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必死之决心(第3/4页)

林泰增不愧是长城号的管带,刘步蝉藏在角落里喘息的时候,林泰增居然也能找到刘步蝉,两下里相视一笑,林泰增也很没有风度的往刘步蝉身边一屁股坐下,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双喜”牌卷人,抽出压根皱巴巴的烟递给刘步蝉道:“来一颗吧,好东西啊。这可是特制的,上会沈督到水师的时候,丢给我两包。我可一直没舍得抽!今天就不藏私货了。”

两人你一根我一根的吞云吐雾间,大副叶祖珪、二副丘保仁联袂而至。

“我没说错吧,两位军门一准在这呢!”丘保仁得意的说,林泰增脸上泛起无力的微笑,丢过香烟道:“一起坐坐,兄弟们好久没一块说话了。”

“失火了!”一个水兵看见角落里烟雾缭绕,拎起一桶水冲了过来,噗!火灭了!四个落汤鸡相视无声一阵,泼水的水兵尴尬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才好时,四人同时爆发出畅快淋漓的笑声。

……

“南洋水师逼退俄国舰队!”这样的标题,在报纸上出现的时候,大街上出现了一群疯狂的年轻人。上海五所新式学校,同时宣布停课一天,三千师生联袂走上街头,高举各种横标语,尽情的挥洒着年轻的激情。游行队伍中很快自发的加入了一些市民、工人,规模越来越大,几近万人。

游行队伍经过中美联合集团门前的大街时,三楼上的一个窗户前,沈从云指着外面的人群,回头对紧急赶来上海求见的美国公使田贝道:“公使先生,看见没有,这就是民意!如果中俄之间将爆发一场战争,那么只能是俄国人陷入中国四万万同胞拼死抵抗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沈某虽无必胜之把握,却有必死之决心。八年、十年,只要一息尚存,则战斗不息!”

有幸获准会谈开始前进行短暂采访的两位记者王康年、詹姆斯,飞快的在本子上记录下这段话的时候,詹姆斯抬头问沈从云道:“总督阁下,这段话我能发表么?”

“可以!”沈从云面色严峻的回答后,欧阳全走了上来,对两位记者道:“采访时间到,磋商的结果等会谈结束后通报新闻界。”

两位记者出去后,等在外面的其他报社的记者一涌而上,东问西问的,詹姆斯和王康年嘴巴严实的一个字都不透露,这可是独家新闻来的。

大门关上后,房间里就剩下沈从云和田贝。会谈内容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结束会谈后,田贝连夜上火车回天津去了。沈从云的新闻发布官欧阳全对苦苦等候在外面的媒体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会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田贝先生返回天津,为调停将进最大的努力。”

与沈从云关系一直不错的两家报纸,《新快报》和《时务报》,这一次是中了头彩了,当天晚上的特刊中,标题为:“虽无必胜之把握,却有必死之决心!”

特刊一出,两报三万份报纸,被抢购一空!消息迅速的传遍了大江南北,中国人的心沸腾了。

次日,上海四马路上,一条巨型的横幅出现在街头!财神爷胡雪岩倡导下,两江工商业同仁齐齐走上街头,公开为新军募捐!

募捐活动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烈响应,纷纷踊跃捐款,工商业同仁也慷慨解囊,当日筹款一百八十八万两白银!

回到天津的田贝,紧急约见了英、法、德、三国公使,四方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会晤后,由美国公使田贝对外宣布,经过紧急磋商,四方皆认为应该采取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新闻发布后,五国公使先后致函清政府,同时致函俄国政府,表示了四国政府的担忧,并且提出尽快进行一次中、美、俄、英、法、德代表出席的六方会谈。

……

北京,总理大臣奕忻的王府内。

虽然已经是炎炎夏日,恭亲王奕忻的身上还是穿着厚厚的秋衣,躺在榻上盖着一条毛毯,不时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环坐在对面的奕譞、奕劻、荣禄、翁同龢,脸上的表情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好像是为奕忻的身子在担忧。

“王爷,您的身子骨……。”奕譞的脸上露出兔死狐悲的表情,欠了欠身子,露出担忧之色道。

“呵呵,我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奕忻淡然的笑了笑,示意丫鬟扶着慢慢的坐了起来,靠在丫鬟递过来的垫子上,苍白的脸上泛起一阵无力的笑容道:“诸位,和谈磋商一事,不能让沈从云去。回头奏请皇上、太后,另派人选吧。”

“王爷,在下担心的是,沈从云是个标准的人来疯,万一……。”荣禄不无担心的往前倾了一下身子,低声道。

奕忻摇摇头,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后道:“眼下这节骨眼上,朝廷叫沈从云被逼的一步都不能退了,他心里有怨气啊。”奕忻说着抬眼看了一下翁同龢,简单的继续道:“甲午一战,沈从云不等朝廷的军饷,主动率部迎战,据说到今儿个,户部还没把欠下的饷银补上吧?”

翁同龢老脸瞬间涨的通红,要说老翁几次撺掇皇上,暗地里派人去拉拢沈从云,都被光绪给拒绝了。老翁对于沈从云对皇上的态度也非常的不满,当今天子看上你了,怎么也不晓得主动靠拢不是。就为这个,沈从云新军的饷银,到现在还欠着八百万两。

“回王爷,朝廷每年的岁入就那么点,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沈从云把着两江的厘金,每年上缴朝廷的没几个,……”翁同龢的解释给奕忻抬手打断了。

奕忻无力的往后靠了靠,闭上眼睛沉吟了一番,一会抬头睁眼道:“翁大人,沈从云把着两江的厘金不假,可这才是几天的事情?是新军从创建到现在,户部一共才给了几个子?甲午年间情势危机成那种样子了,沈从云在辽东已经和日本人交上火了,好像户部也才拨了三百万两成色不像样的银子吧?翁大人,别把人逼急了!”

翁同龢听了这话,正欲再解释,奕忻已经摇摇手闭上眼睛道:“都回去吧,本王乏了,今后对外事务,就不掺和了。”

出了恭亲王府,荣禄直接往后宫递了牌子,求见慈禧。具体派谁谈判,给沈从云拨多少银子的事情,荣禄不打算掺和。

总管李莲英很快就出来,引着荣禄往里面去了。

请安后慈禧让人给搬来一张圆凳,荣禄搭上半个屁股,低声将恭亲王府里的事情汇报了一遍,完了甚是担忧的说道:“太后,臣以为翁同龢压制沈从云,恐另有心思,如今这户部,也该换个人了。”

慈禧脸色阴沉,沉默了好一会才阴森森的说道:“老六算是说了心里话了!这事情翁同龢做的确实是过分了,当初那份形势,日本人都打到盛京跟前了,十万新军北上,才算是挽回了局面,保住了朝廷的脸面。之前毓秀那丫头,没少在我跟前说,沈从云私下里说过,就算朝廷不给一个子,也会出兵。原本哀家还担心,沈从云占了辽东和朝鲜,就赖着不走了,谁曾想朝廷说撤也就撤了,这个人不好琢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