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东沦陷,日军史上首次跨过鸭绿江(第5/6页)

了解到清军的防卫情况后,山县有朋一反常态,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严令主力部队全部回缩。然后一支支小股部队派出了,他们每天在江边来回奔跑,摇旗呐喊,做出进攻的态势,而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掩护一伙人的行动。

这伙人就是侦察兵。

掩护之下,侦察兵拿着望远镜、长竹竿(试探水深)、绘图工具在江边来回测量。他们发现了鸭绿江对岸一个绝佳的攻击地点——虎山。

虎山位于九连城外,是进入九连城的制高点,一旦攻下它,可以在那里架设大炮,对着九连城俯射,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据点。但虎山有大量清军把守,要正面渡江攻击几乎不可能。山县有朋制订了分路包抄虎山的计划。

10月24日凌晨,在夜色之中,500名日军组成的敢死队抵达了鸭绿江上游的安平河口。这个地方也是侦察兵精心选择的,它位置偏僻,把守的清兵只有几百人,而且水流较缓,水不深,敢死队计划从这里游过去。

看上去不错,但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冷。十月底的鸭绿江江水已经到了快结冰的程度,而且还不能白天游,只能在下半夜清军岗哨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游。打仗是打仗,没想到还要来个冬泳。

而敢死队就这样悄悄地游过去了,岸上的清军哨兵根本没想到还有这种事发生。等他们发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第一批踏上清国领土的日军就这样上了岸。

按照山县有朋的部署,敢死队在上岸后要坚持一天,摸索到虎山脚下埋伏,等待主力部队过江。

渡江之前,山县有朋特意搞了一次阅兵式。300年前,丰臣秀吉带着“饮马鸭绿江,攻下北京城,实现三国归一”的梦想,率领日本远征军进攻朝鲜,但是他的部队刚到平壤就被明军打败,丰臣秀吉也被活活气死。

300年过去了,山县有朋没有想到他自己成了“饮马鸭绿江”的第一批实践者。

“你们,是到达鸭绿江边的首批日本军人!”

阅兵场上欢声雷动,每一名日本兵都挥舞着刺刀,欢声雷动,喊声震天!

“但我们还要攻进北京。”

25日当天晚上,山县有朋发出命令:工兵架设浮桥,主力过江!

午夜时分,工兵队出发,他们小心翼翼地摸到江边,开始架设浮桥。一切都在黑暗和寂静中进行,工兵在冰水中紧张地忙碌着,可是岸上竟然听不到任何击水的响声。防守松懈的虎山清军也自始至终没有发现眼皮底下的架桥行动。

等到天亮之后,虎山上的清军守军这才发现江面上突然从天而降三座浮桥,他们顿时都惊呆了。接到报告的宋庆也大惑不解:一夜之间(准确地说是半夜之间),日军是怎么偷偷摸摸地完成了这么庞大工程?

宋庆当然不会知道近代化的军队中有一个专门的军种——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架桥铺路、挖沟凿墙,而日本工兵日常的魔鬼训练使得他们在战场上能极为迅速地完成任务。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话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浮桥架设完毕后,日军主力全部出动了!所有的大炮都被拉到江边,向江对岸猛轰,步兵们冒着炮火冲过浮桥,向虎山强攻!

驻守虎山的清军将领是聂士成,他是跟随叶志超进入朝鲜的将领,参加了牙山和平壤之战,也算是日本人的老对手。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过江的日军在虎山山脚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强攻,聂士成率领清军奋力作战,虎山阵地几次被日军夺去,又被夺了回来,双方反复争夺,形成拉锯战。此时,埋伏在虎山后侧的日军出动了,他们对清军发动出其不意的袭击!聂士成猝不及防,阵地被夺了过去。但是,聂士成重新组织起清军发动冲锋,又把虎山给夺了回来!

江对面,山县有朋焦躁不安地看着这一切。如果战事形成拉锯,对日军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日军是背水作战,虎山清军如果得到主力支援,发动反攻,只需要把日军往江里赶就行了。

山县有朋命令:必须争分夺秒,抢在清军主力到来之前拿下虎山,预备队上!日军真正倾巢出动了,没有投入战斗的只留下了山县有朋的几个警卫。日军在山脚分成三路,再次向山顶发动冲锋!

面对急于进攻的日军,聂士成也明白了形势,他决定死守虎山,同时能否等来援军成为取胜的关键,于是他向九连城里的宋庆告急,请求增援。

接到报告的宋庆立即下令:大军出城,增援聂士成!

清军只要主力出动,眼看就要取胜在望。而下完军令的宋庆发现了一个几乎要令他气炸的现象:军令虽然下达了,却没有人执行。

援军无法出动的原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前面我们已经了解清国的军队是分为很多派别的,门户众多。而宋庆统领的就是一支杂牌军,番号五花八门,分属的派别林林总总不下十余种。他表面上能节制三万大军,实际上在这三万大军中,有一半是他无权调动的八旗兵(宋庆是汉人),还有另外一小半,就是刚跟随叶志超从平壤溃退而来的士兵,他们见识过叶总指挥丢下大军独自逃跑的神速,不得不怀疑宋庆和聂士成就是下一个叶志超,所以,当日军一进攻,他们就开始在作逃跑的准备。

在虎山上苦盼的聂士成绝望了,部下伤亡严重,日军兵力已经达到了他的近十倍,继续守下去,很快就要全军覆没,无奈之下,聂士成只好撤出虎山阵地。

当聂士成后撤时,九连城里的各路军望风而逃,宋庆也只好带着聂士成和几百名亲兵,放弃九连城,向西边的凤凰城撤退。

日军开进了九连城,这是日军在清国领土上的第一个落脚点。第一次踏上清国国土的日本人还是很有礼貌的,山县有朋特意严厉要求士兵遵守军纪,并贴出告示:禁止军队扰民,免除本地赋税一年,但九连城的老百姓还是都跑了。

日军在这里又获得了更加丰厚的补给:74门大炮,三万多发炮弹,4400枝连发毛瑟步枪,400多万发子弹,几千顶行军帐篷和5000多石军粮!

这真是世界上最发财的生意。

有了九连城这样的据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了。中午,日军马不停蹄,奔向20多里外的安东,安东县城早已经是人去城空,日军没开一枪,进入安东城内。

在安东,日军干了一件特别的事:就是成立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民政厅。这是日本在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民事行政机构,象征着长期在海岛上捕鱼的日本人,终于有了一个“大陆县”。电报传回国内后,日本民众的战争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了,整个日本几乎再找不到一个反对战争的人——谁也无法拒绝这项利润巨大的生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