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日两国战前军力对比(第5/5页)

李鸿章认为,“有万国公法在,谁先开战,谁即理拙”,日本人绝对不敢挑起战端。更何况日本人再怎么狂,也不敢朝挂着大英帝国国旗的船开炮吧!

从怡和洋行租来的三艘英国籍轮船很快准备好了,它们将改装成运兵船,把天津的2500名清军分批运到朝鲜牙山。按照“无需护航只需在登陆点现场警戒”的计划,清国的北洋舰队并没有主力出动,为运兵船护航,只派出了巡洋舰济远、练习舰威远和属于广东舰队的炮舰广乙三艘军舰先期赶往牙山。

与此同时,日本战时大本营命令所有正在清国的军舰返航。原来,虽然两国一直在摩擦,但“友好交往”也没有中断,日本派出了几艘军舰在福建马尾港和威海进行访问。这几艘军舰返航后,日本本土所有军舰将集结在佐世保军港,统一编队的联合舰队即将成立,日本将要用全国所有的军舰去打响和参加战斗!

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最后通牒的期限——7月23日零时的到来。等待清日两军的,都是不可知的命运。

7月23日这天,在不同的地点,发生了不同的事情,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说。

汉城——朝鲜王宫:兵变!

可怜的朝鲜国王,自从接到最后通牒后,他就一直毫无办法,惊恐万分。拖到最后好歹给了日本人一个答复:清国的军队确实是我们请来的,我们已经通过唐代办(唐绍仪)奏请大清国撤兵了。

言外之意是:天朝不撤军,我们也没办法啊,别欺负老实人好不?

日军知道该怎么做了。23日零时,汉城日军向朝鲜王宫发起进攻。在冲进王宫后,日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朝鲜和清国之间的电报线路(封锁消息),然后逼迫朝鲜国王下旨:废除对清国的属国关系,朝鲜“请求日军”将牙山的清军驱逐出境!

拿着这份矫诏,日军有了进攻清军的“名正言顺”的理由。

佐世保军港,联合舰队起航

编队完成的联合舰队正在等待起航前的检阅。这是一个梯队型编队,三艘速度最快的军舰组成第一先锋队(游击队),它们将作为攻击清国军舰的先头舰队,旗舰为下水不到半年的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军舰——吉野号。巨炮战舰组成主力队,作为决战的主要力量,旗舰是松岛号——同时它也是联合舰队旗舰。其他老弱军舰组成第二先锋队,主要做后勤保障和警戒工作。

海军中将伊东佑亨已经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他将在松岛号上统一指挥这支庞大的舰队,向牙山海面搜索清国军舰,寻找战机。伊东佑亨的命令是:如果碰到的清国军舰力量弱小,则不必一战,先放过他们,等待对方强舰或舰队出现,一举歼灭!

当时并没有军事侦察卫星,而联合舰队却能够准确地将搜索的目标锁定在牙山海面。只有一种解释:在清国大陆,一直潜伏着一支庞大的日本间谍网络(后面详细讲述),他们成功地猎取了李鸿章向牙山运兵的情报,情报发回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出动。

11时,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的身影出现在了佐世保军港,他是来为伊东佑亨和联合舰队的出征送行的。联合舰队所有军舰汽笛长鸣。

“发扬帝国海军荣誉!”桦山资纪的检阅船打出了旗语。

“完全准备就绪!”第一先锋队旗舰“吉野”用旗语回答。

“待我凯旋!”第二先锋队旗舰“葛城”回答。

“坚决发扬帝国海军荣誉!”主力队旗舰“松岛”回答。

惊天的海浪中,蕴藏着惊世的野心。出发!

牙山湾:北洋军舰的危险降临

7月23日下午,济远等三艘军舰到达牙山湾海面,而运兵船还没有到。24日凌晨四点,第一艘出发的运兵船终于到了,济远等军舰警戒运兵船完成士兵登陆工作,然后等着第二艘和最后一艘运兵船的到来。

在等待的同时,济远舰舰长方伯谦作出了一个改变了后来战局的决定:派威远号前往仁川海面侦察,了解汉城日军的动向。

24日下午,威远带回了一个严重的消息:汉城兵变了。

方伯谦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他判断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由于朝鲜到清国的电报线已经被割断,只能人工报信,方伯谦命令威远号立即返航威海北洋舰队基地报信,济远和广乙继续等运兵船。

晚上,第二艘运兵船抵达,方伯谦命令加快速度卸载武器和士兵登陆,到25日凌晨四点,运兵船上的马匹和火炮仍没有卸载完,而最后一艘运兵船也还没有到达,方伯谦认为不能再等了,运兵船是英国籍的,日军应该不敢攻击它们,而两艘孤零零的军舰必须脱险,他命令运兵船继续卸货,济远和广乙立即调头向威海返航!

7月25日凌晨四点半的晨雾中,济远和广乙两艘军舰起航了,按照航速,三个小时后它们将驶出牙山湾,进入茫茫大海,然后一路朝清国海岸方向疾驰。方伯谦有一种预感: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日军舰队正在乘风踏浪向牙山海面驶来,像猎人一样四处搜寻猎物,一旦相遇,炮战即将打响!

方伯谦的预感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