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一位治国的良臣!这些建议,每一个字都像一味对症的药一样解开李世民的心头疑惑。“厉害,果然厉害!”李世民激动地捏着这份上书,多少日子了,困扰他的这些问题他都没能理清,却让这篇文章给一语道破!

不行,要把常何找来!

常何很快就来了,李世民拿着他的上奏问道:

“这是你写的吗?”

常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面对李世民,只能如实说:“不是臣写的,是我让家里的食客马周写的!”

“马周为人如何?”

“这个人很忠孝。”

一句话,改变了马周的命运。

李世民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马周,马周,宰相之才,宰相之才!赶紧,赶紧令人马上去找马周,给通行证,直接觐见!”

马周今年三十岁了,为了等到这一天,他不知忍受了多少煎熬。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了,皇上要见,是皇上亲自接见!所有人都能想象得到,马周应该颠颠儿跑来面见皇上,千恩万谢,泪流满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马周含着酒气,对使者大手一摆,从嘴里吐出俩字来:

“不去!”

常何听完奏报,真想冲回家里去亲手揍他一顿。

但李世民却非常激动。

三顾茅庐的故事你们没听说过么?

常何还真没听说过什么三个毛驴,他只知道马周欠揍。

李世民不惜委曲求全,一口气派了四位当朝重臣去请他。马周先生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表示皇帝有诚意,他可以前往。李世民终于见到了这位能人,他俩开始畅聊军国大事。李世民发现,马周就是他找了那么长时间的贤人。狂喜之下,他直接将马周安排到了门下省工作,以求未来直接提拔。

从一介布衣,到所有人羡慕的中央官员,马周这一路,究竟算是坎坷,还是幸运呢?

后来,马周被拜为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品阶不高,权力巨大,掌握百官弹劾权,也极容易被提拔。

所以,监察御史工作虽然辛苦,但有不少人削尖脑袋要去任职。

马周一改往日懒散的作风,工作成绩非常喜人。

他善于上奏,文辞机智敏锐,切中时政,裁决事情的时候十分周密,当时的人都对其赞赏有加。再后来,李世民对马周产生了依赖。马周不在他眼前晃悠,他就浑身不得劲儿,还说:“我一见不到马君,就浑身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