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独霸东北(第6/6页)

对于一个将军,不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撤退都不能说是光彩的。

但撤退有时比进攻还需要勇气。

1947年5月,陈云在给高岗的一封信中,曾把避免锦州决战,成功地指挥四平撤退,作为共产党人进入东北前七个月中的两件大事。并说,如果这两件事当时有错误的话,东北就很难有以后的好形势。

“一个在展开的最初阶段中所犯的错误,是永远无法矫正的。”

这是普鲁士和德国军事家老毛奇说的。

也打了几仗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将军:声名赫赫,可认真琢磨,却想不起他曾指挥过哪个著名的战役。

林彪用不着悲哀。

无论怎样讨厌他,憎恨他,只要提起平型关大捷和三大战役中的辽沈、平津战役,就不能不想起“林彪”这个名字。还可以想到长征路上闯关夺隘,从长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岛。

可现在,对于当年红1军团、红1方面军、115师的老底子,也是后来四野骨干力量的新四军3师和山东1师,林彪还有点心中无数。平型关战斗负伤后,他有6年多未闻过战场的硝烟了。当年115师的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现在大都成了营团干部,有的已经当师长了。对这些还习惯地称他为“林师长”的部下,他曾是那么熟悉,现在却有点陌生了。

他要摸摸他们,看看他们的战斗技术。

还要摸摸从未见过的美式装备的敌人,摸摸那个从未打过交道的杜聿明的脾气。

在这点上,林彪与杜聿明所见略同。

3师和1师从锦西后撤途中,都打了几仗。

先是在旧门,是遭遇战。1师和52军拼起了刺刀。边打边撤,撤到高桥附近又打一仗。两仗双方各有伤亡。第三仗是撤出锦州后,12月1日,在锦州义县间一个小镇上下齐台,由林彪指挥1师和3师7旅打的。

戴着助听器的梁必业老人说,1师指挥所设在一个光秃秃的山头上,他用望远镜观察,发现前方主攻团指挥所,也有几个人在用望远镜观察。

仔细看,认出其中一个是林彪。梁兴初不信:林师长怎么跑咱们前边去了?

看准了,赶紧说:快,向前转移。

在后来有名的大洼战斗中,林彪指挥所距前沿就1里左右,他就站那儿观察指挥。71军溃兵跑旁边村子里,林彪让警卫员去抓。

此前在开原阻击新1军,林彪干脆跑到7旅前沿阵地去了。季中权和参谋处人员劝他别跑得太远,他不理睬,一定要亲眼看看这个“天下第一军”。炮弹从头上“嗖嗖”掠过。季中权从未见过这阵势,不觉中把脑袋伸到工事外面去了。林彪伸手按下:小季,要打死的呀。

从锦西撤退到四平保卫战结束,林彪经常跑到前边去,目地只有一个:知己知彼。

上下齐台那仗的印象是:敌人火力强,不好打;自己队形太密集,易伤亡,而且是一面推。

于是,撤退路上,这位“撤退将军”脑子里车轱辘般转来转去的那些问题中,就增加了两个内容:“一点两面”,“三三制”。